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357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控制电路电连接于应用模组和通信模组之间,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调节电阻和调节电容,在应用模组处于关机状态,且通信模组处于开机状态时,利用控制电路使通信模组的开关控制端间隔预设时间先后接收到低电平和高电平,来模拟按下和释放通信模组开关键的动作,从而控制通信模组关机,不再需要等到智能设备将电池电量被全部消耗掉后,使应用模组与通信模组均处于关机状态,才能使应用模组与通信模组的状态统一,提升了用户体验,并节省了电力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电路
,特别涉及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5G网络的快速发展,各大运营商陆续推出了支持5G网络的各种终端设备,其中包括手持式5G智能设备,例如POS机和执法仪等,智能设备主要包括应用模组和通信模组两部分,应用模组主要用于实现显示、拨打电话、录音和录像等多媒体功能,通信模组中包含5G网络的调制解调器,主要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通常以应用模组作为主控端,用户可以通过按压应用模组的开关机键来控制应用模组开机或关机,应用模块在开机过程中,会控制通信模组处于与之前不同的状态,即控制通信模组开机;应用模块在关机过程中,会控制通信模组处于与之前不同的状态,即控制通信模组关机。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用模组可能会出现死机、程序跑飞等状况,此时应用模组无法继续使用,需要通过长按应用模组的开关机键来使应用模块强制关机,这种强制关机属于纯硬件关机,不会走正常的关机流程,因此应用模组在关机过程中,并不能控制通信模组关机,这就会出现智能设备的应用模组处于关机状态,而通信模组处于开机状态的情况。此时,若用户再通过按压应用模组的开关机键来控制应用模组开机,应用模块在开机过程中,会控制通信模组处于与之前不同的状态,由于之前通信模组处于开机状态,故会控制通信模组关机,则智能设备的应用模组处于开机状态时,通信模组会处于关机状态。可以看出,在这种逻辑控制下,用户之后每次按压应用模组的开关机键,应用模组与通信模组都会处于一开一关的状态,无法使应用模组与通信模组处于同一状态,只能等到智能设备的电池电量被全部消耗掉后,才能使应用模组与通信模组均处于同一状态(关机状态),影响用户体验。并且,若用户在通过长按应用模组的开关机键使应用模块强制关机后,不再使用该智能设备,由于此时通信模组还处于开机状态,故通信模组会持续消耗电池中的电能,从而导致电力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以解决应用模组处于关机状态时,无法控制处于开机状态的通信模组关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控制电路,电连接于应用模组和通信模组之间,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调节电阻和调节电容;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应用模组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通信模组的电压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三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通信模组的开关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三端接地;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应用模组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调节电阻与所述通信模组的电压输出端相连且通过所述调节电容接地,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三端接地;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三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接收到所述应用模组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的低电平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向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输出高电平;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接收到高电平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向所述通信模组的开关控制端输出低电平;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接收到所述应用模组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的低电平时,所述调节电容在开始被充电,在所述调节电容充电结束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向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输出高电平;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接收到高电平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向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输出低电平;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接收到低电平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向所述通信模组的开关控制端输出高电平;其中,所述通信模组在开机情况下,所述通信模组的电压输出端用于向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三开关输出供电电压;所述通信模组的开关控制端在先接收低电平、再接收高电平后,由开机状态切换至关机状态。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件,包括上述控制电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电路板组件。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相关技术而言,在应用模组处于关机状态,且通信模组处于开机状态时,应用模组的第一输出端输出低电平,通信模组的电压输出端输出高电平,这时第一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关断,而第二开关的第一端接收高电平,故第二开关导通,通信模组的开关控制端开始接收低电平,调节电容开始被充电,在调节电容被充电的过程中,通信模组的开关控制端持续接收低电平,经过预设时间后,第四开关导通,这时第二开关的第一端接收低电平,故第二开关关断,通信模组的开关控制端开始接收高电平。利用第二开关的第二端间隔预设时间先后输出低电平和高电平,来模拟按下和释放通信模组开关键的动作,从而控制通信模组关机,不再需要等到智能设备将电池电量被全部消耗掉后,使应用模组与通信模组均处于关机状态,才能使应用模组与通信模组的状态统一,提升了用户体验,并节省了电力资源。另外,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均为三极管,第一端为三极管的基极,第二端为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三端为三极管的发射极。另外,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中至少一个开关的第一端通过下拉电阻接地。另外,第一开关到第四开关均为MOS管,第一开关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为MOS管的栅极,第一开关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为MOS管的漏极,第一开关到第四开关的第三端为MOS管的源极。另外,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均为三极管,第四开关为MOS管;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的第一端均为三极管的基极,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的第二端均为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的第三端均为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四开关的第一端为MOS管的栅极,第四开关的第二端为MOS管的漏极,第四开关的第三端为MOS管的源极。另外,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开关的第二端通过第一二极管与第二开关的第一端相连,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开关的第二端相连,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开关的第一端相连。另外,应用模组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开关的第一端相连;应用模组的第二输出端通过向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输出持续预设时间的高电平后,再输出低电平,来控制通信模组由开机状态切换至关机状态,或者由关机状态切换至开机状态。另外,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二极管,应用模组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二二极管与第二开关的第一端相连,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应用模组的第二输出端相连,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开关的第一端相连。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电连接于应用模组和通信模组之间,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调节电阻和调节电容;/n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应用模组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通信模组的电压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三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通信模组的开关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三端接地;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应用模组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调节电阻与所述通信模组的电压输出端相连且通过所述调节电容接地,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三端接地;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三端接地;/n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接收到所述应用模组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的低电平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向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输出高电平;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接收到高电平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向所述通信模组的开关控制端输出低电平;/n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接收到所述应用模组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的低电平时,所述调节电容在开始被充电,在所述调节电容充电结束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向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输出高电平;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接收到高电平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向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输出低电平;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接收到低电平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向所述通信模组的开关控制端输出高电平;/n其中,所述通信模组在开机情况下,所述通信模组的电压输出端用于向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三开关输出供电电压;所述通信模组的开关控制端在先接收低电平、再接收高电平后,由开机状态切换至关机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电连接于应用模组和通信模组之间,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调节电阻和调节电容;
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应用模组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通信模组的电压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三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通信模组的开关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三端接地;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应用模组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调节电阻与所述通信模组的电压输出端相连且通过所述调节电容接地,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三端接地;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三端接地;
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接收到所述应用模组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的低电平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向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输出高电平;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接收到高电平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向所述通信模组的开关控制端输出低电平;
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接收到所述应用模组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的低电平时,所述调节电容在开始被充电,在所述调节电容充电结束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向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输出高电平;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接收到高电平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向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输出低电平;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接收到低电平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向所述通信模组的开关控制端输出高电平;
其中,所述通信模组在开机情况下,所述通信模组的电压输出端用于向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三开关输出供电电压;所述通信模组的开关控制端在先接收低电平、再接收高电平后,由开机状态切换至关机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所述第四开关均为三极管,所述第一端为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端为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端为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所述第四开关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博雨张栋郑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