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机用秸秆还田的集中焚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秸秆废料加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农机用秸秆还田的集中焚烧装置。
技术介绍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现有农业处理方式多为将秸秆制作成为牲畜饲料,或者将大批量秸秆焚烧后,将焚烧产物草木灰复归于农田中,以补充农田土壤养分。在实现秸秆焚烧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现有装置在焚烧过程中,秸秆本身存在一定水分,秸秆缩水后与热源接触效果不好,且随秸秆本身焚烧进程加深,秸秆本身长度和体积缩减,秸秆堆叠密度降低,秸秆与热源间距变大,使得热传导效果不好,秸秆受热焚烧效果变差,焚烧速率不高;2、现有装置多采用直接投放,固定位势受热焚烧的方式,秸秆在投料后其相互堆叠,且本身受氧效果不好,焚烧反应时其本身碳元素燃烧不完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机用秸秆还田的集中焚烧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支脚(2),所述支脚(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焚烧罐(3),所述焚烧罐(3)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推送装置(4),所述推送装置(4)与底座(1)固定连接;/n所述焚烧罐(3)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供气装置(5),所述供气装置(5)活动连接在推送装置(4)的内侧,且供气装置(5)与底座(1)固定连接;/n所述焚烧罐(3)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导热环(6),所述导热环(6)的表面嵌套有加热圈(7);/n所述焚烧罐(3)的底部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送料蛟龙(8),所述送料蛟龙(8)的一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入料斗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农机用秸秆还田的集中焚烧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支脚(2),所述支脚(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焚烧罐(3),所述焚烧罐(3)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推送装置(4),所述推送装置(4)与底座(1)固定连接;
所述焚烧罐(3)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供气装置(5),所述供气装置(5)活动连接在推送装置(4)的内侧,且供气装置(5)与底座(1)固定连接;
所述焚烧罐(3)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导热环(6),所述导热环(6)的表面嵌套有加热圈(7);
所述焚烧罐(3)的底部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送料蛟龙(8),所述送料蛟龙(8)的一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入料斗(9),所述送料蛟龙(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0),所述支撑座(10)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顶面;
所述焚烧罐(3)的顶部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料槽管(11),所述排料槽管(11)与推送装置(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机用秸秆还田的集中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装置(4)包括旋转座(401),所述旋转座(401)固定套接在焚烧罐(3)的底部,所述旋转座(401)的中部转动连接有中心杆(402);
所述中心杆(402)的底端固定套接有从动锥齿轮(403),所述从动锥齿轮(403)的表面啮合有主动锥齿轮(404),所述主动锥齿轮(404)的中部固定套接有旋转电机(405),所述旋转电机(405)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顶面;
所述中心杆(40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管轴(406),所述管轴(406)为镂空结构,所述供气装置(5)活动套接在管轴(406)的内侧,所述管轴(406)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407),所述螺旋叶(407)的上中下位置的直径不一,所述螺旋叶(407)的外沿与焚烧罐(3)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所述管轴(406)的顶端活动套接有承料板(408),所述承料板(408)为倾斜设置,所述承料板(408)的左侧开设有贯通其上下侧的通口(409)。
技术研发人员:曲盛林,宫玉敏,张洪成,李玉新,张芮菘,陶言民,张鸿川,杨志芹,刘健,李钟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翔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