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货车车厢的新型组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108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7
一种用于货车车厢的新型组装结构,包括车厢顶板、车厢侧板和车厢底板,车厢顶板与车厢侧板之间设有顶部防水结构,所述的顶部防水结构包括第一顶部隔板、第二顶部隔板和第三顶部隔板,车厢侧板与车厢底板之间设有底部防水结构,所述的底部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底部隔板、第二底部隔板和第三底部隔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车厢顶板、车厢侧板和车厢底板之间增加顶部防水结构和底部防水结构,有效地防止了积水从车厢顶板和车厢侧板的连接处、车厢侧板和车厢底板的连接处进入车厢内,提高了货车车厢的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货车车厢的新型组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厢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货车车厢的新型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车厢一般为六面体结构,主要由六个面板和八个包角件拼装而成,面板拼装时,二块面板之间的连接处通过包角件连接。为了防止货车车厢内部进水,现有的货车车厢的防水结构是采用在包角与顶板(或者底板)的接触面上涂上密封胶,整个防水结构存在着防水措施单薄,防水性能差,密封胶易被车厢内积水腐蚀等缺点,一旦密封胶被腐蚀后,货车车厢就失去了防水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货车车厢的新型组装结构,包括车厢顶板、车厢侧板和车厢底板,车厢顶板与车厢侧板之间设有顶部防水结构,所述的顶部防水结构包括第一顶部隔板、第二顶部隔板和第三顶部隔板,所述的第一顶部隔板为C型件,第一顶部隔板的上表面与车厢顶板相连,第一顶部隔板的下表面与车厢侧板相连,所述的第二顶部隔板与第一顶部隔板的侧面相连,第三顶部隔板位于第一顶部隔板与车厢侧板之间,并与第二顶部隔板的下方接触相连。车厢侧板与车厢底板之间设有底部防水结构,所述的底部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底部隔板、第二底部隔板和第三底部隔板,所述的第一底部隔板位于车厢侧板和车厢底板之间,第一底部隔板为Z型件,所述的第二底部隔板位于第一底部隔板和车厢侧板之间,第一底部隔板的上表面与地板相连,所述的地板上设有第三底部隔板。优选地,第一顶部隔板的上表面设有顶部挡水飞边。优选地,第一顶部隔板的下表面设有引流挡板。优选地,第二顶部隔板通过铆钉与第一顶部隔板的侧面相连,所述的铆钉位于第一顶部隔板上的铆钉孔内。优选地,第二顶部隔板与第三顶部隔板的接触处作防水密封处理。优选地,第三底部隔板的侧边设有底部挡水飞边,所述的底部挡水飞边与车厢侧板接触相连。优选地,第三底部隔板与地板的连接处做密封防水处理。优选地,车厢侧板的上方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的第一空腔内设有第一加强件,所述的第一加强件与第三顶部隔板相连。优选地,车厢侧板的下方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的第二空腔内设有第二加强件,所述的第二加强件与第二底部隔板相连。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用于货车车厢的新型组装结构,相比于现有的车厢防水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车厢顶板、车厢侧板和车厢底板之间增加顶部防水结构和底部防水结构,有效地防止了积水从车厢顶板和车厢侧板的连接处、车厢侧板和车厢底板的连接处进入车厢内,提高了货车车厢的防水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货车车厢的新型组装结构的顶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用于货车车厢的新型组装结构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车厢顶板2、车厢侧板21、第一空腔22、第一加强件23、第二空腔24、第二加强件3、车厢底板4、顶部防水结构41、第一顶部隔板411、顶部挡水飞边412、引流挡板413、铆钉孔42、第二顶部隔板43、第三顶部隔板5、底部防水结构51、第一底部隔板52、第二底部隔板53、第三底部隔板54、底部挡水飞边6、地板具体实施方案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用于货车车厢的新型组装结构,包括车厢顶板1、车厢侧板2和车厢底板3,车厢顶板1与车厢侧板2之间设有顶部防水结构4,所述的顶部防水结构4包括第一顶部隔板41、第二顶部隔板42和第三顶部隔板43,所述的第一顶部隔板41为C型件,第一顶部隔板41的上表面与车厢顶板1相连,第一顶部隔板41的下表面与车厢侧板2相连,第一顶部隔板41的上表面设有顶部挡水飞边411,第一顶部隔板41的下表面设有引流挡板412,所述的第二顶部隔板42通过铆钉与第一顶部隔板41的侧面相连,所述的铆钉位于第一顶部隔板41上的铆钉孔413内,第三顶部隔板43位于第一顶部隔板41与车厢侧板2之间,并与第二顶部隔板42的下方接触相连,第二顶部隔板42与第三顶部隔板43的接触处作防水密封处理。车厢侧板2与车厢底板3之间设有底部防水结构5,所述的底部防水结构5包括第一底部隔板51、第二底部隔板52和第三底部隔板53,所述的第一底部隔板51位于车厢侧板2和车厢底板3之间,第一底部隔板51为Z型件,所述的第二底部隔板52位于第一底部隔板51和车厢侧板2之间,第一底部隔板51的上表面与地板6相连,所述的地板6上设有第三底部隔板53,第三底部隔板53的侧边设有底部挡水飞边54,所述的底部挡水飞边54与车厢侧板2接触相连,第三底部隔板53与地板6的连接处做密封防水处理。车厢侧板2的上方设有第一空腔21,所述的第一空腔21内设有第一加强件22,所述的第一加强件22与第三顶部隔板43相连,车厢侧板2的下方设有第二空腔23,所述的第二空腔23内设有第二加强件24,所述的第二加强件24与第二底部隔板52相连。顶部工作情况:如图1所示,从车厢顶板1渗透进入车厢内的积水会依次经过第一顶部隔板41的上表面、第一顶部隔板41的侧面和第一顶部隔板41的下表面,从引流挡板412和车厢侧板2之间流出。底部工作情况:如图2和图3所示,当车厢底部存在积水时,积水会沿着第一底部隔板51和车厢侧板2之间的间隙进入底部防水结构4,当车厢底部积水过多时,为了保证积水不进入车厢内,在第三底部隔板53的侧边设有底部挡水飞边54,底部挡水飞边54与车厢侧板2之间形成积水间隙;当车厢底部积水减少时,车厢侧板2和车厢底板3内的积水沿着进水的路径流出。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货车车厢的新型组装结构,包括车厢顶板、车厢侧板和车厢底板,其特征在于,车厢顶板与车厢侧板之间设有顶部防水结构,所述的顶部防水结构包括第一顶部隔板、第二顶部隔板和第三顶部隔板,所述的第一顶部隔板为C型件,第一顶部隔板的上表面与车厢顶板相连,第一顶部隔板的下表面与车厢侧板相连,所述的第二顶部隔板与第一顶部隔板的侧面相连,第三顶部隔板位于第一顶部隔板与车厢侧板之间,并与第二顶部隔板的下方接触相连;/n车厢侧板与车厢底板之间设有底部防水结构,所述的底部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底部隔板、第二底部隔板和第三底部隔板,所述的第一底部隔板位于车厢侧板和车厢底板之间,第一底部隔板为Z型件,所述的第二底部隔板位于第一底部隔板和车厢侧板之间,第一底部隔板的上表面与地板相连,所述的地板上设有第三底部隔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货车车厢的新型组装结构,包括车厢顶板、车厢侧板和车厢底板,其特征在于,车厢顶板与车厢侧板之间设有顶部防水结构,所述的顶部防水结构包括第一顶部隔板、第二顶部隔板和第三顶部隔板,所述的第一顶部隔板为C型件,第一顶部隔板的上表面与车厢顶板相连,第一顶部隔板的下表面与车厢侧板相连,所述的第二顶部隔板与第一顶部隔板的侧面相连,第三顶部隔板位于第一顶部隔板与车厢侧板之间,并与第二顶部隔板的下方接触相连;
车厢侧板与车厢底板之间设有底部防水结构,所述的底部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底部隔板、第二底部隔板和第三底部隔板,所述的第一底部隔板位于车厢侧板和车厢底板之间,第一底部隔板为Z型件,所述的第二底部隔板位于第一底部隔板和车厢侧板之间,第一底部隔板的上表面与地板相连,所述的地板上设有第三底部隔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货车车厢的新型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顶部隔板的上表面设有顶部挡水飞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货车车厢的新型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顶部隔板的下表面设有引流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敬雄丁振刚鲁周奇王赫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中集车辆智能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