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出布装置,其包括驱动电机、减速机、柔性联轴器、转轴和布斗;所述减速机的输入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柔性联轴器一端与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转轴连接,所述转轴沿所述布斗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转轴与所述布斗传动连接,所述转轴能够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带动所述布斗在设定角度内往复摆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阻止转轴的变形量传递到减速机上,从而延长减速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布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
,尤其涉及一种出布装置。
技术介绍
当布匹纺织好后,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染上不同的颜色,然后经过出布装置。在出布装置工作过程中,驱动电机经减速机变速后直接连接转轴输出带动布斗做工,这种传动方式对于尺寸较长的转轴是非常不适用的。因为转轴越长,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转轴的变形就越大,而转轴的变形量会直接传递到减速机上,导致减速机的寿命大大缩短。因此,需要一种出布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布装置,能够阻止转轴的变形量传递到减速机上,从而延长减速机的使用寿命。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出布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减速机、柔性联轴器、转轴和布斗;所述减速机的输入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柔性联轴器一端与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转轴连接,所述转轴沿所述布斗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转轴与所述布斗传动连接,所述转轴能够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带动所述布斗在设定角度内往复摆动。可选地,所述布斗的截面呈梯形状,具有中空结构,所述布斗的上端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布斗的下端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大于所述第二开口。可选地,所述布斗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前板和后板,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前板所在的平面和所述后板所在的平面相交,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与所述前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板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与所述前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板连接。可选地,沿所述前板的长度方向于所述前板上设置有第一凸起。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的截面为三角形。可选地,沿所述后板的长度方向于所述后板上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截面为三角形。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第一减重孔,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第二减重孔。可选地,沿所述布斗的长度方向于所述布斗内间隔设置有多根加强筋。可选地,所述加强筋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三部同向延伸,且所述第一部与所述前板相平行,所述第三部与所述后板相平行,所述第一部与所述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部与所述后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部水平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处。可选地,所述布斗的表面设置有防锈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出布装置,驱动电机通过减速机驱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布斗在设定角度内往复摆动,在减速机与转轴之间设置有柔性联轴器消除了减速机与转轴安装之间的不同心度,同时能够通过柔性联轴器阻断转轴变形的传递,延长减速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出布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出布装置中联轴器的安装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出布装置的中布斗的示意图。图中:1、驱动电机;2、减速机;3、柔性联轴器;4、转轴;5、布斗;51、前板;511、第一凸起;52、后板;521、第二凸起;53、第一侧板;531、第一减重孔;54、第二侧板;55、加强筋;6、摆动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为了能够阻止转轴的变形量传递到减速机上,从而延长减速机的使用寿命,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出布装置。本出布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减速机2、柔性联轴器3、转轴4和布斗5;减速机2的输入轴与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连接;柔性联轴器3一端与减速机2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转轴4连接,转轴4沿布斗5的长度方向设置,且转轴4与布斗5传动连接,转轴4能够在驱动电机1的带动下,带动布斗5在设定角度内往复摆动。具体地,本出布装置还包括摆动组件6,摆动组件6与转轴4通过皮带连接,摆动组件6与布斗5连接,通过转轴4转动带动摆动组件6,摆动组件6带动布斗5在设定角度内往复摆动。在减速机2与转轴4之间设置有柔性联轴器3消除了减速机2与转轴4安装之间的不同心度,同时能够通过柔性联轴器3阻断转轴4变形的传递,延长减速机2的使用寿命。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柔性联轴器3为链轮联轴器,链轮联轴器具有结构简单、装拆方便、拆卸时不用移动被联接的两轴、尺寸紧凑、质量轻、有一定补偿能力、对安装精度要求不高、工作可靠、寿命较长、成本较低等优点,能够很好地满足本出布装置的需要。进一步地,布斗5的截面呈梯形状,具有中空结构,布斗5的上端设有第一开口,布斗5的下端设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大于第二开口。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布斗5包括第一侧板53、第二侧板54、前板51和后板52,前板51和后板5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前板51所在的平面和后板52所在的平面相交,第一侧板53与第二侧板54平行间隔设置,且第一侧板53的一端与前板51连接,另一端与后板52连接,第二侧板54的一端与前板51连接,另一端与后板52连接。前板51的上端和后板52的上端以及第一侧板53的上端和第二侧板54的上端之间围设成第一开口,前板51的下端和后板52的下端以及第一侧板53的下端和第二侧板54的下端之间围设成第二开口。布匹通过第一开口经第二开口出来。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使得布匹快速进入布斗5中,再经过第二开口缓慢地排出,满足染布的需要。进一步地,沿前板51的长度方向于前板51上设置有第一凸起511。可选地,第一凸起511的截面为三角形。通过设置第一凸起511,对前板51进行加强,保证前板51具有足够的强度。同样地,沿后板52的长度方向于后板52上设置有第二凸起521,第二凸起521的截面为三角形,保证后板52具有足够的强度,在工作中不会产生变形。进一步地,第一侧板53上开设有第一减重孔531,第二侧板54上开设有第二减重孔。通过设置减重孔能够降低第一侧板53和第二侧板54的重量,从而降低布斗5的重量,使得驱动电机1带动布斗5摆动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1)、减速机(2)、柔性联轴器(3)、转轴(4)和布斗(5);所述减速机(2)的输入轴与所述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柔性联轴器(3)一端与所述减速机(2)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轴(4)连接,所述转轴(4)沿所述布斗(5)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转轴(4)与所述布斗(5)传动连接,所述转轴(4)能够在所述驱动电机(1)的带动下,带动所述布斗(5)在设定角度内往复摆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1)、减速机(2)、柔性联轴器(3)、转轴(4)和布斗(5);所述减速机(2)的输入轴与所述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柔性联轴器(3)一端与所述减速机(2)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轴(4)连接,所述转轴(4)沿所述布斗(5)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转轴(4)与所述布斗(5)传动连接,所述转轴(4)能够在所述驱动电机(1)的带动下,带动所述布斗(5)在设定角度内往复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斗(5)的截面呈梯形状,具有中空结构,所述布斗(5)的上端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布斗(5)的下端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大于所述第二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出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斗(5)包括第一侧板(53)、第二侧板(54)、前板(51)和后板(52),所述前板(51)和所述后板(5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前板(51)所在的平面和所述后板(52)所在的平面相交,所述第一侧板(53)与所述第二侧板(54)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侧板(53)的一端与所述前板(5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板(52)连接,所述第二侧板(54)的一端与所述前板(5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板(5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伟,徐勇荣,梁鹏志,陈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巴苏尼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