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既有建筑外围降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2712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既有建筑外围降水方法,包括地面,所述地面的顶部设置有建筑主体,所述地面的顶部设置有位于建筑主体外侧的排水池,所述地面的顶部设置有位于位于建筑主体和排水池之间的安装框,所述排水池靠近建筑主体一侧的内表面设置有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安装框下方的进水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伺服电机起到有效控制螺纹杆进行转动的作用,进而通过螺纹杆的转动达到有效控制螺纹板再限位杆的限位下进行向下移动,进而通过螺纹板牵引挤压板对进水斗上方土壤进行挤压达到主动使水分经过进水斗进入排水池的效果,从而达到提升既有建筑物外围降水效率和质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既有建筑外围降水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既有建筑外围降水方法。
技术介绍
指人工建筑而成的资产,属于固定资产范畴,包括房屋和构建物两大类。房屋是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工程建筑。与建筑物有区别的是构筑物,构建物指房屋以外的工程建筑,如围墙、道路、水坝、水井、隧道、水塔、桥梁和烟囱等。随着建筑领域的快速发展,对于建筑领域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但是现有的既有建筑外围降水都是通过被动的土壤压力差来进行降水,进而导致既有建筑外围降水的效率和质量低下,极大的影响正常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现有的既有建筑外围降水都是通过被动的土壤压力差来进行降水,进而导致既有建筑外围降水的效率和质量低下,极大的影响正常的安全性,而提出的一种既有建筑外围降水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既有建筑外围降水方法,包括地面,所述地面的顶部设置有建筑主体,所述地面的顶部设置有位于建筑主体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既有建筑外围降水方法,包括地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1)的顶部设置有建筑主体(2),所述地面(1)的顶部设置有位于建筑主体(2)外侧的排水池(3),所述地面(1)的顶部设置有位于位于建筑主体(2)和排水池(3)之间的安装框(4),所述排水池(3)靠近建筑主体(2)一侧的内表面设置有排水管道(6),所述排水管道(6)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安装框(4)下方的进水斗(7),所述安装框(4)顶部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5),所述伺服电机(5)底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8),所述螺纹杆(8)的外表面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板(9),所述安装框(4)左右两侧的内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滑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建筑外围降水方法,包括地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1)的顶部设置有建筑主体(2),所述地面(1)的顶部设置有位于建筑主体(2)外侧的排水池(3),所述地面(1)的顶部设置有位于位于建筑主体(2)和排水池(3)之间的安装框(4),所述排水池(3)靠近建筑主体(2)一侧的内表面设置有排水管道(6),所述排水管道(6)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安装框(4)下方的进水斗(7),所述安装框(4)顶部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5),所述伺服电机(5)底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8),所述螺纹杆(8)的外表面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板(9),所述安装框(4)左右两侧的内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滑轨(10),所述螺纹板(9)的左右两侧均通过限位杆(11)滑动连接在限位滑轨(10)的内表面上,所述安装框(4)的底部开设有存放槽(12),所述螺纹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压杆(13),所述挤压杆(13)远离螺纹板(9)的一端贯穿安装框(4)设置有位于存放槽(12)内的挤压板(14);
包括以下步骤:
1)将进水斗(7)上方的空间根据安装框(4)的大小挖出安装坑;
2)将安装框(4)和伺服电机(5)、排水管道(6)、螺纹杆(8)、螺纹板(9)、限位滑轨(10)、限位杆(11)、挤压杆(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由奎郭媛罗清芸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