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出R450的粗罐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94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出R450的粗罐槽,包括罐槽本体,罐槽本体上端设有进液口,罐槽本体下端设有出液管,罐槽本体内部竖直设有隔板,隔板将罐槽本体内部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顶部设有壳体,壳体内部设有密封腔,壳体外壁上设有通槽,通槽内沿竖直方向滑动设有挡板,挡板将密封腔分隔成不连通的上腔室和下腔室,下腔室底部设有压紧弹簧,第一腔室中设有压力传感器,第二腔室中设有用于调节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中压力的调压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密封效果好,能及时调节罐槽本体内部的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出R450的粗罐槽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出R450的粗罐槽。
技术介绍
R450是制冷剂的一种,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在南方一些地区俗称雪种,是一种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并通过其本身的状态变化以实现制冷的工作物质。这些物质通常以可逆的相变(如气-液相变)来增大功率,制冷剂在装入热机之前通常液化存储在存储罐中,主要通过压力泵将气态的制冷剂充入存储罐,使其在存储罐内液化,填装制冷剂过程中,常常会带入杂质,如金属屑、氧化物和固体颗粒物,当制冷剂填装到热机内后会对热机零部件在成损坏,且影响制冷剂性能,另外,当存储罐内的制冷剂减少,压力不足时,制冷剂容易气化,气化后的制冷剂性能大大减弱,由此有必要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能及时调节内部压力的排出R450的粗罐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排出R450的粗罐槽,包括罐槽本体,所述罐槽本体上端设有进液口,所述罐槽本体下端设有出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罐槽本体内部竖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罐槽本体内部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顶部设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密封腔,所述进液口与密封腔连通,所述壳体外壁上设有通槽,所述通槽水平贯穿壳体外壁后与密封腔连通,所述通槽内沿竖直方向滑动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将密封腔分隔成不连通的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下腔室底部设有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上端与挡板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腔室中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腔室中设有用于调节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中压力的调压组件,所述调压组件包括气缸、伸缩杆、调压板,所述气缸固定在第二腔室顶部,所述伸缩杆一端与气缸输出端连接,所述调压板侧壁与第二腔室内壁相抵,所述伸缩杆远离气缸的一端与调压板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未填装制冷剂时,压紧弹簧将挡板向上顶,挡板上表面与通槽上侧壁相抵,避免外界的杂质通过进液口进入罐槽本体内部,在填装制冷剂时,将制冷剂从进液口通入,制冷剂与挡板上表面接触并将挡板向下压,挡板在制冷剂的压力下向下移动同时将压紧弹簧向下挤压,压紧弹簧向下收缩积蓄弹性势能,此时挡板与通槽之间形成有空隙,制冷剂通过该空隙进入第一腔室,填充完成后,压紧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使压紧弹簧复位,压紧弹簧复位带动挡板向上移动,直至挡板上表面再次与通槽上侧壁相抵,此时将罐槽本体内部与外界隔绝,第一腔室中的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的压力,给压力传感器设置一个压力阈值,当压力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中的压力超过压力阈值时,第二腔室顶部的气缸启动带动伸缩杆伸长或者缩短,伸缩杆带动调压板向上或者向下移动来改变罐槽本体内部的体积进而调节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的压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密封效果好,能及时调节罐槽本体内部的压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腔室内壁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沿竖直方向滑动设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远离凹槽的一端与调压板侧壁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压板向上或者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滑动块在凹槽内跟随调压板向上或者向下滑动,起一个限位的作用,使调压板的移动过程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液口内壁上设有过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液口上设有过滤网,可以避免外界的杂质通过进液口进入上腔室,对密封腔的密封结构造成破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液管上设有出液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液管上设有出液阀,出液阀可以控制出液管的启闭以及调节出液的流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上表面设有密封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上表面设有密封垫,密封垫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腔的密封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表示为:1-罐槽本体、2-进液口、3-出液管、4-隔板、51-第一腔室、52-第二腔室、6-壳体、7-通槽、8-挡板、91-上腔室、92-下腔室、10-压紧弹簧、11-压力传感器、12-气缸、13-伸缩杆、14-调压板、15-凹槽、16-滑动块、17-过滤网、18-出液阀、19-密封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排出R450的粗罐槽,包括罐槽本体1,所述罐槽本体1上端设有进液口2,所述罐槽本体1下端设有出液管3,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罐槽本体1内部竖直设有隔板4,所述隔板4将罐槽本体1内部分隔成第一腔室51和第二腔室52,所述第一腔室51与第二腔室52连通,所述第一腔室51顶部设有壳体6,所述壳体6内部设有密封腔,所述进液口2与密封腔连通,所述壳体6外壁上设有通槽7,所述通槽7水平贯穿壳体6外壁后与密封腔连通,所述通槽7内沿竖直方向滑动设有挡板8,所述挡板8将密封腔分隔成不连通的上腔室91和下腔室92,所述下腔室92底部设有压紧弹簧10,所述压紧弹簧10上端与挡板8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腔室51中设有压力传感器11,所述第二腔室52中设有用于调节第一腔室51和第二腔室52中压力的调压组件,所述调压组件包括气缸12、伸缩杆13、调压板14,所述气缸12固定在第二腔室52顶部,所述伸缩杆13一端与气缸12输出端连接,所述调压板14侧壁与第二腔室52内壁相抵,所述伸缩杆13远离气缸12的一端与调压板14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未填装制冷剂时,压紧弹簧10将挡板8向上顶,挡板8上表面与通槽7上侧壁相抵,避免外界的杂质通过进液口2进入罐槽本体1内部,在填装制冷剂时,将制冷剂从进液口2通入,制冷剂与挡板8上表面接触并将挡板8向下压,挡板8在制冷剂的压力下向下移动同时将压紧弹簧10向下挤压,压紧弹簧10向下收缩积蓄弹性势能,此时挡板8与通槽7之间形成有空隙,制冷剂通过该空隙进入第一腔室51,填充完成后,压紧弹簧10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使压紧弹簧10复位,压紧弹簧10复位带动挡板8向上移动,直至挡板8上表面再次与通槽7上侧壁相抵,此时将罐槽本体1内部与外界隔绝,第一腔室51中的压力传感器11可以实时监测第一腔室51和第二腔室52内的压力,给压力传感器11设置一个压力阈值,当压力第一腔室51和第二腔室52中的压力超过压力阈值时,第二腔室52顶部的气缸12启动带动伸缩杆13伸长或者缩短,伸缩杆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出R450的粗罐槽,包括罐槽本体(1),所述罐槽本体(1)上端设有进液口(2),所述罐槽本体(1)下端设有出液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罐槽本体(1)内部竖直设有隔板(4),所述隔板(4)将罐槽本体(1)内部分隔成第一腔室(51)和第二腔室(52),所述第一腔室(51)与第二腔室(52)连通,所述第一腔室(51)顶部设有壳体(6),所述壳体(6)内部设有密封腔,所述进液口(2)与密封腔连通,所述壳体(6)外壁上设有通槽(7),所述通槽(7)水平贯穿壳体(6)外壁后与密封腔连通,所述通槽(7)内沿竖直方向滑动设有挡板(8),所述挡板(8)将密封腔分隔成不连通的上腔室(91)和下腔室(92),所述下腔室(92)底部设有压紧弹簧(10),所述压紧弹簧(10)上端与挡板(8)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腔室(51)中设有压力传感器(11),所述第二腔室(52)中设有用于调节第一腔室(51)和第二腔室(52)中压力的调压组件,所述调压组件包括气缸(12)、伸缩杆(13)、调压板(14),所述气缸(12)固定在第二腔室(52)顶部,所述伸缩杆(13)一端与气缸(12)输出端连接,所述调压板(14)侧壁与第二腔室(52)内壁相抵,所述伸缩杆(13)远离气缸(12)的一端与调压板(14)上表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出R450的粗罐槽,包括罐槽本体(1),所述罐槽本体(1)上端设有进液口(2),所述罐槽本体(1)下端设有出液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罐槽本体(1)内部竖直设有隔板(4),所述隔板(4)将罐槽本体(1)内部分隔成第一腔室(51)和第二腔室(52),所述第一腔室(51)与第二腔室(52)连通,所述第一腔室(51)顶部设有壳体(6),所述壳体(6)内部设有密封腔,所述进液口(2)与密封腔连通,所述壳体(6)外壁上设有通槽(7),所述通槽(7)水平贯穿壳体(6)外壁后与密封腔连通,所述通槽(7)内沿竖直方向滑动设有挡板(8),所述挡板(8)将密封腔分隔成不连通的上腔室(91)和下腔室(92),所述下腔室(92)底部设有压紧弹簧(10),所述压紧弹簧(10)上端与挡板(8)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腔室(51)中设有压力传感器(11),所述第二腔室(52)中设有用于调节第一腔室(51)和第二腔室(52)中压力的调压组件,所述调压组件包括气缸(12)、伸缩杆(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昳珺侯飞徐元峰徐梦恒陈应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康源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