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食用菌基蓝莓生态肥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2396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基蓝莓生态肥及其生产方法,涉及肥料技术领域。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食用菌菌基40‑60份、木薯叶10‑15份、糠醛渣7‑10份、熟石膏3‑5份、木质素磺酸钠3‑5份、富硒增甜素2‑3份、复合发酵菌0.5‑1份和重金属捕集剂0.5‑1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用菌基蓝莓生态肥,原料中含有筛选的高效复合功能菌群以及重金属捕集剂。该生态肥既可加速菌基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及微量元素的释放,提高蓝莓生长及品质,满足蓝莓土壤改良、营养生长和品质改良等需求,又可利用重金属捕集剂降低蓝莓土壤污染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基蓝莓生态肥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肥料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食用菌基蓝莓生态肥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蓝莓是高附加值的经济林木,果实中富含花青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抗癌、保护视力等功能,已发展出鲜果、果酱、果干、含片等数十种产品,深受市场追捧。近年来,蓝莓产业迅猛发展,2018年全球蓝莓总产量达682,790吨,产值11.7亿元。生产规模的扩大也引起了人们对蓝莓产地安全和果实品质的关注,尤其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制约着蓝莓产业发展,因此急需研发安全高效的生态基质来实现蓝莓的污染防控和品质提升。目前,市售蓝莓用肥多为复合肥,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养分比例固定,释放速度较快,氮素易淋失,难以满足蓝莓花果期持续的养分供给。目前利用发酵菌群制肥,是基于功能强大的发酵菌群,如纤维素降解菌和固氮、解磷、解钾等功能微生物菌群,食用菌菌基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可以被微生物菌群中的复合酶分解,进而形成氨基酸、葡萄糖、矿物质、醌类等小分子化合物,有利于增加土壤腐殖质和微粒基团的形成与转化,从而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和抗腐抗病能力。但常规的发酵方法速度慢,周期长,且有机肥对土壤污染的防控薄弱。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菌基蓝莓生态肥及其生产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利用复合菌群发酵食用菌基制备蓝莓生态肥不仅能实现废弃资源再利用,还能实现蓝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用菌基蓝莓生态肥,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食用菌菌基40-60份、木薯叶10-15份、糠醛渣7-10份、熟石膏3-5份、木质素磺酸钠3-5份、富硒增甜素2-3份、复合发酵菌0.5-1份和重金属捕集剂0.5-1份。食用菌菌糠是良好的基质原料,含秸秆、木屑、棉籽壳、麦麸、玉米芯等多种组分,包括木质素、纤维素、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以及多种微生物及其他酶活成分,富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由于食用菌生产中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食用菌渣几乎不含有害物质。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每年有大量的食用菌菌糠亟待处理,而利用食用菌糠生产蓝莓生态基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微生物接种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传统基质制备技术与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功能强大的发酵菌群,如纤维素降解菌和固氮、解磷、解钾等功能微生物菌群,有利于食用菌基腐熟成肥,对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与防控土壤污染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利用复合菌群发酵食用菌基制备蓝莓生态肥不仅能实现废弃资源再利用,还能实现蓝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用菌基蓝莓生态肥,原料中含有筛选的高效复合功能菌群以及重金属捕集剂。该生态肥既可加速菌基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及微量元素的释放,提高蓝莓生长及品质,满足蓝莓土壤改良、营养生长和品质改良等需求,又可利用重金属捕集剂降低蓝莓土壤污染风险。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食用菌基蓝莓生态肥包括如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食用菌菌基40-60份、木薯叶12-15份、糠醛渣8-10份、熟石膏3-5份、木质素磺酸钠3-5份、富硒增甜素2-3份、复合发酵菌0.7-1份和重金属捕集剂0.5-1份。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食用菌菌基包括木屑12-15份、麦秸5-10份、莲子壳6-10份、胡豆壳4-5份、木糖渣4-5份、刺梨渣3-5份、砻糠3-5份和棉粕3-5份。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复合发酵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鞘杆菌、假单胞菌、赭曲霉、杂色曲霉、烟曲霉、诺卡氏菌、新斯科氏菌、微球菌和乳酸杆菌中的至少两种,复合发酵菌中的各菌种添加体积比例为1:1。优选地,复合发酵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鞘杆菌、假单胞菌、赭曲霉、杂色曲霉、诺卡氏菌和新斯科氏菌,各菌种按1:1(v/v)比例添加;优选地,复合发酵菌包括解淀粉芽孢杆菌、鞘杆菌、假单胞菌、烟曲霉、赭曲霉、诺卡氏菌和微球菌,各菌种按1:1(v/v)比例添加;优选地,复合发酵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烟曲霉、杂色曲霉、赭曲霉、新斯科氏菌、乳酸杆菌,各菌种按1:1(v/v)比例添加。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选的复合发酵菌为实验筛选的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可选的,上述乳酸杆菌可以选自如下菌属中的至少一种:保加利亚乳酸杆菌、乳酸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唾液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布氏乳杆菌、戈氏图杆菌、口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假单胞菌可以选自如下菌属中的至少一种:铜绿假单胞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恶臭假单胞杆菌、斯氏假单胞杆菌、产碱假单胞杆菌等。微球菌可以选自异变微球菌、玫瑰微球菌或克里斯汀微球菌。上述乳酸杆菌、微球菌等产酸菌的添加可满足蓝莓微酸性土壤条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重金属捕获剂为PNT630、HMC-M1、次亚磷去除剂HMC-P3、锌镍合金处理剂HMC-M3或高效除镍剂HMC-M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重金属捕获剂并不限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几种类型,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适应调整。可选的,总金属捕集剂为上海丰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PNT630,在同行业产品中捕集效果较优,且为液体试剂,便于与堆肥充分混匀。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食用菌基蓝莓生态肥的生产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原料食用菌菌基、木薯叶、糠醛渣、富硒增甜素和熟石膏进行混合发酵,然后将复合发酵菌、木质素磺酸钠与混合发酵后的产物混合,进行好氧发酵,然后将好氧发酵后的产物中添加重金属捕集剂进行陈化腐熟。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将原料食用菌菌基、木薯叶、糠醛渣、富硒增甜素和熟石膏进行混合发酵包括:将水与原料食用菌菌基、木薯叶、糠醛渣、富硒增甜素和熟石膏混合搅拌,控制物料含水率在50-60%,密封发酵,得到发酵物料A。通过密封发酵以便预先杀死发酵原料中的病虫菌和虫卵。可选的,将物料在桶内铺平压实,用毡布盖严,盖上桶盖,高温密封发酵。可选的,在混合密封发酵前包括对收集原材料,将原料中的秸秆等大颗粒物用粉碎机破碎成1-3cm的碎块,按15:5的比例加入熟石膏,通过传送带送入桶形发酵池,再加入其他的糠醛渣、富硒增甜素等物质进行混合发酵。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密封发酵的温度大于60℃;优选地,发酵时间为8-10d。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在将复合发酵菌、木质素磺酸钠与混合发酵后的产物进行混合前还包括进行生物发酵介质的配制,生物发酵介质的配制包括:将复合发酵菌在液体培养基上培养,然后将木质素磺酸钠与培养后的复合发酵菌液按照质量体积比为1:3~2:3kg/L的比例混合制得生物发酵介质。可选的,将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复合发酵菌分别接种于LB、PDA和高氏一号液体培养基,待菌落生成后,将木质素磺酸钠与培养后的复合发酵菌液按照质量体积比为1:3~2:3kg/L的比例混合制得生物发酵介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将生物发酵介质与发酵物料A按照质量比为3-5:1的添加量进行混合,得到发酵物料B,然后将发酵物料B进行好氧发酵。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基蓝莓生态肥,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食用菌菌基40-60份、木薯叶10-15份、糠醛渣7-10份、熟石膏3-5份、木质素磺酸钠3-5份、富硒增甜素2-3份、复合发酵菌0.5-1份和重金属捕集剂0.5-1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基蓝莓生态肥,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食用菌菌基40-60份、木薯叶10-15份、糠醛渣7-10份、熟石膏3-5份、木质素磺酸钠3-5份、富硒增甜素2-3份、复合发酵菌0.5-1份和重金属捕集剂0.5-1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基蓝莓生态肥,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食用菌菌基40-60份、木薯叶12-15份、糠醛渣8-10份、熟石膏3-5份、木质素磺酸钠3-5份、富硒增甜素2-3份、复合发酵菌0.7-1份和重金属捕集剂0.5-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食用菌基蓝莓生态肥,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菌基包括木屑12-15份、麦秸5-10份、莲子壳6-10份、胡豆壳4-5份、木糖渣4-5份、刺梨渣3-5份、砻糠3-5份和棉粕3-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食用菌基蓝莓生态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发酵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鞘杆菌、假单胞菌、赭曲霉、杂色曲霉、烟曲霉、诺卡氏菌、新斯科氏菌、微球菌和乳酸杆菌中的至少两种;所述复合发酵菌中的各菌种添加体积比例为1:1;
优选地,复合发酵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鞘杆菌、假单胞菌、赭曲霉、杂色曲霉、诺卡氏菌和新斯科氏菌;
优选地,复合发酵菌包括解淀粉芽孢杆菌、鞘杆菌、假单胞菌、烟曲霉、赭曲霉、诺卡氏菌和微球菌;
优选地,复合发酵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烟曲霉、杂色曲霉、赭曲霉、新斯科氏菌、乳酸杆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食用菌基蓝莓生态肥,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属捕获剂为PNT630、HMC-M1、次亚磷去除剂HMC-P3、锌镍合金处理剂HMC-M3或高效除镍剂HMC-M2。


6.一种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恒唐灏张容吴博涵王曦彤魏名扬王子儒盛明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