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接式高落差倒渣抱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577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抱罐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铰接式高落差倒渣抱罐车,包括前车架、与前车架相连接的后支撑平台、支承后支撑平台的后支撑车桥、设于后支撑车桥左右两端的车轮之间的渣罐以及设于后支撑平台左右两侧的工作机构,工作机构包括工作臂、拉杆、工作小臂和油缸,工作臂的两端分别与后支撑平台和工作小臂相铰接,拉杆的两端分别与后支撑平台和工作小臂相铰接,工作小臂与渣罐可拆卸地相连接,油缸的两端分别与后支撑平台和工作臂相铰接。将渣罐置于后支撑车桥的两车轮之间,运行时渣罐的重心更低;工作机构通过油缸的伸缩带动工作臂转动,并带动工作小臂转动,由工作小臂的转动带动拉杆转动,同时带动渣罐随之同步转动,可实现高落差倒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铰接式高落差倒渣抱罐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抱罐车
,尤其涉及一种铰接式高落差倒渣抱罐车。
技术介绍
在抱罐车的推广中,应用现场经常会遇到接渣点净空受限、渣罐形状比较特殊、渣场的落渣点与地面高度差较小等情况。由于常规的铰接平台式抱罐车的渣罐是放在后支撑轮上的平台上,且其工作机构铰接点均较高,使得抱罐时的机构运动轨迹较高,而铰接U型抱罐车的倒渣点较低,故而常规的抱罐车不能完全满足上述现场特定的工况条件。公开号为CN107663556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高落差倒渣渣包车,该渣包车实现了高落差位倒渣的功能,但是,由于载荷及渣罐的特定形状的限制,该渣包车也不能适应上述现场特定工况的限制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运行时渣罐的重心低、倒渣时的落差高的铰接式高落差倒渣抱罐车,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铰接式高落差倒渣抱罐车,包括前车架、与前车架相连接的后支撑平台、支承后支撑平台的后支撑车桥、设于后支撑车桥左右两端的车轮之间的渣罐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铰接式高落差倒渣抱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架(1)、与所述前车架(1)相连接的后支撑平台(2)、支承所述后支撑平台(2)的后支撑车桥(3)、设于所述后支撑车桥(3)左右两端的车轮(31)之间的渣罐(4)以及设于所述后支撑平台(2)左右两侧的工作机构,所述工作机构包括工作臂(5)、拉杆(6)、工作小臂(7)和油缸(8),所述工作臂(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支撑平台(2)和所述工作小臂(7)相铰接,所述拉杆(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支撑平台(2)和所述工作小臂(7)相铰接,所述工作小臂(7)与所述渣罐(4)可拆卸地相连接,所述油缸(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支撑平台(2)和所述工作臂(5)相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接式高落差倒渣抱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架(1)、与所述前车架(1)相连接的后支撑平台(2)、支承所述后支撑平台(2)的后支撑车桥(3)、设于所述后支撑车桥(3)左右两端的车轮(31)之间的渣罐(4)以及设于所述后支撑平台(2)左右两侧的工作机构,所述工作机构包括工作臂(5)、拉杆(6)、工作小臂(7)和油缸(8),所述工作臂(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支撑平台(2)和所述工作小臂(7)相铰接,所述拉杆(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支撑平台(2)和所述工作小臂(7)相铰接,所述工作小臂(7)与所述渣罐(4)可拆卸地相连接,所述油缸(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支撑平台(2)和所述工作臂(5)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式高落差倒渣抱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小臂(7)上设有销孔(73),所述渣罐(4)上设有销槽(41),所述销孔(73)与所述销槽(41)通过锁销(9)可拆卸地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利民徐旭文成富根耿会良邱冬平闫飞杨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