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适应夹持部的棘轮木工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332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具有自适应夹持部的棘轮木工夹,包括固定钳臂和相对固定钳臂设置的活动钳臂,所述固定钳臂上设有一个弧形槽口,所述弧形槽口与活动连接件连接,所述活动连接件一端设有连接轴与固定钳臂上的弧形槽口配合连接,另一端设有连接块与夹持部连接,所述活动连接件的连接块与固定钳臂之间设有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活动连接件的连接块与夹持部的凹槽连接,活动连接件与钳臂之间的间隙可使夹持部可根据工作件的平面状况在一定角度范围内上下自由转动,使得夹持部更为贴合木板表面,以获取最好的夹持工作效果,在木工夹的大小材质不变的情况下,其夹持力增加4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自适应夹持部的棘轮木工夹
本技术涉及夹具
,具体来说是一种具有自适应夹持部的棘轮木工夹。
技术介绍
木工夹是进行木工作业时常用的夹持工具,一般的木工夹在设计时,其目的都是夹持木板的平整表面,这时夹口可以很好的夹持木块,不易发生滑动,如中国专利201721651385.3提供的改进的棘轮木工夹,以及中国专利201820627278.5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棘轮木工夹,都是通过增加结构的强度,以增加木工夹的夹持效果,但是在实际的生产操作中,并不能保证木工夹一定能夹持在平整的木板表面上,一般来说木板的表面都会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或是不平整的地方,因此在实际的生产操作中,木板表面容易产生与木工夹夹持部的空隙,使得木工夹不能稳固的夹持木板,夹持力不足。此时为了夹持牢固,很容易将木工夹夹的过紧,对木板的表面产生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夹持部可以自动适应木板表面,以保证夹持效果的木工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具有自适应夹持部的棘轮木工夹,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固定钳臂(1)和相对固定钳臂(1)设置的活动钳臂(4),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钳臂(1)上分别各设有一个弧形槽口(101),所述弧形槽口(101)与活动连接件(3)连接,所述活动连接件(3)一端设有连接轴(301)与固定钳臂(1)上的弧形槽口(101)配合连接,另一端设有连接块(302)与夹持部(2)连接,所述活动连接件(3)的连接块(302)与固定钳臂(1)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夹持部(2)内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活动连接件(3)的连接块(302)配合连接,所述夹持部(2)下部设有延伸段。本技术还具有如下优选的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钳臂(4)上也设有弧形槽口(401),所述弧形槽口(401)上也连接一活动连接件(3),所述活动连接件(3)一端设有连接轴(301)与活动钳臂(4)上的弧形槽口(401)配合连接,另一端设有连接块(302)与活动钳臂(4)对应的夹持部(2)连接,所述活动连接件(3)的连接块(302)与活动钳臂(4)之间设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2)与所述固定钳臂(1)和活动钳臂(4)之间通过所述连接块(302)产生一定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2)下部延伸段处设有限位块,所述固定钳臂(1)和活动钳臂(4)与所述夹持部(2)下部限位块对应位置设有一凹陷。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钳臂(1)和活动钳臂(4)侧面设置有加强筋,且加强筋呈弧形分布。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301)为圆柱形轴体,所述连接轴(301)卡合在所述弧形槽口(101)中。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2)上卡合有保护防滑套。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结构简单,且实用性强,通过活动连接件使钳臂与夹持部连接,活动连接件的连接块与夹持部的凹槽连接,活动连接件与钳臂之间的间隙可使夹持部可根据工作件的平面状况在一定角度范围内上下自由转动,使得夹持部更为贴合木板表面,以获取最好的夹持工作效果,同时钳臂与夹持部对应处设有凹陷,可以保证夹持部的活动范围。在木工夹的大小材质不变的情况下,其夹持力增加40%以上,使用方式简单方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活动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钳臂;2、夹持部;3、活动连接件;4、活动钳臂;101、弧形槽口;201、限位部;202、凹槽;301、连接轴;302、连接块;401、弧形槽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夹持部可以自动适应木板表面的木工夹,包括固定钳臂1,夹持部2,所述固定钳臂1和夹持部2通过活动连接件3连接,所述固定钳臂1上设有一弧形槽口101,如图2所示,所述活动连接件3包括连接轴301和连接块302,所述弧形槽口101与连接轴301连接,所述连接轴301通过连接块302连接夹持部2,使得连接块302与所述固定钳臂1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所述连接块可以带动夹持部在上下方向上绕连接轴进行转动,如图3所示,所述夹持部2上设有凹槽202,凹槽202的大小小于等于所述连接块302末端的大小,所述夹持部2通过所述凹槽202卡合在所述连接块302上,所述夹持部2与所述固定钳臂1是相互独立的部件,夹持部2与固定钳臂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便于夹持部2向上下方向的趋势活动,所述夹持部2下部设有限位部201,所述固定钳臂1对应所述限位部201的位置设有凹陷,以便所述夹持部2向下方趋势运动时,固定钳臂1与夹持部2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供所述夹持部2活动。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活动钳臂4上也设有弧形槽口401,所述弧形槽口401上也连接一活动连接件3,所述活动连接件3一端设有连接轴301与活动钳臂4上的弧形槽口401配合连接,另一端设有连接块302与活动钳臂(4)对应的夹持部2连接,所述活动连接件3的连接块302与活动钳臂4之间设有间隙。这样两个夹持部都可以适应木板表面进行移动。实施例2此外,为了使本技术可以更好的夹持木板,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了以下结构:所述活动钳臂一侧设置有驱动金属板,所述驱动金属板一侧设置有弹簧A,所述弹簧A一侧设置有直滑杆,所述直滑杆一端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一侧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弹簧A另一侧设置有半圆弧支点,所述半圆弧支点底端设置有施力驱动杆,所述半圆弧支点另一侧设置有弹簧B,所述弹簧B一侧设置有定位松夹金属板,所述活动钳臂另一侧设置有快脱按键,所述弹簧A底部设置有弹簧C,所述弹簧C一侧设置有施力驱动杆定位插销。所述固定钳臂与所述活动钳臂侧面均设置有加强筋,且加强筋呈弧形分布。所述固定钳臂与所述活动钳臂的断面中均包括有工字型结构。所述夹持部上装有保护防滑套。在使用过程中,定位松夹金属板是由两片金属板组合结构而成,夹紧后启到定位夹紧的作用,通过设置直滑杆与施力驱动杆,利用施力驱动杆将直滑杆上的活动钳臂向前推送,此时工件置于所述夹持部中间,通过固定钳臂与活动钳臂的作用,夹紧工件,此时夹持部会根据夹持的工件表面自动绕连接轴旋转,使得夹持部可以紧紧的贴合所述工件的表面,而通过弹簧与驱动金属板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夹具的结构强度,由驱动金属板可起到加速推动与提高夹具夹紧力,通过定位松夹金属板的作用,可随时将活动钳臂从直滑杆上取下,方便拆卸,而通过弹簧的作用,在施力过程中起到弹推驱动金属板均衡加速推力,夹紧后弹推驱动金属板,使其施力驱动杆恢复原位,而活动钳臂可在直滑杆上移动到固定钳臂的另一侧,起到张开施力的作用,通过快脱按键,可用于将活动钳臂在直滑杆上来回移动。以上所述,仅为此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自适应夹持部的棘轮木工夹,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钳臂(1)和相对固定钳臂(1)设置的活动钳臂(4),所述固定钳臂(1)上设有一个弧形槽口(101);/n一活动连接件(3),所述弧形槽口(101)与活动连接件(3)连接,所述活动连接件(3)一端设有连接轴(301)与固定钳臂(1)上的弧形槽口(101)配合连接,另一端设有连接块(302)与夹持部(2)连接,所述活动连接件(3)的连接块(302)与固定钳臂(1)之间设有间隙;/n一夹持部(2),所述夹持部(2)内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活动连接件(3)的连接块(302)配合连接,所述夹持部(2)下部设有延伸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适应夹持部的棘轮木工夹,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钳臂(1)和相对固定钳臂(1)设置的活动钳臂(4),所述固定钳臂(1)上设有一个弧形槽口(101);
一活动连接件(3),所述弧形槽口(101)与活动连接件(3)连接,所述活动连接件(3)一端设有连接轴(301)与固定钳臂(1)上的弧形槽口(101)配合连接,另一端设有连接块(302)与夹持部(2)连接,所述活动连接件(3)的连接块(302)与固定钳臂(1)之间设有间隙;
一夹持部(2),所述夹持部(2)内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活动连接件(3)的连接块(302)配合连接,所述夹持部(2)下部设有延伸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适应夹持部的棘轮木工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钳臂(4)上也设有弧形槽口(401),所述弧形槽口(401)上也连接一活动连接件(3),所述活动连接件(3)一端设有连接轴(301)与活动钳臂(4)上的弧形槽口(401)配合连接,另一端设有连接块(302)与活动钳臂(4)对应的夹持部(2)连接,所述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洪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朝华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