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清亮的榨条式榨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956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品清亮的榨条式榨油机,包括:榨条式榨笼;送料单元;真空储油组件;各真空储油组件被配置为包括:储油桶,其上方设置有可拆卸的滤盘;所述滤盘被配置为包括至少两层滤网,且位于上层第一滤网的孔径被配置为大于下层第二滤网的孔径;在第一滤网上还设置有与储油桶相配合的罩壳,其上设置有进油口;所述罩壳上方设置有第一动力机构,其动力输出端设置有第一滤网相配合的刮料板;所述罩壳顶部靠近外侧边的位置上设置有至少一层螺旋储渣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品清亮的榨条式榨油机,其通过对集成在压榨设备上的过滤部件进行结构改进,无需人工除渣,过滤效果和速率可以与大型设备的压榨速率相配合,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品清亮的榨条式榨油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粮油加工情况下使用的设备。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在粮油加工情况下使用的油品清亮的榨条式榨油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榨油方式一般包括热榨和冷榨两种,热榨(熟榨),即在榨油前先将油料经过高温加热处理,使油料内部发生一系列变化:破坏油料细胞、促使蛋白质变性、降低油脂粘度等,以适于压榨取油和提高出油率的一种常见榨油工艺,采用这种工艺榨出的油,味道纯正,油香浓郁;但其缺点在于这种工艺榨出的油颜色偏深,酸价升高,炸东西容易淤锅。并且油中的一些营养成分(维生素E、甾醇、类胡萝卜素等)在热榨产生的高温中会有损失。而冷榨法(生榨法),是指油料压榨前不经加热,或稍微加热,在低温的状态下,送入榨油机压榨的一种榨油工艺。冷榨法一般在低于60℃的环境下进行加工。为了提高冷榨油的品质,榨油的原料一般需要经过精选。冷榨法榨取的油油温低,酸价也较低,品质较高,且冷榨成品油中保留了油料的天然风味和色泽,完整的保存了油中的营养成分,蛋白变性程度低,更易于蛋白的综合利用。一般来说,冷榨油的烟点低,不容易淤锅,并且颜色更加清澈,色泽卖相等相比热榨油更好,但冷榨的缺点在于,制作流程时间较长,比较麻烦,故产量相对于热榨要低。故通常情况下,需要根据不同的原料区分其压榨方式,而现有设备虽然能在一台设备中实现压榨、过滤,但其不能与同时实现热榨或冷榨的设备相配合,对不同方式的压榨方式具有较好的过滤效果,且设备的过滤效果通常是采用正压或负压的方式完成过滤,这种过滤方式对设备压榨后油中的含渣率有很高的要求,如含渣率太高,则需要人工及时对其滤网中的料渣进行去除,否则会影响其过滤效果或处理速率,同时其过滤过程中,油品外露,容易造成污染,不利于品质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油品清亮的榨条式榨油机,包括:用于实现压榨操作的榨条式榨笼;分别与榨笼的进料端、出料端相配合,形成送料、榨料循环的送料单元;设置在榨笼下方的至少两个真空储油组件;其中,各真空储油组件被配置为包括:储油桶,其上方设置有可拆卸的滤盘;设置在所述储油桶内,并与滤盘在空间上相对应的真空抽吸机构;所述滤盘被配置为包括至少两层滤网,且位于上层第一滤网的孔径被配置为大于下层第二滤网的孔径;在第一滤网上还设置有与储油桶相配合的罩壳,其上设置有与分油槽相配合的漏斗状进油口;所述罩壳上方设置有第一动力机构,其动力输出端穿过罩壳顶部与第一滤网接触;所述动力输出端设置有第一滤网相配合的至少一个刮料板;所述罩壳顶部靠近外侧边的位置上设置有至少一层螺旋储渣板。优选的是,所述罩壳外侧在螺旋储渣板起始处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出渣口;所述刮料板被配置为包括:与第一滤网表面具有第一倾斜角度,且呈单边排布的第一刮板,其在与储渣板相配合的一侧纵向延伸设置有第二刮板,其与储渣板表面具有相配合的第二倾斜角度;其中,所述第一刮板、第二刮板均被配置为包括:四边形的刮板框架,以及设置在刮板框架上的第三滤网;所述第一刮板与第二刮板、第一刮板与动力输出端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出渣板上设置有对渣料高度进行限定的压板,所述压板在空间上被配置为与出渣方向相配合的波浪状,所述压板在与罩壳侧壁或相邻压板侧壁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倾斜的折弯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品清亮的榨条式榨油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出渣口相配合的烘干装置,其被配置为包括:与出渣口相配合的储渣斗,其底部被配置为倾斜结构,且其上设置有第四滤网;与储渣斗底部出渣门相配合的离心烘干机或离心甩干机;其中,所述出渣门上设置有相配合的压力传感器。优选的是,所述榨笼被配置为包括:呈水平设置的榨螺轴,其在与进料端相配合的一侧设置有电加热机构;与榨螺轴相配合实现压榨效果的榨膛;其中,设置在榨膛输出端的出料口,通过相配合的送料机构与送料单元的投料斗呈连通状;所述榨螺轴在与出料口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伴随旋转的第一破碎刀,所述榨膛在与第一破碎刀相配合的位置上,相向设置有静止的第二破碎刀。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破碎刀、第二破碎刀均被配置为包括:带缺口的环形刀座,其缺口处分别延伸设置有相配合的连接耳;分别设置在环形刀座一侧的多个L形刀片;其中,各连接耳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固定孔,以通过相配合的固定机构实现与榨螺轴、榨膛的连接;第一破碎刀、第二破碎刀上的各L形刀片,在空间上以间隔预定距离的方式构成搭接状结构。优选的是,所述榨螺轴从入料端出到出料端被配置为包括:推料段、预压端、泄压段、强压段,所述榨螺轴在与入料端相配合的一侧设置有挡圈,所述榨螺轴在与出料端相配合的一侧设置有抵饼段,其与榨膛相配合的一侧配置为锥形面结构;其中,所述推料段上设置有多个螺旋状的推料齿;所述预压段、泄压段、强压段各段上分别设置有提供低压、中压、强压的多个螺旋排布的第一压榨齿、第二压榨齿、第三压榨齿,且各第一压榨齿、第二压榨齿、第三压榨齿分别与榨膛之间具有第一预定距离、第二预定距离、第三预定距离;所述第一压榨齿的螺距、螺深分别被配置为:55mm、20mm;所述第二压榨齿的螺距、螺深分别被配置为:50mm、5mm;所述第三压榨齿的螺距、螺深分别被配置为:45mm、2.5mm。优选的是,所述榨膛被配置为至少包括与推料段、预压端、泄压段、强压段相配合的前段榨条圈、中段榨条圈、后段榨条圈;其中,所述后段榨条圈一侧设置有与抵饼段相配合的出饼圈,所述第二碎饼通过相配合的压紧螺栓、压紧螺母与后段榨条圈连接;各段榨条圈分别由邻接的第一榨条和/或第二榨条、第二榨条和/或第三榨条在空间上排布成环形状,以通过相配合的榨圈进行限定;所述第一榨条、第二榨条、第三榨条均被配置为呈矩形结构,且第二榨条纵向延伸的各转角处均设置有倒角,且靠近榨膛一侧倒角的角度被配置为大于另一侧倒角角度。优选的是,所述送料单元被配置为包括:与榨笼出料端相配合的投料斗;与投料斗相配合实现物料定点输送的传输组件;与传输组件相配合将物料输送至榨笼进料端的出料组件;其中,所述传输组件被配置为包括:实现物料水平输送的第一传送螺杆,其通过相配合的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二动力机构连接;实现物料垂直提升的第二传送螺杆,其通过相配合的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三动力机构连接;用于对第一传送螺杆、第二传送螺杆进行封装的L形壳体;与壳体出料侧连通的倒Y形分料机构,其分叉处枢接设置有分料板;所述分料板一端与第一电动推杆连接,以在分料机构的两个自由端分别构建与出料组件、料渣收集装置相配合的出料口、出饼口。优选的是,所述出料组件被配置为包括:与出料口相配合的暂存斗;与暂存斗在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品清亮的榨条式榨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实现压榨操作的榨条式榨笼;/n分别与榨笼的进料端、出料端相配合,形成送料、榨料循环的送料单元;/n设置在榨笼下方的至少两个真空储油组件;/n其中,各真空储油组件被配置为包括:/n储油桶,其上方设置有可拆卸的滤盘;/n设置在所述储油桶内,并与滤盘在空间上相对应的真空抽吸机构;/n所述滤盘被配置为包括至少两层滤网,且位于上层第一滤网的孔径被配置为大于下层第二滤网的孔径;/n在第一滤网上还设置有与储油桶相配合的罩壳,其上设置有与分油槽相配合的漏斗状进油口;/n所述罩壳上方设置有第一动力机构,其动力输出端穿过罩壳顶部与第一滤网接触;/n所述动力输出端设置有第一滤网相配合的至少一个刮料板;/n所述罩壳顶部靠近外侧边的位置上设置有至少一层螺旋储渣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品清亮的榨条式榨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实现压榨操作的榨条式榨笼;
分别与榨笼的进料端、出料端相配合,形成送料、榨料循环的送料单元;
设置在榨笼下方的至少两个真空储油组件;
其中,各真空储油组件被配置为包括:
储油桶,其上方设置有可拆卸的滤盘;
设置在所述储油桶内,并与滤盘在空间上相对应的真空抽吸机构;
所述滤盘被配置为包括至少两层滤网,且位于上层第一滤网的孔径被配置为大于下层第二滤网的孔径;
在第一滤网上还设置有与储油桶相配合的罩壳,其上设置有与分油槽相配合的漏斗状进油口;
所述罩壳上方设置有第一动力机构,其动力输出端穿过罩壳顶部与第一滤网接触;
所述动力输出端设置有第一滤网相配合的至少一个刮料板;
所述罩壳顶部靠近外侧边的位置上设置有至少一层螺旋储渣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品清亮的榨条式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外侧在螺旋储渣板起始处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出渣口;
所述刮料板被配置为包括:
与第一滤网表面具有第一倾斜角度,且呈单边排布的第一刮板,其在与储渣板相配合的一侧纵向延伸设置有第二刮板,其与储渣板表面具有相配合的第二倾斜角度;
其中,所述第一刮板、第二刮板均被配置为包括:四边形的刮板框架,以及设置在刮板框架上的第三滤网;
所述第一刮板与第二刮板、第一刮板与动力输出端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出渣板上设置有对渣料高度进行限定的压板,所述压板在空间上被配置为与出渣方向相配合的波浪状,所述压板在与罩壳侧壁或相邻压板侧壁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倾斜的折弯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品清亮的榨条式榨油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出渣口相配合的烘干装置,其被配置为包括:与出渣口相配合的储渣斗,其底部被配置为倾斜结构,且其上设置有第四滤网;
与储渣斗底部出渣门相配合的离心烘干机或离心甩干机;
其中,所述出渣门上设置有相配合的压力传感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品清亮的榨条式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榨笼被配置为包括:呈水平设置的榨螺轴,其在与进料端相配合的一侧设置有电加热机构;
与榨螺轴相配合实现压榨效果的榨膛;
其中,设置在榨膛输出端的出料口,通过相配合的送料机构与送料单元的投料斗呈连通状;
所述榨螺轴在与出料口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伴随旋转的第一破碎刀,所述榨膛在与第一破碎刀相配合的位置上,相向设置有静止的第二破碎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品清亮的榨条式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破碎刀、第二破碎刀均被配置为包括:
带缺口的环形刀座,其缺口处分别延伸设置有相配合的连接耳;
分别设置在环形刀座一侧的多个L形刀片;
其中,各连接耳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固定孔,以通过相配合的固定机构实现与榨螺轴、榨膛的连接;
第一破碎刀、第二破碎刀上的各L形刀片,在空间上以间隔预定距离的方式构成搭接状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品清亮的榨条式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榨螺轴从入料端出到出料端被配置为包括:推料段、预压端、泄压段、强压段,所述榨螺轴在与入料端相配合的一侧设置有挡圈,所述榨螺轴在与出料端相配合的一侧设置有抵饼段,其与榨膛相配合的一侧配置为锥形面结构;
其中,所述推料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兴辰何善永俞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广鑫粮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