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酰亚胺微粉的制备方法与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聚酰亚胺
,具体涉及聚酰亚胺微粉的制备方法与用途。
技术介绍
聚酰亚胺微粉是一系列分子结构中含有酰亚胺功能团的高性能聚合物材料,不但具有优异的耐高温,高强高韧,耐腐蚀,低介电等特性,还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强,凝聚作用大,表面反应能力活跃等特点,在复合材料的层间增韧,树脂改性,催化剂载体,光敏材料,压敏材料,粉末冶金等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也可以广泛用作汽车部件,电子元器件,金属和陶瓷的替代品以及其他作用,目前在航空航天,微电子,太阳能,先进电子显示等高新
已经有部分产品成功应用。但是,在工业化大生产中将聚酰亚胺加工成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的粉体仍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目前制备聚酰亚胺微粉的主要方法有乳液再沉淀法、液-液相分离法、超声波沉淀法,悬浮聚合以及物理辅助方法等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制备少量的微球,但均存在着不足。乳液再沉淀法虽然能够制备1微米以下的聚酰亚胺微球,但是微球的制备效率低,单次只能制备微升级的分散液;液-液相分离法是通过控制结晶性聚酰亚胺的相分离来实 ...
【技术保护点】
1.聚酰亚胺微粉的制备包含以下步骤:在配有搅拌套组,温控仪,惰性气体出入口和冷凝回流塔的反应釜中,加入芳香族二酐、有机醇、催化剂和溶剂,加热回流反应数小时;然后将反应釜内温度降到0℃,在0~5℃下滴加氯化亚砜,滴加完毕后在室温反应数小时得到酰卤化物;在另一个配有搅拌套组,温控仪,惰性气体出入口的反应釜中加入二胺,催化剂和溶剂,控制釜体内温度0~5℃,滴入所制备的酰卤化物,滴加完毕后搅拌数小时,然后升温至25~30℃反应数小时得到聚酰胺酸酯溶液;将聚酰胺酸酯溶液注入高压雾化设备,通过控制雾化压力和喷嘴口径将树脂喷入含有沉淀剂的蒸馏水中;将所得溶液离心,水洗,烘干得到聚酰亚胺微粉。/n
【技术特征摘要】
1.聚酰亚胺微粉的制备包含以下步骤:在配有搅拌套组,温控仪,惰性气体出入口和冷凝回流塔的反应釜中,加入芳香族二酐、有机醇、催化剂和溶剂,加热回流反应数小时;然后将反应釜内温度降到0℃,在0~5℃下滴加氯化亚砜,滴加完毕后在室温反应数小时得到酰卤化物;在另一个配有搅拌套组,温控仪,惰性气体出入口的反应釜中加入二胺,催化剂和溶剂,控制釜体内温度0~5℃,滴入所制备的酰卤化物,滴加完毕后搅拌数小时,然后升温至25~30℃反应数小时得到聚酰胺酸酯溶液;将聚酰胺酸酯溶液注入高压雾化设备,通过控制雾化压力和喷嘴口径将树脂喷入含有沉淀剂的蒸馏水中;将所得溶液离心,水洗,烘干得到聚酰亚胺微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芳香族二酐为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2,3,3’,4’-联苯醚四酸二酐,2,2-双(3,4-二羧酸)六氟丙烷二酐,3,3’4,4’-二苯砜四酸二酐,1,2,4,5-四甲酸二酐,3,3’4,4’-二苯硫醚四酸二酐,2,3,3’,4’-联苯四酸二酐,2,2-双(3,4-二羧酸)异丙烷二酐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二胺为2,2’-双(3-氨基-4-苯酚基)六氟丙烷,4,4’-双(2,2’-双三氟甲基-4-氨基苯氧基)苯,2,2’-双(3-氨基-4-苯酚基)异丙烷,4,4’-双(2,2’-双三氟甲基-4-氨基苯氧基)联苯,2,2’-双(4-氨基-3-苯酚基)六氟丙烷,3,3’-二氨基-4,4’-二羟基二苯硫醚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有机醇为正丁醇,乙醇,甲醇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催化剂为三乙胺,吡啶,乙酸钠,异喹啉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沉淀剂为聚丙烯酸,聚乙烯醇,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美竹,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美克亚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