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2873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7
在具备飞轮及扭矩限制器的动力传递装置中,一面确保扭矩限制器的扭矩容量,一面抑制装置整体的径向尺寸。该动力传递装置1的飞轮(2)具有环状部(4)和容纳部(5)。容纳部(5)形成在环状部(4)的内周侧,并容纳扭矩限制单元(10)。扭矩限制单元(10)具有减振罩(11)、压力环(12)、摩擦盘(13)和锥形弹簧(14)。减振罩(11)具有多个接合孔(11c)。压力环(12)具有与接合孔(11c)接合的爪(12a)。另外,在飞轮(2)的环状部(4)的内周面(4c)上,在与爪(12a)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多个凹部(4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传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在具备发动机及电动机的混合动力车辆中,为了防止在发动机起动时等从输出侧向发动机侧传递过大的扭矩,使用有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具有扭矩限制功能的扭矩变动吸收装置。专利文献1的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具有减振部,该减振部具有一对板及多个扭转弹簧,在该减振部的外周侧设置有扭矩限制器。扭矩限制器和减振部容纳在形成于飞轮上的容纳部中。在飞轮的容纳部的外周侧形成有环状部,扭矩限制器的板通过螺栓固定在该环状部上。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89017号公报专利文献1的扭矩变动吸收装置由于被容纳在飞轮的容纳部中,因此如果为了确保扭矩容量而增大扭矩限制器,则装置整体的径向尺寸变大。因此,考虑在构成扭矩限制器的外周部的部件上设置开口部,避免与内部部件的干扰,并且使扭矩限制器小型化。但是,如果在扭矩限制器上设置开口部,则有时内部部件的一部分会从该开口部向外侧突出,构成扭矩限制器的部件有可能与飞轮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在具备飞轮和容纳在其容纳部中的扭矩限制器的动力传递装置中,一面确保扭矩限制器的扭矩容量,一面避免扭矩限制器与飞轮的干扰,并抑制装置整体的径向尺寸。(1)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动力传递装置具备飞轮以及固定于飞轮的扭矩限制单元。飞轮具有环状部以及容纳部。容纳部形成在环状部的内周侧,扭矩限制单元除了固定于飞轮的部分之外均容纳在该容纳部的内部。扭矩限制单元具有第一板、第二板、摩擦盘和按压部件。第一板在外周部具有多个第一接合部,并且来自飞轮的扭矩被输入到该第一板。第二板与第一板在轴向上相对配置,并且在外周部具有与第一接合部接合的第二接合部,该第二板与第一板不能相对旋转。摩擦盘配置在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按压部件将第二板按压于摩擦盘。另外,在飞轮的环状部的内周面上,在与第二接合部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多个凹部。该扭矩限制单元通过按压部件在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夹持摩擦盘。来自飞轮的扭矩经由第一板传递到摩擦盘而输出。当从飞轮输入过大的扭矩时,夹持在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摩擦盘滑动,防止向输出侧传递过大的扭矩。这里,在飞轮的环状部的内周面上,在与形成在第二板的外周部的第二接合部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凹部。因此,能够避免第二板的第二接合部与飞轮干扰,能够一面增大第二板的直径,一面抑制飞轮的径向尺寸。因此,能够一面确保扭矩限制单元的扭矩容量,一面抑制装置整体的径向尺寸。(2)优选第一接合部是在轴向上贯通的孔。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接合部是向轴向的第一板侧延伸并与孔接合的爪。(3)优选扭矩限制单元还具有第三板,该第三板与第二板夹持按压部件。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板的外周部与第一板一起装配于飞轮。(4)优选第三板具有支承部、筒状部和固定部。支承部支承按压部件。筒状部设置于支承部的外周部,覆盖摩擦盘的外周面,并与飞轮的环状部的内周面相对地沿轴向延伸而形成,该筒状部具有在圆周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开口部。固定部固定于飞轮。在这种情况下,飞轮的环状部具有在圆周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安装部。安装部具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另外,第三板的开口部以避免筒状部与突出部相干扰的方式形成在与突出部对应的位置。这里,第三板的筒状部覆盖摩擦盘的外周面。即,筒状部在扭矩限制单元中位于被容纳在飞轮的容纳部中的部分的最外径部分。另外,在筒状部上形成有多个开口部。因此,如果在该开口部的外周侧配置飞轮的螺栓紧固部等安装部,则即使为了确保壁厚而使安装部向径向内侧突出,也能够避免安装部与第三板相干扰。因此,能够一面确保扭矩限制单元的扭矩容量,一面抑制装置整体的径向尺寸。(5)优选按压部件是锥形弹簧,并配置在第三板的筒状部的内部。(6)优选该动力传递装置还具备减振单元,该减振单元设置于扭矩限制单元的输出侧,用于使所传递的旋转变动衰减。专利技术效果在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中,在具备飞轮和容纳在其容纳部中的扭矩限制器的动力传递装置中,能够一面确保扭矩限制器的扭矩容量,一面避免扭矩限制器与飞轮相干扰。因此,能够抑制装置整体的径向尺寸。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拆除图1的飞轮的主视图。图3是飞轮的主视图。图4是示出定位销和定位销接合用孔的位置关系的图。图5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减振环的局部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整体结构]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的剖视图。该动力传递装置1具有飞轮2和带扭矩限制器的减振装置3。另外,图2是拆除飞轮2的动力传递装置1的主视图。在图1中,在动力传递装置1的左侧配置有发动机,在右侧配置有包括电动机、变速装置等的驱动单元。[飞轮2]飞轮2固定在未图示的发动机侧的部件上。如图1~图3所示,飞轮2是圆盘状的部件,具有环状部4和容纳部5。需要指出,图3是飞轮2的主视图。环状部4设置在飞轮2的最外周部。如图2及图3所示,在环状部4的驱动单元侧(图1右侧)的表面形成有多个螺孔4a,并且固定有多个定位销6。多个螺孔4a在圆周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而配置,并具有规定的深度。另外,多个定位销6在圆周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而设置,并如图4所示,具有主体部6a和锥形部6b。主体部6a为圆柱形状,具有高度(从飞轮2的环状部4的表面突出的长度)H。锥形部6b从主体部6a的前端以外径逐渐变小的方式延伸形成。环状部4的螺孔4a的周围成为螺栓紧固部4b(安装部的一例)。该螺栓紧固部4b具有从环状部4的内周面4c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4d。因此,螺孔4a的周围具有规定的壁厚,螺栓紧固部4b具有足够的强度。在环状部4上形成有多个凹部4e。凹部4e在没有形成螺栓紧固部4b的部分以从环状部4的内周面4c向径向外侧凹陷的方式而形成。容纳部5形成在环状部4的径向内侧。容纳部5从环状部4的安装表面向发动机侧具有规定的深度。另外,如图3所示,在容纳部5的内周部形成有用于将飞轮2固定在发动机侧的部件上的多个孔5a。[带扭矩限制器的减振装置3]该带扭矩限制器的减振装置3(以下,有时也简称为“减振装置3”)是固定在飞轮2的环状部4上,用于限制在发动机与驱动单元之间传递的扭矩,并使旋转变动衰减的装置。减振装置3具有扭矩限制单元10和减振单元20。[扭矩限制单元10]扭矩限制单元10限制在飞轮2与减振单元20之间传递的扭矩。如图5及图6放大所示,扭矩限制单元10具有减振罩11(第一板的一例)、压力环12(第二板的一例)、摩擦盘13、锥形弹簧14(按压部件的一例)和减振环15(第三板的一例)。减振罩11为环状的板,具有摩擦部11a、固定部11b和多个接合孔11c。摩擦部11a形成在减振罩11的内周部,固定部11b形成在摩擦部11a的外周部。在固定部11b上形成有多个固定用孔11d及多个定位销用孔11e(参照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具备:/n飞轮;以及/n扭矩限制单元,固定于所述飞轮,/n所述飞轮具有:/n环状部;以及/n容纳部,形成在所述环状部的内周侧,所述扭矩限制单元除了固定于所述飞轮的部分之外均容纳在所述容纳部的内部,/n所述扭矩限制单元具有:/n第一板,在外周部具有多个第一接合部,并且来自所述飞轮的扭矩被输入到所述第一板;/n第二板,与所述第一板在轴向上相对配置,并且在外周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接合部接合的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一板不能相对旋转;/n摩擦盘,配置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以及/n按压部件,用于将所述第二板按压于所述摩擦盘,/n在所述飞轮的环状部的内周面上,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多个凹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002 JP 2019-181989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具备:
飞轮;以及
扭矩限制单元,固定于所述飞轮,
所述飞轮具有:
环状部;以及
容纳部,形成在所述环状部的内周侧,所述扭矩限制单元除了固定于所述飞轮的部分之外均容纳在所述容纳部的内部,
所述扭矩限制单元具有:
第一板,在外周部具有多个第一接合部,并且来自所述飞轮的扭矩被输入到所述第一板;
第二板,与所述第一板在轴向上相对配置,并且在外周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接合部接合的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一板不能相对旋转;
摩擦盘,配置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以及
按压部件,用于将所述第二板按压于所述摩擦盘,
在所述飞轮的环状部的内周面上,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相对的位置上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多个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接合部是在轴向上贯通的孔,
所述第二接合部是向轴向的所述第一板侧延伸并与所述孔接合的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原宏萩原祥行前田昌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