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辣椒青枯病的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239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肥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抗辣椒青枯病的肥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肥料,以质量百分数计,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有机质18‑30%、生物炭5‑10%、无机养分25‑63%、抗菌成分0.01‑0.03%、壳聚糖0.005‑0.01%、芽孢杆菌0.005‑0.01%、余量为填料。本发明专利技术肥料集健壮、抗性诱导和生物防治于一体,这样一方面施足肥料含有辣椒生长的各种营养元素,平衡土壤中的养分,满足各生产期的需求量,另一方面提高辣椒自身对病原菌的抗性的同时降低土壤病原菌的基数,有效降低辣椒青枯病的发病率,减轻青枯病对辣椒的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辣椒青枯病的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肥料加工
,尤其是一种抗辣椒青枯病的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辣椒是一种人们喜食的蔬菜和调味品,已深入千家万户。目前,全球有超过一半的国家种植和食用辣椒,辣椒及其制品多达1000多种,年交易额在300亿美元以上。我国辣椒产品的出口也在不断增加,不断流向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1/3的墨西哥辣椒是从我国进口,日本进口辣椒90%来自我国。辣椒青枯病是一种常见辣椒土传病害,其严重影响我国的辣椒产业。辣椒青枯病的防治,需要多种措施协同进行,方能取得效果。但是当前防治辣椒青枯病技术存在的以下等问题:(1)施肥比例、方法也不科学,土壤酸化加重,C/N失调,加重了辣椒青枯病的发生。(2)随着辣椒规模化大面积种植,辣椒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病原累积量增加。(3)单一施用生物药剂或生物菌剂效果不佳。鉴于此,急需一种以配比合理、改良土壤、生物防治和抗性诱导等协同防治辣椒青枯病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辣椒青枯病的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以提高肥料对辣椒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提高辣椒的产量及质量。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抗辣椒青枯病的肥料,以质量百分数计,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有机质18-30%、生物炭5-10%、无机养分25-63%、抗菌成分0.01-0.03%、壳聚糖0.005-0.01%、芽孢杆菌0.005-0.01%、余量为填料。优选的,所述有机质为菌渣。进一步的,所述无机养分由氮源、磷源、钾源、锌源、镁源和硼源按照质量比5-20:10-25:9-15:0.4-1:0.4-2:0.1-0.3:1-3混合而成;所述抗菌成分为水杨酸甲酯、麝香草酚、香芹酚、厚朴酚、和厚朴酚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芽孢杆菌为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假单胞杆菌、假单胞杆菌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填料为硅藻土。优选的,所述氮源选自磷酸一铵、硫酸铵、尿素及其组合。优选的,所述磷源选自磷酸一铵、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及其组合;优选的,所述钾源选自磷酸二氢钾、硫酸钾及其组合。优选的,所述锌源为硫酸锌;所述镁源为硫酸镁;所述硼源为硼酸。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抗辣椒青枯病的肥料的制作方法,包括:(1)将生物炭与抗菌成分混合均匀得到物料A;(2)在菌渣中添加芽胞杆菌在22~27℃下有氧发酵20~30天,得到芽胞发酵物;(3)将壳聚糖与芽胞发酵物搅拌混合并堆放1~10h,得到物料B;(4)将物料A、物料B与无机养分、填料混合并堆放4-5天,得到所述肥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体现在:本专利技术肥料集健壮、抗性诱导和生物防治于一体,施足肥料含有辣椒生长的各种营养元素,平衡土壤中的养分,满足各生产期的需求量,增强辣椒的抗病性;田间试验表明,利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方法后本专利技术的抗辣椒青枯病专用肥比对照无机蔬菜肥、有机无机蔬菜专用肥,45%复合肥的抗病性均有明显提高: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肥料的辣椒病株率2%左右,而有机无机肥发病率(10.6±2.5)%,45%复合肥发病率(12.3±1.4)%,无机蔬菜肥发病率(20.7±2.7)%,本专利技术的肥料其防效显著优于对照肥料。本专利技术原料中的有益微生物改善土壤环境,抑制细菌的生长,从环境上降低青枯病的易感性;食用菌菌渣、生物炭等有机质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机碳、总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壳聚糖、水杨酸甲酯等诱导抗性物质的加入,提高辣椒自身免疫力,提高对青枯病的抗性;通过多种方式协同防治辣椒青枯病。本专利技术制得的肥料,以质量分数计,有机质含量≥18%、14%≥N≥10%、7%≥P2O5≥5%、8%≥K2O≥5%,适合辣椒的生长需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实施例1一种抗辣椒青枯病的肥料,以质量分数计,配料如下:菌渣有机质44%、生物炭7%、尿素8.9%、磷酸一铵22%、硫酸钾13%、硫酸镁0.9%、硫酸锌0.9%、硼酸2.7%、水杨酸甲酯0.005%、麝香草酚0.008%、香芹酚0.008%、厚朴酚0.005%、和厚朴酚0.005%、壳聚糖0.005%、芽孢杆菌0.005%、余量硅藻土;所述芽孢杆菌为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胞杆菌按照质量比1:1混合而成。本实施例所述的抗辣椒青枯病的肥料的制作方法,包括:(1)将生物炭与水杨酸甲酯、麝香草酚、香芹酚、厚朴酚、和厚朴酚混合均匀得到物料A;(2)在菌渣有机质中添加芽胞杆菌在22℃下有氧发酵20天,得到芽胞发酵物;(3)将壳聚糖与芽胞发酵物搅拌混合并堆放10h,得到物料B;(4)将物料A、物料B与尿素、磷酸一铵、硫酸钾、硫酸镁、硫酸锌、硼酸、硅藻土混合并堆放4-5天,得到所述肥料。实施例2一种抗辣椒青枯病的肥料,以质量分数计,配料如下:菌渣有机质40%、生物炭10%、尿素8.9%、磷酸一铵22%、硫酸钾13%、硫酸镁0.9%、硫酸锌0.9%、硼酸2.7%、水杨酸甲酯0.005%、麝香草酚0.008%、香芹酚0.008%、厚朴酚0.005%、和厚朴酚0.005%、壳聚糖0.005%、芽孢杆菌0.005%、余量为硅藻土,所述芽孢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本实施例所述的抗辣椒青枯病的肥料的制作方法,包括:(1)将生物炭与水杨酸甲酯、麝香草酚、香芹酚、厚朴酚、和厚朴酚混合均匀得到物料A;(2)在菌渣中添加芽胞杆菌在27℃下有氧发酵30天,得到芽胞发酵物;(3)将壳聚糖与芽胞发酵物搅拌混合并堆放10h,得到物料B;(4)将物料A、物料B与尿素、磷酸一铵、硫酸钾、硫酸镁、硫酸锌、硼酸、硅藻土混合并堆放5天,得到所述肥料。实施例3GSFM3:按照实施例1准备原料,菌渣有机质44%、生物炭7%、尿素8.9%、磷酸一铵22%、硫酸钾13%、硫酸镁0.9%、硫酸锌0.9%、硼酸2.7%、水杨酸甲酯0.005%、麝香草酚0.008%、香芹酚0.008%、厚朴酚0.005%、和厚朴酚0.005%、壳聚糖0.005%、芽孢杆菌0.005%、余量硅藻土;区别在于:在制作方法上将各原料直接混合、造粒烘干而成。试验例1本专利技术肥料的田间试验供试肥料: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制作肥料,计为GSFM1;采用实施例2的方法制作肥料,计为GSFM2;采用实施例3的方法制作肥料,计为GSFM3;方案:在辣椒青枯病发病严重的区域进行试验,每个实验组或对照组分别对3重复,计算各自产量、发病率。GSFM1、GSFM2、GSFM3、有机蔬菜专用肥30%(15-6-9:15)、无机蔬菜专用30%(15-6-9)、45%复合肥(15-15-15),播前将生物肥、有机肥、各类专用肥、复合肥分小区沟施、提垄、覆膜,初果期等量每667m2追施尿素15kg、硫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辣椒青枯病的肥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数计,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有机质18-30%、生物炭5-10%、无机养分25-63%、抗菌成分0.01-0.03%、壳聚糖0.005-0.01%、芽孢杆菌0.005-0.01%、余量为填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辣椒青枯病的肥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数计,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有机质18-30%、生物炭5-10%、无机养分25-63%、抗菌成分0.01-0.03%、壳聚糖0.005-0.01%、芽孢杆菌0.005-0.01%、余量为填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辣椒青枯病的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质为菌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辣椒青枯病的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养分由氮源、磷源、钾源、锌源、镁源和硼源按照质量比5-20:10-25:9-15:0.4-1:0.4-2:0.1-0.3:1-3混合而成;所述抗菌成分为水杨酸甲酯、麝香草酚、香芹酚、厚朴酚、和厚朴酚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辣椒青枯病的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芽孢杆菌为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假单胞杆菌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辣椒青枯病的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为硅藻土。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军李创创王勇余璐雷志伟卢小娜吕超张思涛杨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武联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