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线束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163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线束检测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部安装有支撑座,所述底板上方安装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顶部开有检测口,所述检测口内部设有加热器,所述检测口内部设有线束,所述控制箱内部安装有自动驱动装置,所述自动驱动装置与线束相连,所述控制箱上方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方安装有顶板,该装置通过在控制箱内部附加自动驱动装置,利用弹簧和按压板来使齿轮转动,转动后会带动电机上的导电板与旋转柱上的导电板相连接,以此来驱动导电板转动,当线束断裂后,滑块会回弹,并带动弹簧复位,使齿轮反向旋转,使导电板相互分离不再供电,实现自动断电的效果,方便快捷,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线束检测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线束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在新能源汽车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汽车内所述的线束进行检测,来确保线束的韧性、耐高温性等可以达到生产所需要求,而现有的线束检测设备在对线束韧性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当线束收到的拉力过大发生断裂时,拉动线束的电机会持续旋转,将断裂的线束绞进机器内部,这样一方面会导致电机长时间空转,影响电机的寿命,另一方面在线束被绞进机器内部后难以取出,也容易造成机器卡壳等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自动断电的新能源汽车线束检测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线束检测设备在对线束韧性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当线束收到的拉力过大发生断裂时,拉动线束的电机会持续旋转,将断裂的线束绞进机器内部,这样一方面会导致电机长时间空转,影响电机的寿命,另一方面在线束被绞进机器内部后难以取出,也容易造成机器卡壳等情况的发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线束检测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部安装有支撑座,所述底板上方安装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顶部开有检测口,所述检测口内部设有加热器,所述检测口内部设有线束,所述控制箱内部安装有自动驱动装置,所述自动驱动装置与线束相连,所述控制箱上方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方安装有顶板,所述控制箱内部安装有连动装置,所述连动装置与自动驱动装置相配合,所述连动装置上安装有主控电机,所述主控电机上安装有电连板,所述电连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电板;所述控制箱侧部固定安装有第五支撑柱,所述第五支撑柱上轴承连接有转动柱,所述线束一端缠绕在转动柱上,所述第五支撑柱侧部安装有第二导电板,所述第二导电板与第一导电板相互配合,所述第二导电板与转动柱电路连接。优选地,所述自动驱动装置包括主滑槽,所述主滑槽侧部开有定位滑槽,所述主滑槽内部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固定安装有主滑块,所述线束一端与主滑块相连接,所述主滑块上端固定安装有定位滑块,所述定位滑块位于定位滑槽内部,所述主滑块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导向块;所述控制箱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部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块与第二导向块相配合,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相配合,所述第二连接板侧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底端固定安装有按压板;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板的宽度。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块底面与第二导向块顶面为弧形球状面。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簧自然拉伸的长度小于控制箱侧壁与第二挡块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控制箱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一支撑柱上方设有按压柱,所述按压柱与按压板相配合,所述按压柱底部开有按压槽,所述第一支撑柱位于按压槽内部,所述第三弹簧顶端与按压槽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按压柱侧部安装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二支撑柱和第三支撑柱上分别轴承连接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相互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中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之间设有传动带;所述控制箱侧部安装有控制块,所述控制块上开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部设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侧部安装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控制箱侧部固定安装有第四支撑柱和第五支撑柱,所述第四支撑柱上轴承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二齿条相互啮合,所述主控电机安装在第三齿轮中部。优选地,所述第二弹簧自然压缩时按压板所在的水平面高于第三弹簧自然压缩时按压柱顶面所在的水平面。优选地,所述顶板底部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内部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上安装有水管,所述水箱之间安装有喷头,所述水管与喷头相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以自动断电的新能源汽车线束检测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装置通过在控制箱内部附加自动驱动装置,利用弹簧和按压板来使齿轮转动,转动后会带动电机上的导电板与旋转柱上的导电板相连接,以此来驱动导电板转动,当线束断裂后,滑块会回弹,并带动弹簧复位,使齿轮反向旋转,使导电板相互分离不再供电,实现自动断电的效果,方便快捷,安全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线束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线束检测设备控制箱的工作状态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线束检测设备自动驱动装置按压板的立体结构图。附图中:1、底板;2、支撑座;3、控制箱;4、检测口;5、线束;6、自动驱动装置;61、主滑槽;62、定位滑槽;63、第一弹簧;64、主滑块;65、定位滑块;66、第一导向块;67、第一连接板;68、第一挡块;69、第二挡块;610、第一滑槽;611、第一滑块;612、第二弹簧;613、第二连接板;614、第二导向块;615、第一连接杆;616、按压板;617、第一支撑柱;618、第二支撑柱;619、第三支撑柱;620、第三弹簧;621、按压柱;622、按压槽;623、第一齿条;624、第一齿轮;625、第二齿轮;626、第一转盘;627、第二转盘;628、传动带;629、控制块;630、第二滑槽;631、第二滑板;632、第二齿条;633、第四支撑柱;634、第五支撑柱;635、第三齿轮;636、主控电机;637、电连板;638、第一导电板;639、转动柱;640、第二导电板;7、连接杆;8、顶板;9、水箱;10、水泵;11、水管;12、喷头;13、加热器;14、连动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底部安装有支撑座2,所述底板1上方安装有控制箱3,所述控制箱3顶部开有检测口4,所述检测口4内部设有加热器13,所述检测口4内部设有线束5,所述控制箱3内部安装有自动驱动装置6,所述自动驱动装置6与线束5相连,所述控制箱3上方安装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上方安装有顶板8,所述控制箱3内部安装有连动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线束检测设备,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部安装有支撑座(2),所述底板(1)上方安装有控制箱(3),所述控制箱(3)顶部开有检测口(4),所述检测口(4)内部设有加热器(13),所述检测口(4)内部设有线束(5),所述控制箱(3)内部安装有自动驱动装置(6),所述自动驱动装置(6)与线束(5)相连,所述控制箱(3)上方安装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上方安装有顶板(8),所述控制箱(3)内部安装有连动装置(14),所述连动装置(14)与自动驱动装置(6)相配合,所述连动装置(14)上安装有主控电机(636),所述主控电机(636)上安装有电连板(637),所述电连板(637)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电板(638);/n所述控制箱(3)侧部固定安装有第五支撑柱(634),所述第五支撑柱(634)上轴承连接有转动柱(639),所述线束(5)一端缠绕在转动柱(639)上,所述第五支撑柱(634)侧部安装有第二导电板(640),所述第二导电板(640)与第一导电板(638)相互配合,所述第二导电板(640)与转动柱(639)电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线束检测设备,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部安装有支撑座(2),所述底板(1)上方安装有控制箱(3),所述控制箱(3)顶部开有检测口(4),所述检测口(4)内部设有加热器(13),所述检测口(4)内部设有线束(5),所述控制箱(3)内部安装有自动驱动装置(6),所述自动驱动装置(6)与线束(5)相连,所述控制箱(3)上方安装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上方安装有顶板(8),所述控制箱(3)内部安装有连动装置(14),所述连动装置(14)与自动驱动装置(6)相配合,所述连动装置(14)上安装有主控电机(636),所述主控电机(636)上安装有电连板(637),所述电连板(637)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电板(638);
所述控制箱(3)侧部固定安装有第五支撑柱(634),所述第五支撑柱(634)上轴承连接有转动柱(639),所述线束(5)一端缠绕在转动柱(639)上,所述第五支撑柱(634)侧部安装有第二导电板(640),所述第二导电板(640)与第一导电板(638)相互配合,所述第二导电板(640)与转动柱(639)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线束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驱动装置(6)包括主滑槽(61),所述主滑槽(61)侧部开有定位滑槽(62),所述主滑槽(61)内部安装有第一弹簧(63),所述第一弹簧(63)一端固定安装有主滑块(64),所述线束(5)一端与主滑块(64)相连接,所述主滑块(64)上端固定安装有定位滑块(65),所述定位滑块(65)位于定位滑槽(62)内部,所述主滑块(64)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导向块(66);
所述控制箱(3)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67),所述第一连接板(67)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挡块(68),所述第一挡块(68)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挡块(69),所述第一连接板(67)上开有第一滑槽(610),所述第一滑槽(610)内部设有第一滑块(611),所述第一滑块(611)上安装有第二弹簧(612),所述第二弹簧(612)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板(613),所述第二连接板(613)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导向块(614),所述第一导向块(66)与第二导向块(614)相配合,所述第二连接板(613)与第一挡块(68)和第二挡块(69)相配合,所述第二连接板(613)侧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615),所述第一连接杆(615)底端固定安装有按压板(6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线束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613)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板(67)的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米锐汽车配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