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观光电梯对重遮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155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观光电梯对重遮板结构,第一对重架立梁和第二对重架立梁相对设置,且第一对重架立梁和第二对重架立梁的上端与对重架上梁连接,下端与对重架下梁连接,第一对重遮板和第二对重遮板相对设置,且第一对重遮板和第二对重遮板包裹第一对重架立梁和第二对重架立梁设置,第一对重遮板和第二对重遮板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第一对重架立梁连接,另一端通过紧固件与第二对重架立梁连接,第一对重遮板和第二对重遮板为多个,多个第一对重遮板和多个第二对重遮板从上到下依次排列。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不需要太多的成本投入,能够确保整体的美观性,设置强度高,质量好,各部件间连接紧密,受到欢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观光电梯对重遮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梯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观光电梯对重遮板结构。
技术介绍
观光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能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观光电梯的井道和轿厢壁至少有同一侧透明,乘客在乘坐电梯时,可以观看轿厢外的景物。观光电梯主要安装于宾馆、商场、高层办公楼场合,简约美观,受到欢迎。但现有的观光电梯只会对对重块进行包裹处理,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观光电梯对重遮板结构,使用效果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观光电梯对重遮板结构,包括对重架上梁、第一对重架立梁、第二对重架立梁、对重架下梁、第一对重遮板、第二对重遮板和紧固件,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和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和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的上端与所述对重架上梁连接,下端与所述对重架下梁连接,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所述第二对重遮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所述第二对重遮板包裹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和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设置,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所述第二对重遮板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连接,另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连接,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所述第二对重遮板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多个所述第二对重遮板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和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和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为U型设置,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和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的结构相同。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和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包括立梁侧体和立梁正体,两个所述立梁侧体的边缘与所述立梁正体的边缘连接设置,所述立梁侧体与所述立梁正体垂直设置。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所述第二对重遮板为U型设置。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所述第二对重遮板的结构相同或不同。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所述第二对重遮板包括遮板连接体和遮板体,两个所述遮板连接体的边缘与所述遮板体的边缘连接设置。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遮板体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遮板连接体和所述遮板体一体成型设置。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为M6螺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新型观光电梯对重遮板结构,结构简单,不需要太多的成本投入,能够确保整体的美观性,设置强度高,质量好,各部件间连接紧密,受到欢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新型观光电梯对重遮板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述新型观光电梯对重遮板结构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提供一种新型观光电梯对重遮板结构,包括对重架上梁1、第一对重架立梁2、第二对重架立梁3、对重架下梁4、第一对重遮板7、第二对重遮板8和紧固件9。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和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和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和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为U型设置,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和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和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包括立梁侧体5和立梁正体6,两个所述立梁侧体的边缘与所述立梁正体的边缘连接设置,所述立梁侧体与所述立梁正体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和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的上端与所述对重架上梁连接,下端与所述对重架下梁连接,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可以是通过螺栓进行连接的。所述对重架上梁和所述对重架下梁具体可以与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和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的立梁侧体连接,具体可以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所述第二对重遮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所述第二对重遮板包裹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和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设置。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所述第二对重遮板为U型设置。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所述第二对重遮板的结构相同或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所述第二对重遮板的结构是相同的。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所述第二对重遮板包括遮板连接体10和遮板体11,两个所述遮板连接体的边缘与所述遮板体的边缘连接设置,所述遮板连接体和所述遮板体一体成型设置,为一体的。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所述第二对重遮板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连接,另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连接,所述紧固件为M6螺栓。具体为所述第一对重遮板的一遮板连接体与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的立梁正体连接,所述第一对重遮板的另一遮板连接体与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的立梁正体连接,所述第二对重遮板的一遮板连接体与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的立梁正体连接,所述第二对重遮板的另一遮板连接体与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的立梁正体连接。所述遮板体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遮板体的横截面为梯形。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所述第二对重遮板达到包裹的作用。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所述第二对重遮板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多个所述第二对重遮板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多个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多个所述第二对重遮板的设置,能够防止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所述第二对重遮板太长而影响使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所述第二对重遮板为三个,共六块,从上到下依次排列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所述新型观光电梯对重遮板结构的结构简单,不需要太多的成本投入,能够确保整体的美观性;二、所述新型观光电梯对重遮板结构设置强度高,质量好,各部件间连接紧密,受到欢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观光电梯对重遮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重架上梁、第一对重架立梁、第二对重架立梁、对重架下梁、第一对重遮板、第二对重遮板和紧固件,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和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和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的上端与所述对重架上梁连接,下端与所述对重架下梁连接,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所述第二对重遮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所述第二对重遮板包裹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和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设置,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所述第二对重遮板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连接,另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连接,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所述第二对重遮板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多个所述第二对重遮板从上到下依次排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观光电梯对重遮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重架上梁、第一对重架立梁、第二对重架立梁、对重架下梁、第一对重遮板、第二对重遮板和紧固件,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和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和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的上端与所述对重架上梁连接,下端与所述对重架下梁连接,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所述第二对重遮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所述第二对重遮板包裹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和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设置,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所述第二对重遮板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连接,另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连接,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所述第二对重遮板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对重遮板和多个所述第二对重遮板从上到下依次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观光电梯对重遮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和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观光电梯对重遮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和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为U型设置,所述第一对重架立梁和所述第二对重架立梁的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怡晨杨剑吴美姣
申请(专利权)人:英沃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