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电联产机组电、热负荷调节的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电联产火力发电机组的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热电联产机组电、热负荷调节协调控制方法系统。
技术介绍
现今,热电联产发电机组的规模一步步扩大,热负荷需求采暖供汽与工业用汽也逐渐增加。但是针对热电联产机组目前还没有适用的控制系统,传统的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是针对纯发电机组进行设计的,其对于热电联产机组适用性差,整个控制系统不但缺乏供热抽汽负荷的调节手段,而且锅炉控制系统接受的燃料量指令B仅是基于电负荷发出的,锅炉的快速适应性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热电联产机组电、热负荷调节协调控制方法系统。具体方案如下:热电联产机组电、热负荷调节的协调控制方法,S1):设置控制热电联产机组的协调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单元机组控制系统,锅炉控制系统和供热蒸汽控制系统;S2):在不同的控制系统中设置不同的被控参数,以被控参数作为反馈调节量;同时在不同的控制系统中设置不同的调节信号,以调节信号作为前馈补偿 ...
【技术保护点】
1.热电联产机组电、热负荷调节的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nS1):设置控制热电联产机组的协调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单元机组控制系统,锅炉控制系统和供热蒸汽控制系统;/nS2):在不同的控制系统中设置不同的被控参数,以被控参数作为反馈调节量;同时在不同的控制系统中设置不同的调节信号,以调节信号作为前馈补偿量;/nS3):单元机组控制系统根据热负荷和电负荷指令计算总负荷指令G
【技术特征摘要】
1.热电联产机组电、热负荷调节的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S1):设置控制热电联产机组的协调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单元机组控制系统,锅炉控制系统和供热蒸汽控制系统;
S2):在不同的控制系统中设置不同的被控参数,以被控参数作为反馈调节量;同时在不同的控制系统中设置不同的调节信号,以调节信号作为前馈补偿量;
S3):单元机组控制系统根据热负荷和电负荷指令计算总负荷指令G0,同时单元机组控制系统以反馈调节量和前馈补偿量调节热电联产机组的电负荷量;
S4):锅炉控制系统接收总负荷指令计算出锅炉第一次燃料调节量,同时锅炉控制系统以反馈调节量和前馈补偿量调节锅炉第二次燃料调节量;
S5):供热蒸汽控制系统根据反馈调节量和前馈补偿量调节热电联产机组的热负荷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联产机组电、热负荷调节的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调控制方法为机跟炉协调控制方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联产机组电、热负荷调节的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机组控制系统中存储有热工况图运算回路和汽轮机主汽阀运算回路,其中,
所述热工况图运算回路以热负荷指令和电负荷指令计算出总负荷指令;
所述汽轮机主汽阀运算回路以热负荷差值△Q和电功率差值△N作为前馈补偿量,同时,以热电联产机组中主蒸汽压力差值△P为被控量进行反馈调节,控制热电联产机组的电负荷调节;
所述热负荷差值△Q为热电联产机组中汽轮机抽气供热实际负荷Q与汽轮机抽气供热负荷给定值Q0的差值;
所述电功率差值△N为热电联产机组实际发电功率Ne与热电联产机组发电功率给定值N0的差值;
所述主蒸汽压力差值△P为热电联产机组中汽轮机入口蒸汽实际压力值PT与热电联产机组中汽轮机入口蒸汽压力给定值P0的差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电联产机组电、热负荷调节的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工况图运算回路根据负荷运算函数计算出总负荷指令G0,所述负荷运算函数为:
其中,D为总负荷,为纯凝工况线斜率为发电功率,为常数,且是关于供热量
的函数,所述供热量函数为:
=;
其中,为供热量;供热量函数可通过不同组(,b)数值拟合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联产机组电、热负荷调节的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控制系统中存储有锅炉指令运算回路,锅炉指令运算回路接收总负荷指令G0,并根据总负荷指令G0进行锅炉燃料量B的一次调节;
同时,锅炉指令运算回路以热负荷差值△Q和主蒸汽压力差值△P作为前馈补偿量,以电功率差值△N为被控量进行反馈调节,控制锅炉燃料量B的二次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电联产机组电、热负荷调节的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蒸汽控制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晓宁,姜钧,石天庆,秦海山,梁新磊,栾丛超,种道彤,严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