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真空灌丸背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831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真空灌丸背封机,属于自动包装机械领域。该背封机主要由打标机、卷膜机构、灌丸机构、成型机构、背封机构、拉袋机构、热合机构、成品槽和废品槽;灌丸机构倾斜安装在机箱上,包装膜依次经卷膜机构、成型机构、背封机构、拉袋机构、热合机构加工为包装袋,药丸经灌丸机构灌装到包装袋内。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气力输送器接入正压气体进行吸丸式灌装,可有效避免药丸在灌装的过程中被磨损或挤压变形;其次,灌丸盘倾斜一定角度安装在机箱上,药丸在自身重力和负压腔吸附力的作用下,药丸更容易落入灌丸盘中的台阶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真空灌丸背封机
本技术涉及自动包装机械领域,具体涉一种药丸灌装机。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药丸灌装机,主要应用于药物定量灌装,计数等,特别是药物生产型企业需求大,该设备可以实现连续将大小一致的药丸定量灌装于药丸的容器内,容器可以是玻璃品,塑料瓶等,自动灌装,无需人员干预。因此目前市场对药灌装机的需求巨大。市场上各种灌装设备大同小异,有手工推板孔位灌装式、转盘孔位灌装式、真空吸附灌装式,通过特定的工装或管路将药丸装入,然后通过容积、称重以及电子计数传感器来判断药丸的数量。但以上几种灌装药丸的方式都存在一些技术缺陷:1.手工推板灌装和人工灌装,效率极低,人工劳动强度大,不便于规模化生产。2.转盘式孔位灌装的计数不准、精度不高,因为下药丸时是集约单通道容易造成灌装通道堵塞,药丸与药丸工装与料斗之间是硬摩擦,会对药丸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伤;3.目前市面上的真空吸入灌装方式,由于转盘料斗的连续转动灌装以及气压的波动,会影响药丸的吸附效果,会产生药丸的过冲,或者吸力不足,从而影响灌装药丸的数量;如果产生过冲,就会造成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真空灌丸背封机,包括机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箱的正上方安装有打标机(11)、卷膜机构(13)和灌丸机构(1),在所述机箱的一侧面从上自下依次安装有成型机构(10)、背封机构(9)、拉袋机构(8)、热合机构(7)、成品槽(6)和废品槽(5);包装膜安装在卷膜机构上,包装膜经成型机构成型为长条型袋状,后经背封机构热封后成长条型包装袋,成长条型包装袋经拉袋机构往下拉动,每拉动一次,背封机构纵向热封一次,热合机构横向热封一次并切割包装袋;/n所述灌丸机构倾斜安装在机箱上,灌丸机构主要由负压嘴(1-1)、负压盘(1-2)、灌丸盘(1-3)、气力输送器(1-4)、送料接头(1-5)、正压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真空灌丸背封机,包括机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箱的正上方安装有打标机(11)、卷膜机构(13)和灌丸机构(1),在所述机箱的一侧面从上自下依次安装有成型机构(10)、背封机构(9)、拉袋机构(8)、热合机构(7)、成品槽(6)和废品槽(5);包装膜安装在卷膜机构上,包装膜经成型机构成型为长条型袋状,后经背封机构热封后成长条型包装袋,成长条型包装袋经拉袋机构往下拉动,每拉动一次,背封机构纵向热封一次,热合机构横向热封一次并切割包装袋;
所述灌丸机构倾斜安装在机箱上,灌丸机构主要由负压嘴(1-1)、负压盘(1-2)、灌丸盘(1-3)、气力输送器(1-4)、送料接头(1-5)、正压接头(1-6)、吸料管(1-8)构成,所述灌丸盘安装在负压盘上,灌丸盘与负压盘之间经密封圈密封隔离形负压腔层,负压腔层与所述负压嘴连通,灌丸盘和负压盘的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灌丸工装,灌丸工装上若干个气力输送器和若干数粒传感器,一个数粒传感器对应检测一个气力输送器输出的药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松包奕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创合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