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可编程式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789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可编程式小车,包括车体;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于所述车体的中间,所述固定块顶部的中间开设有放置槽;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底部设置于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块的顶部,所述蓄电池位于所述固定组件的内部;该智能可编程式小车,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一卡块将盖板支撑起来,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将蓄电池从放置槽中取出,更换上新的蓄电池,之后只需要反向转动第一支撑杆,将第一卡块转动到与连接槽对应处,便可松开手中的拉块,第一弹簧便可带动盖板向下,与固定块配合,便可将蓄电池固定在中间,方便蓄电池的更换的同时,也保证了蓄电池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可编程式小车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可编程式小车。
技术介绍
智能小车作为现代的新专利技术,是以后的发展方向,它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在一个环境里自动的运作,不需要人为的管理,可应用于科学勘探等等的用途,智能小车能够实时显示时间、速度、里程,具有自动寻迹、寻光、避障功能,可程控行驶速度、准确定位停车,远程传输图像等功能。智能可编程式小车,可广泛的应用于工厂自动料车、固定场地搬运车等
,也可应用于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现有的智能可编程式小车虽然可以自由的移动,完成指定的工作,但是小车是使用蓄电池供电的,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蓄电池,而现有的小车在更换蓄电池时操作复杂,耽误时间,影响小车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智能可编程式小车,实现了方便更换小车蓄电池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可编程式小车,包括:车体;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于所述车体的中间,所述固定块顶部的中间开设有放置槽;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底部设置于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块的顶部,所述蓄电池位于所述固定组件的内部,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和盖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与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与所述盖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弹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所述盖板的底部设置有软垫,所述盖板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延伸至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所述安装槽内表面的一侧连通有连接槽,所述第一卡块延伸至所述连接槽的内部,所述盖板顶部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拉块;延伸组件,所述延伸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车体的顶部的左右两侧;顶板,所述顶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延伸组件的顶部。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一卡块将盖板支撑起来,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将蓄电池从放置槽中取出,更换上新的蓄电池,之后只需要反向转动第一支撑杆,将第一卡块转动到与连接槽对应处,便可松开手中的拉块,第一弹簧便可带动盖板向下,与固定块配合,便可将蓄电池固定在中间,方便蓄电池的更换的同时,也保证了蓄电池的安全。优选的,所述延伸组件包括连接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连接杆顶部的中间开设有收纳槽。优选的,所述收纳槽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表面的前后两侧均连通有卡槽。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与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端延伸至所述收纳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内部的底端开设有伸缩槽,所述伸缩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杆且通过滑槽延伸至所述连接杆的外部。优选的,所述卡杆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延伸至卡槽的内部。通过延伸组件将顶板支撑起来,使车体与顶板之间空间增大,使智能可编程式小车可以运输更多的物品,增大了车体的运输能力。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可编程式小车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可编程式小车,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一卡块将盖板支撑起来,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将蓄电池从放置槽中取出,更换上新的蓄电池,之后只需要反向转动第一支撑杆,将第一卡块转动到与连接槽对应处,便可松开手中的拉块,第一弹簧便可带动盖板向下,与固定块配合,便可将蓄电池固定在中间,方便蓄电池的更换的同时,也保证了蓄电池的安全,同时可以通过延伸组件将顶板支撑起来,使车体与顶板之间空间增大,使智能可编程式小车可以运输更多的物品,增大了车体的运输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可编程式小车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固定组件的内部结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延伸组件的内部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连接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车体,2、固定块,3、蓄电池,4、固定组件,41、固定板,42、盖板,43、第一弹簧,44、第一支撑杆,45、第一卡块,46、软垫,47、安装槽,48、连接槽,49、拉块,5、延伸组件,51、连接杆,52、第二支撑杆,53、收纳槽,54、滑槽,55、卡槽,56、伸缩槽,57、第二弹簧,58、卡杆,59、第二卡块,6、顶板,7、放置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可编程式小车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固定组件的内部结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延伸组件的内部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连接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智能可编程式小车包括:车体1;固定块2,所述固定块2固定连接于所述车体1的中间,所述固定块2顶部的中间开设有放置槽7;蓄电池3,所述蓄电池3的底部设置于所述放置槽7的内部;固定组件4,所述固定组件4设置于所述固定块2的顶部,所述蓄电池3位于所述固定组件4的内部,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固定板41和盖板42,所述固定板41的底部与所述固定块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3,所述第一弹簧43的顶端与所述盖板4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1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弹簧4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44,所述第一支撑杆44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45,所述盖板42的底部设置有软垫46,所述盖板42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47,所述第一支撑杆44的顶端延伸至所述安装槽47的内部,所述安装槽47内表面的一侧连通有连接槽48,所述第一卡块45延伸至所述连接槽48的内部,所述盖板42顶部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拉块49;延伸组件5,所述延伸组件5固定连接于所述车体1的顶部的左右两侧;顶板6,所述顶板6固定连接于所述延伸组件5的顶部。固定块2是焊接在车体1底部的顶部的中间,固定块2和车体1的材料是相同的,都是金属材质的,放置槽7的大小是与蓄电池3大小适配的,蓄电池3通过电源线等与车体的驱动装置等连接,为车体1的移动提供动力,固定组件4是固定在固定块2的顶部的,和固定块2一起将蓄电池3固定在中间,避免在车体1移动时,蓄电池3由于惯性随意在车体1的底板上移动,造成电源线连接端松散开来,造成智能可编程式小车不能正常工作,甚至造成蓄电池3直接从车体1的底板上掉落下来,同时通过固定组件4和固定块2之间的配合,在更换蓄电池3时,操作简单,更加的方便,节省了时间,固定板41的数量为2个,分别固定在固定块2顶部的左右两侧,固定板41是焊接在固定块2上的,盖板42的大小是与蓄电池3大小适配的,第一弹簧43的数量为2个,第一弹簧43的上下两端均是通过卡环与盖板42和固定板41固定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可编程式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n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于所述车体的中间,所述固定块顶部的中间开设有放置槽;/n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底部设置于所述放置槽的内部;/n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块的顶部,所述蓄电池位于所述固定组件的内部,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和盖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与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与所述盖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弹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所述盖板的底部设置有软垫,所述盖板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延伸至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所述安装槽内表面的一侧连通有连接槽,所述第一卡块延伸至所述连接槽的内部,所述盖板顶部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拉块;/n延伸组件,所述延伸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车体的顶部的左右两侧;/n顶板,所述顶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延伸组件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可编程式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
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于所述车体的中间,所述固定块顶部的中间开设有放置槽;
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底部设置于所述放置槽的内部;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块的顶部,所述蓄电池位于所述固定组件的内部,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和盖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与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与所述盖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弹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所述盖板的底部设置有软垫,所述盖板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延伸至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所述安装槽内表面的一侧连通有连接槽,所述第一卡块延伸至所述连接槽的内部,所述盖板顶部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拉块;
延伸组件,所述延伸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车体的顶部的左右两侧;
顶板,所述顶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延伸组件的顶部。


2.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刘一鸣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