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芯上下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2318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砂芯上下料系统,包括第一砂芯机、第二砂芯机、上下料工业机器人、机器人控制柜、第一、第二砂芯输送线、设于第一砂芯输送线上的第一砂芯打磨机、设于第二砂芯输送线上的第二砂芯打磨机、工业吸尘器和型砂尾料框,工业机器人将砂芯从第一、第二砂芯机中取出并置于第一、第二砂芯输送线的进料端,半成品砂芯经打磨加工之后行至出料端并由工人进行码垛,打磨掉落的型砂汇聚至型砂尾料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大大减少了用工成本,且具有较高的砂芯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砂芯上下料系统
本技术涉及铸造砂芯成型设备
,具体为一种砂芯上下料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在整个刹车盘生产行业内,制作砂芯的环节普遍采用人工上下料和人工修边打磨。这种人工上下料和人工修边打磨的生产方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工作环境差、对人体有伤害,在生产砂芯的过程中,由于型砂中含有定型用的粘结剂(对人体有害),而且出模时会产生一定的扬尘,工人长期在这种环境下,会得一些职业病;二是工人劳动强度大。由于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多数采用订单制,受供货期制约,一般都会3班制生产,工人既要从砂芯机取出砂芯,还需要对砂芯进行打磨;三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好把控,打磨砂芯的过程中,工人很难把控住砂芯尺寸,这样会在下游铸造工序出现一些不合格产品;四是生产效率低,一般砂芯制造时,一名工人只能看管一台砂芯机,这种一人一机的生产模式效率低下,用工成本高,企业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砂芯上下料系统,解决了现有半成品砂芯打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工人工作环境差且对人体有污染、工人劳动强度大、打磨后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好把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能够实现改善生产环境、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有益效果,所采用的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砂芯上下料系统,包括第一砂芯机、第二砂芯机、机器人底座、上下料工业机器人、砂芯搬运治具、第一砂芯输送线、第二砂芯输送线、第一砂芯打磨机、第二砂芯打磨机和机器人控制柜,所述上下料工业机器人的一端通过机器人底座与地面固接,所述上下料工业机器人的另一端连接砂芯搬运治具,所述机器人控制柜控制上下料工业机器人通过砂芯搬运治具将第一砂芯机或第二砂芯机内已完成的半成品砂芯取出并运送至第一砂芯输送线或第二砂芯输送线的进料端;所述第一砂芯打磨机与第一砂芯输送线两侧面固接,所述第一砂芯打磨机包括集气罩、调节机构、砂轮电机和砂轮,所述调节机构的一端与集气罩固接,另一端与砂轮电机连接,所述砂轮与砂轮电机转子的端部连接,且所述集气罩的侧壁上对称地设有第一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和第二出口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二砂芯打磨机与第一砂芯打磨机结构相同且与第二砂芯输送线两侧面固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第一进口和第二出口位置处均设有挡帘,所述挡帘的上端与集气罩连接,所述挡帘的下端与第一、第二砂芯输线上表面接触,还包括连通管和工业吸尘器,所述连通管的一端与工业吸尘器进气口连接,另一端分别于与第一砂芯打磨机上集气罩内腔、第二砂芯打磨机上集气罩内腔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上部与集气罩顶面固接的固定套、丝杠、滑动块、滑动支座和夹持器,所述固定套的上顶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套的下顶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丝杠置于固定套内且丝杠的上端固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向上延伸穿过第一通孔并伸出至集气罩顶面外,所述丝杠的下端固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套接与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小于丝杠外径,且第一转轴、丝杠和第二转轴的轴线重合,所述固定套靠近砂轮电机的侧壁上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块的一端穿过滑动槽套接于丝杠外且与丝杠上外螺纹螺接,另一端与滑动支座固接,所述滑动支座的远离滑动块的侧壁上垂直连接有夹持器,所述夹持器用于夹持砂轮电机,且砂轮电机上的竖向转子与砂轮可拆卸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第一砂芯输送线和第二砂芯输送线的出料端均设有检测砂芯是否滞留的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机器人控制柜连接,当有砂芯滞留时,光电传感器输出信号至机器人控制柜的信号输入端,且机器人控制柜控制上下料工业机器人停止搬运半成品砂芯至第一砂芯输送线或第二砂芯输送线的进料端。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还包括两型砂尾料框,所述两型砂尾料框分别设于第一砂芯输送线和第二砂芯输送线出料端的下方。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还包括用于围挡第一砂芯机、第二砂芯机和上下料工业机器人的安全护栏,所述安全护栏上还设有带电气安全锁的安全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砂轮直径大于半成品砂芯上待打磨端面上的较长边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挡帘为并列的多条橡胶带。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第一砂芯输送线和第二砂芯输送线均为皮带传送,与所述第一砂芯打磨机位置对应处的皮带下设有托板,与所述第二砂芯打磨机位置对应处的皮带下设有托板,所述托板用于支撑皮带上的半成品砂芯,以保证砂芯打磨成品率。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采用上下料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取料和上料、采用砂芯打磨机代替人工进行打磨,大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又保证了砂芯的生产质量,提高了砂芯的合格率。本技术中一台上下料工业机器人对应两台砂芯机,且设有两条砂芯运输线,如此可同时对两种不同规格的砂芯进行打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增强了生产线的灵活性。本技术中第一砂芯打磨机和第二砂芯打磨机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打磨期间产生的扬尘可通过工业吸尘器吸走,如此大大改善了工作环境质量减少了粘结剂对人体的危害。本技术中砂芯打磨机中还设有调节机构,用于调整砂轮对待打磨面的打磨量,如此提高了生产线的适用性。本技术中砂芯运输线的出料端均设有光电传感器,如此当工人未及时将打磨好的砂芯从输送线上取下,光电传感器则会向机器人控制柜发送未取件信号,如此上下料工业机器人不会将下一个砂芯放置在砂芯输送线的进料端处,如此可防止半成品砂芯在砂芯输送线上堆叠从而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中第一砂芯打磨机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中第一砂芯打磨机左视图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中固定套、滑动块和滑动支座结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砂芯上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砂芯机(1)、第二砂芯机(2)、机器人底座、上下料工业机器人(3)、砂芯搬运治具(4)、第一砂芯输送线(5)、第二砂芯输送线(6)、第一砂芯打磨机(7)、第二砂芯打磨机(8)和机器人控制柜(9),所述上下料工业机器人(3)的一端通过机器人底座与地面固接,所述上下料工业机器人(3)的另一端连接砂芯搬运治具(4),所述机器人控制柜(9)控制上下料工业机器人(3)通过砂芯搬运治具(4)将第一砂芯机(1)或第二砂芯机(2)内已完成的半成品砂芯取出并运送至第一砂芯输送线(5)或第二砂芯输送线(6)的进料端;所述第一砂芯打磨机(7)与第一砂芯输送线(5)两侧面固接,所述第一砂芯打磨机(7)包括集气罩(71)、调节机构、砂轮电机(72)和砂轮(73),所述调节机构的一端与集气罩(71)固接,另一端与砂轮电机(72)连接,所述砂轮(73)与砂轮电机(72)转子的端部连接,且所述集气罩(71)的侧壁上对称地设有第一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和第二出口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二砂芯打磨机(8)与第一砂芯打磨机(7)结构相同且与第二砂芯输送线(6)两侧面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砂芯上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砂芯机(1)、第二砂芯机(2)、机器人底座、上下料工业机器人(3)、砂芯搬运治具(4)、第一砂芯输送线(5)、第二砂芯输送线(6)、第一砂芯打磨机(7)、第二砂芯打磨机(8)和机器人控制柜(9),所述上下料工业机器人(3)的一端通过机器人底座与地面固接,所述上下料工业机器人(3)的另一端连接砂芯搬运治具(4),所述机器人控制柜(9)控制上下料工业机器人(3)通过砂芯搬运治具(4)将第一砂芯机(1)或第二砂芯机(2)内已完成的半成品砂芯取出并运送至第一砂芯输送线(5)或第二砂芯输送线(6)的进料端;所述第一砂芯打磨机(7)与第一砂芯输送线(5)两侧面固接,所述第一砂芯打磨机(7)包括集气罩(71)、调节机构、砂轮电机(72)和砂轮(73),所述调节机构的一端与集气罩(71)固接,另一端与砂轮电机(72)连接,所述砂轮(73)与砂轮电机(72)转子的端部连接,且所述集气罩(71)的侧壁上对称地设有第一进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和第二出口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二砂芯打磨机(8)与第一砂芯打磨机(7)结构相同且与第二砂芯输送线(6)两侧面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芯上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口和第二出口位置处均设有挡帘(74),所述挡帘(74)的上端与集气罩(71)连接,所述挡帘(74)的下端与第一砂芯输送线(5)、第二砂芯输送线(6)上表面接触,还包括连通管(10)和工业吸尘器(11),所述连通管(10)的一端与工业吸尘器(11)进气口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砂芯打磨机(7)上集气罩(71)内腔、第二砂芯打磨机(8)上集气罩内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砂芯上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上部与集气罩(71)顶面固接的固定套(75)、丝杠(76)、滑动块(77)、滑动支座(78)和夹持器(79),所述固定套(75)的上顶板上设有第一通孔(752),所述固定套(75)的下顶板上设有第二通孔(753),所述丝杠(76)置于固定套(75)内且丝杠(76)的上端固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向上延伸穿过第一通孔(752)并伸出至集气罩(71)顶面外,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佳谢通张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智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