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支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2681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梁施工支护装置,包括:底座、支柱、支撑杆、第一支护板、第二支护板、支护环和中控处理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用中控处理器实时检测施工时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所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的支护压力标准,在施工过程中第一支护板或第二支护板承受压力大于预设支护压力标准时控制支护环套设在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外壁以对桥梁支柱进行二次支护,通过使用支护环对桥梁支柱的二次支护,能够有效防止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承受压力过高导致支护结构出现形变的情况发生,从而有效提高了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支护装置的支护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桥梁施工支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桥梁施工支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桥梁工程日益增多,桥梁桩基作为桥梁工程中最主要的基础型式,应用非常广泛,桥梁桩基即桥梁基础,是桥梁下部结构与地基接触的部分,直接坐落在岩石或土地基上,其顶端连接桥墩或桥台,合称为桥梁下部结构。目前,桥梁桩基大多呈竖直单根存在,在桥梁施工时,桥梁桩通常采用浇筑成型的手法,需要利用支护结构对桥梁桩进行支撑,现有的支护结构结构简单,导致在桥梁桩成型过程中,由于内部压强变大,支护结构容易发生形变,影响施工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桥梁施工支护装置,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对桥梁支柱支护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桥梁施工支护装置,包括:两个底座,在各底座上均设有锚栓,在使用所述装置时,通过将锚栓插入至地面以提高所述装置的稳定性;两个支柱,其分别设置在各所述底座上,在各支柱上均设有两个固定块;对于单个所述支柱,设置在该支柱上的两个固定块的连线与该支柱平行且两固定块之间设有导杆;在各所述导杆中均设有套环,在各套环内均设有电机,用以将套环移动至指定位置;对于所述两套环,其中一套环侧壁设有第一安装座,另一套环侧壁设有第二安装座;支撑杆,包括可伸缩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各支撑杆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支柱上,在第一支撑杆远离与其相连的支柱的一端设有第一支护板,在第二支撑杆远离与其相连的支柱的一端设有第二支护板;在使用所述装置时,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伸长,所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结合并包覆桥梁支柱以对桥梁支柱进行支护;在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内部均设有压力检测器,用以检测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在支护过程中受到的压力;支护环,在支护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其中第一安装块与所述第一安装座通过转轴铰接,第二安装块与所述第二安装座通过螺栓连接;当所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对桥梁支柱进行支护时,各所述套环移动、将所述支护环套设在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外壁以对桥梁支柱进行二次支护;中控处理器,其分别与各所述压力检测器以及各所述电机相连,用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设置所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的支护压力标准并在施工过程中第一支护板或第二支护板承受压力大于预设支护压力标准时控制支护环套设在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外壁以对桥梁支柱进行二次支护;所述中控处理器中设有预设高度矩阵H0和预设压力标准矩阵F0;对于所述预设高度矩阵H0,H0(H1,H2,H3,H4),其中,H1为第一预设高度,H2为第二预设高度,H3为第三预设高度,H4为第四预设高度,各预设高度按照顺序逐渐增加;对于所述预设压力标准矩阵F0,F0(F1,F2,F3,F4),其中,F1为第一预设压力标准值,F2为第二预设压力标准值,F3为第三预设压力标准值,F4为第四预设压力标准值,各预设压力标准值按照顺序逐渐增加;当使用所述装置对桥梁支柱进行支护时,中控处理器根据施工计划中该桥梁支柱的预设施工高度H初步拟定所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的最大承载压力标准值:当H1≤H<H2时,所述中控处理器将所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的最大承载压力标准值初步拟定为F1;当H2≤H<H3时,所述中控处理器将所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的最大承载压力标准值初步拟定为F2;当H3≤H<H4时,所述中控处理器将所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的最大承载压力标准值初步拟定为F3;当H≥H4时,所述中控处理器将所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的最大承载压力标准值初步拟定为F4。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处理器中还设有预设尺寸矩阵R0和预设压力标准修正系数矩阵a0;对于所述预设尺寸矩阵R0,R0(R1,R2,R3,R4),其中,R1为第一预设尺寸,R2为第二预设尺寸,R3为第三预设尺寸,R4为第四预设尺寸,各预设尺寸按照顺序逐渐增加;对于所述预设压力标准修正系数矩阵a0,a0(a1,a2,a3,a4),其中,a1为第一预设压力标准修正系数,a2为第二预设压力标准修正系数,a3为第三预设压力标准修正系数,a4为第四预设压力标准修正系数,1<a1<a2<a3<a4<2;当所述中控处理器将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的最大承载压力标准值初步拟定为Fi时,i=1,2,3,4,中控处理器还会根据施工过程中所述桥梁支柱的实际直径R对Fi进行修正:当R<R1时,所述中控处理器不对Fi进行修正;当R1≤R<R2时,所述中控处理器选用a1对Fi进行修正;当R2≤R<R3时,所述中控处理器选用a2对Fi进行修正;当R3≤R<R4时,所述中控处理器选用a3对Fi进行修正;当R≥R4时,所述中控处理器选用a4对Fi进行修正;当所述所述中控处理器选用aj对Fi进行修正时,j=1,2,3,4,修正后的的最大承载压力标准值为Fi’,Fi’=Fi×aj。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处理器中还设有预设压力差值矩阵△F0和预设预紧力矩阵f0;对于所述预设压力差值矩阵△F0,△F0(△F1,△F2,△F3,△F4),其中,△F1为第一预设压力差值,△F2为第二预设压力差值,△F3为第三预设压力差值,△F4为第四预设压力差值,各预设压力差值按照顺序逐渐增加;对于所述预设预紧力矩阵f0,f0(f1,f2,f3,f4),其中,f1为第一预设预紧力,f2为第二预设预紧力,f3为第三预设预紧力,f4为第四预设预紧力,各预设预紧力按照顺序逐渐增加;在使用所述支护装置时,各所述支撑杆伸长、使所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配合包覆桥梁支柱以对桥梁支柱进行支护时,各所述压力检测器检测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承受的压力F,所述中控模块将F与所述Fi’进行比较:当F≤Fi’时,中控处理器不控制所述支护环对所述桥梁支柱进行二次支护;当F>Fi’时,中控处理器计算压力差值△F、将△F与△F0矩阵中的参数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调节所述螺栓对所述支护环施加的预紧力以使支护环对所述桥梁支柱进行有效的二次支护,△F=F-Fi’:当△F≤△F1时,所述中控处理器将所述螺栓的预设预紧力设置为f1;当△F1<△F≤△F2时,所述中控处理器将所述螺栓的预设预紧力设置为f2;当△F2<△F≤△F3时,所述中控处理器将所述螺栓的预设预紧力设置为f3;当△F3<△F≤△F4时,所述中控处理器将所述螺栓的预设预紧力设置为f4;当所述中控处理器完成对所述螺栓预紧力的设置时,中控处理器发出预紧信息,工作人员对所述螺栓进行调节以使螺栓对支护环的预紧力达到设置值。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处理器中还设有预设支护高度矩阵h0和预设预紧力修正系数矩阵b0;对于所述预设支护高度矩阵h0,h0(h1,h2,h3,h4),其中,h1为第一预设支护高度,h2为第二预设支护高度,h3为第三预设支护高度,h4为第四预设支护高度,各预设支护高度按照顺序逐渐增加;对于所述预设预紧力修正系数矩阵b0,b0(b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施工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个底座,在各底座上均设有锚栓,在使用所述装置时,通过将锚栓插入至地面以提高所述装置的稳定性;/n两个支柱,其分别设置在各所述底座上,在各支柱上均设有两个固定块;对于单个所述支柱,设置在该支柱上的两个固定块的连线与该支柱平行且两固定块之间设有导杆;在各所述导杆中均设有套环,在各套环内均设有电机,用以将套环移动至指定位置;对于所述两套环,其中一套环侧壁设有第一安装座,另一套环侧壁设有第二安装座;/n支撑杆,包括可伸缩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各支撑杆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支柱上,在第一支撑杆远离与其相连的支柱的一端设有第一支护板,在第二支撑杆远离与其相连的支柱的一端设有第二支护板;在使用所述装置时,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伸长,所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结合并包覆桥梁支柱以对桥梁支柱进行支护;在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内部均设有压力检测器,用以检测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在支护过程中受到的压力;/n支护环,在支护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其中第一安装块与所述第一安装座通过转轴铰接,第二安装块与所述第二安装座通过螺栓连接;当所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对桥梁支柱进行支护时,各所述套环移动、将所述支护环套设在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外壁以对桥梁支柱进行二次支护;/n中控处理器,其分别与各所述压力检测器以及各所述电机相连,用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设置所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的支护压力标准并在施工过程中第一支护板或第二支护板承受压力大于预设支护压力标准时控制支护环套设在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外壁以对桥梁支柱进行二次支护;/n所述中控处理器中设有预设高度矩阵H0和预设压力标准矩阵F0;对于所述预设高度矩阵H0,H0(H1,H2,H3,H4),其中,H1为第一预设高度,H2为第二预设高度,H3为第三预设高度,H4为第四预设高度,各预设高度按照顺序逐渐增加;对于所述预设压力标准矩阵F0,F0(F1,F2,F3,F4),其中,F1为第一预设压力标准值,F2为第二预设压力标准值,F3为第三预设压力标准值,F4为第四预设压力标准值,各预设压力标准值按照顺序逐渐增加;/n当使用所述装置对桥梁支柱进行支护时,中控处理器根据施工计划中该桥梁支柱的预设施工高度H初步拟定所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的最大承载压力标准值:/n当H1≤H<H2时,所述中控处理器将所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的最大承载压力标准值初步拟定为F1;/n当H2≤H<H3时,所述中控处理器将所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的最大承载压力标准值初步拟定为F2;/n当H3≤H<H4时,所述中控处理器将所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的最大承载压力标准值初步拟定为F3;/n当H≥H4时,所述中控处理器将所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的最大承载压力标准值初步拟定为F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施工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底座,在各底座上均设有锚栓,在使用所述装置时,通过将锚栓插入至地面以提高所述装置的稳定性;
两个支柱,其分别设置在各所述底座上,在各支柱上均设有两个固定块;对于单个所述支柱,设置在该支柱上的两个固定块的连线与该支柱平行且两固定块之间设有导杆;在各所述导杆中均设有套环,在各套环内均设有电机,用以将套环移动至指定位置;对于所述两套环,其中一套环侧壁设有第一安装座,另一套环侧壁设有第二安装座;
支撑杆,包括可伸缩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各支撑杆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支柱上,在第一支撑杆远离与其相连的支柱的一端设有第一支护板,在第二支撑杆远离与其相连的支柱的一端设有第二支护板;在使用所述装置时,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伸长,所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结合并包覆桥梁支柱以对桥梁支柱进行支护;在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内部均设有压力检测器,用以检测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在支护过程中受到的压力;
支护环,在支护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其中第一安装块与所述第一安装座通过转轴铰接,第二安装块与所述第二安装座通过螺栓连接;当所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对桥梁支柱进行支护时,各所述套环移动、将所述支护环套设在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外壁以对桥梁支柱进行二次支护;
中控处理器,其分别与各所述压力检测器以及各所述电机相连,用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设置所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的支护压力标准并在施工过程中第一支护板或第二支护板承受压力大于预设支护压力标准时控制支护环套设在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外壁以对桥梁支柱进行二次支护;
所述中控处理器中设有预设高度矩阵H0和预设压力标准矩阵F0;对于所述预设高度矩阵H0,H0(H1,H2,H3,H4),其中,H1为第一预设高度,H2为第二预设高度,H3为第三预设高度,H4为第四预设高度,各预设高度按照顺序逐渐增加;对于所述预设压力标准矩阵F0,F0(F1,F2,F3,F4),其中,F1为第一预设压力标准值,F2为第二预设压力标准值,F3为第三预设压力标准值,F4为第四预设压力标准值,各预设压力标准值按照顺序逐渐增加;
当使用所述装置对桥梁支柱进行支护时,中控处理器根据施工计划中该桥梁支柱的预设施工高度H初步拟定所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的最大承载压力标准值:
当H1≤H<H2时,所述中控处理器将所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的最大承载压力标准值初步拟定为F1;
当H2≤H<H3时,所述中控处理器将所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的最大承载压力标准值初步拟定为F2;
当H3≤H<H4时,所述中控处理器将所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的最大承载压力标准值初步拟定为F3;
当H≥H4时,所述中控处理器将所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的最大承载压力标准值初步拟定为F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施工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处理器中还设有预设尺寸矩阵R0和预设压力标准修正系数矩阵a0;对于所述预设尺寸矩阵R0,R0(R1,R2,R3,R4),其中,R1为第一预设尺寸,R2为第二预设尺寸,R3为第三预设尺寸,R4为第四预设尺寸,各预设尺寸按照顺序逐渐增加;对于所述预设压力标准修正系数矩阵a0,a0(a1,a2,a3,a4),其中,a1为第一预设压力标准修正系数,a2为第二预设压力标准修正系数,a3为第三预设压力标准修正系数,a4为第四预设压力标准修正系数,1<a1<a2<a3<a4<2;
当所述中控处理器将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的最大承载压力标准值初步拟定为Fi时,i=1,2,3,4,中控处理器还会根据施工过程中所述桥梁支柱的实际直径R对Fi进行修正:
当R<R1时,所述中控处理器不对Fi进行修正;
当R1≤R<R2时,所述中控处理器选用a1对Fi进行修正;
当R2≤R<R3时,所述中控处理器选用a2对Fi进行修正;
当R3≤R<R4时,所述中控处理器选用a3对Fi进行修正;
当R≥R4时,所述中控处理器选用a4对Fi进行修正;
当所述所述中控处理器选用aj对Fi进行修正时,j=1,2,3,4,修正后的的最大承载压力标准值为Fi’,Fi’=Fi×aj。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梁施工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处理器中还设有预设压力差值矩阵△F0和预设预紧力矩阵f0;对于所述预设压力差值矩阵△F0,△F0(△F1,△F2,△F3,△F4),其中,△F1为第一预设压力差值,△F2为第二预设压力差值,△F3为第三预设压力差值,△F4为第四预设压力差值,各预设压力差值按照顺序逐渐增加;对于所述预设预紧力矩阵f0,f0(f1,f2,f3,f4),其中,f1为第一预设预紧力,f2为第二预设预紧力,f3为第三预设预紧力,f4为第四预设预紧力,各预设预紧力按照顺序逐渐增加;
在使用所述支护装置时,各所述支撑杆伸长、使所述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配合包覆桥梁支柱以对桥梁支柱进行支护时,各所述压力检测器检测第一支护板和第二支护板承受的压力F,所述中控模块将F与所述Fi’进行比较:
当F≤Fi’时,中控处理器不控制所述支护环对所述桥梁支柱进行二次支护;
当F>Fi’时,中控处理器计算压力差值△F、将△F与△F0矩阵中的参数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调节所述螺栓对所述支护环施加的预紧力以使支护环对所述桥梁支柱进行有效的二次支护,△F=F-Fi’:
当△F≤△F1时,所述中控处理器将所述螺栓的预设预紧力设置为f1;
当△F1<△F≤△F2时,所述中控处理器将所述螺栓的预设预紧力设置为f2;
当△F2<△F≤△F3时,所述中控处理器将所述螺栓的预设预紧力设置为f3;
当△F3<△F≤△F4时,所述中控处理器将所述螺栓的预设预紧力设置为f4;
当所述中控处理器完成对所述螺栓预紧力的设置时,中控处理器发出预紧信息,工作人员对所述螺栓进行调节以使螺栓对支护环的预紧力达到设置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梁施工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处理器中还设有预设支护高度矩阵h0和预设预紧力修正系数矩阵b0;对于所述预设支护高度矩阵h0,h0(h1,h2,h3,h4),其中,h1为第一预设支护高度,h2为第二预设支护高度,h3为第三预设支护高度,h4为第四预设支护高度,各预设支护高度按照顺序逐渐增加;对于所述预设预紧力修正系数矩阵b0,b0(b1,b2,b3,b4),其中,b1为预紧力第一预设修正系数,b2为预紧力第二预设修正系数,b3为预紧力第三预设修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善国张新设耿军庆段振宇黄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高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