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铝制微通道热管技术的多能供应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综合应用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铝制微通道热管技术的多能供应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太阳能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其热利用技术目前还处于发展时期,其应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太阳能热水,该热水系统可以实现建筑节能10%至15%,而住宅采用太阳能供暖系统,将为建筑能耗节省45%左右;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太阳能热水利用装置设备普遍存在一些弊病,如:形式及功能单一(如单热水系统、单供暖系统或者单太阳能热泵空调系统),全年综合利用效率偏低等,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专门用于改进其功能及形式单一性,并提高其综合利用率的综合能源供应装置及操控方法,确保太阳能全功能全周期的可持续高效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铝制微通道热管技术的多能供应装置及使用方法,此装置有效提高了热能的综合利用率,确保太阳能全功能全周期的可持续高效利用。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铝制微通道热管技术的多能供应装置,它包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铝制微通道热管技术的多能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n供热循环回路(I),所述供热循环回路(I)包括变频压缩机(1)、冷凝器(2)、电子膨胀阀(3)、多层双源换热模块(4)和铝制微通道阵列(7);变频压缩机(1)出口端连通于冷凝器(2)放热侧的入口,变频压缩机(1)另一端连通于铝制微通道阵列(7)的出口侧(7b);冷凝器(2)放热侧出口连通于电子膨胀阀(3)一端,电子膨胀阀(3)的另一端连通于铝制微通道阵列(7)的进口侧(7a);供暖或生活热水管道与冷凝器外侧入口(2a)及冷凝器外侧出口(2b)相连通;/n供冷循环回路(Ⅱ),所述供冷循环回路(Ⅱ)包括变频冷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铝制微通道热管技术的多能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供热循环回路(I),所述供热循环回路(I)包括变频压缩机(1)、冷凝器(2)、电子膨胀阀(3)、多层双源换热模块(4)和铝制微通道阵列(7);变频压缩机(1)出口端连通于冷凝器(2)放热侧的入口,变频压缩机(1)另一端连通于铝制微通道阵列(7)的出口侧(7b);冷凝器(2)放热侧出口连通于电子膨胀阀(3)一端,电子膨胀阀(3)的另一端连通于铝制微通道阵列(7)的进口侧(7a);供暖或生活热水管道与冷凝器外侧入口(2a)及冷凝器外侧出口(2b)相连通;
供冷循环回路(Ⅱ),所述供冷循环回路(Ⅱ)包括变频冷冻水泵(P1),变频冷冻水泵(P1)通过第二控制阀门(V2)与下层强化换热通道(10)的下层强化换热通道总进口(10b)相连,变频冷冻水泵(P1)的另一端连接空调末端冷热风机盘管(5)和第四控制阀门(V4);风机盘管(5)设置在变频冷冻水泵(P1)上游,并使得风机盘管(5)出口连通变频冷冻水泵(P1),风机盘管(5)入口连通下层强化换热通道(10)的下层强化换热通道总出口(10a)及第三控制阀门(V3);
太阳能集热循环回路(Ⅲ),所述太阳能集热循环回路(Ⅲ)包括变频水泵(P2),变频水泵(P2)一端与第四控制阀门(V4)及第五四控制阀门(V5)相连通,另一端连通于太阳能集热器(6)的进口;第五控制阀门(V5)另一端与上层强化换热通道(9)的上层强化换热通道总出口(9b)相连通,太阳能集热器(6)的出口与第一控制阀门(V1)一端相连通,第一控制阀门(V1)另一端与第三控制阀门(V3)及上层强化换热通道总进口(9a)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铝制微通道热管技术的多能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外侧出口(2b)处设置有第二传感器(S2),第二传感器(S2)通信连接于控制器(12),用于检测通过冷凝器(2)吸热后送至末端的热水的温度、流量和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铝制微通道热管技术的多能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盘管(5)出口设置有第一传感器(S1),第一传感器(S1)通信连接于控制器(12),用于检测冷热空调末端循环回水的温度、流量和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铝制微通道热管技术的多能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强化换热通道总进口(9a)处设置有第三传感器(S3),第三传感器(S3)通信连接于控制器(12),用于检测通过太阳能集热器(6)吸热后送至上层强化换热通道(9)的载冷介质的温度、流量和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铝制微通道热管技术的多能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循环回路(Ⅲ)中的载冷循环介质为液态或者气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铝制微通道热管技术的多能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载冷循环介质采用水或乙醇溶液;所述气态载冷循环介质采用有机制冷工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铝制微通道热管技术的多能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双源换热模块(4)由上、中、下三层组成,上层为上层强化换热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涛,杨永清,王岗,余万,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