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管廊模具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管廊模具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管廊,即管道的走廊。化工及其相关类工厂中很多管道被集中在一起,沿着装置或厂房外布置,一般是在空中,用支架撑起,形成和走廊类似的样子。也有少数管廊位于地下。现有技术中预制管廊替代传统现浇管廊是建筑工业化的趋势,预制管廊在制作时必须使用外模和内模,通过外模与内模配合形成浇筑空间,之后在浇筑空间内进行浇筑即可成型管廊,管廊成型后对各节段管廊进行拼接,拼接后在拼接处放入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后,完成整个管廊的制作。申请号为CN201910178076.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管廊预制模具,可实现对管廊的预制浇筑,问题在于,上述模具只能一次浇筑成型单节管廊,管廊浇筑过程中需要对模具进行频繁拆装、起吊及移位等操作,施工效率较低且人力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常见模具只能一次浇筑成型单节管廊,管廊浇筑过程中需要对模具进行频繁拆装、起吊及移位等操作,施工效率较低且人力成本较高,以及长线法匹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管廊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模,底模上设有前端模、后端模、外侧模和内模,前端模与后端模分别设置于外侧模两端,外侧模包括相对间隔布置的第一外侧模和第二外侧模,内模位于第一外侧模和第二外侧模之间,内模的一端与前端模抵接,内模的另一端与后端模抵接,前端模、后端模、外侧模、内模和底模配合构成用以容纳钢筋笼的成型空间,还包括液压执行系统和辅助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管廊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模,底模上设有前端模、后端模、外侧模和内模,前端模与后端模分别设置于外侧模两端,外侧模包括相对间隔布置的第一外侧模和第二外侧模,内模位于第一外侧模和第二外侧模之间,内模的一端与前端模抵接,内模的另一端与后端模抵接,前端模、后端模、外侧模、内模和底模配合构成用以容纳钢筋笼的成型空间,还包括液压执行系统和辅助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预制管廊模具,其特征在于,底模包括底模架,底模架靠近内模的一侧设有底模滑槽,底模滑槽的布置方向与成型空间的厚度方向一致,底模滑槽沿底模架的长度方向包括第一底模滑槽、第二底模滑槽和第三底模滑槽,底模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底模滑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预制管廊模具,其特征在于,内模包括内侧模和顶模,内侧模的数目为两个且沿底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顶模与内侧模远离底模的一端相连,顶模与底模之间设有内模架,内模架的侧面与内侧模之间设有导向件,内模架的上端面与顶模之间设有液压支撑,所述内模还包括合模系统和支撑杆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预制管廊模具,其特征在于,内模包括第一内模和第二内模,第一内模和第二内模沿底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成型空间的端面呈M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预制管廊模具,其特征在于,外侧模包括支撑架、滚轮组和侧模板焊接总成,滚轮组可沿底模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侧模板焊接总成的下端与滚轮组远离底模的一端相连,支撑架位于侧模板焊接总成远离所述后端模一侧,呈三角形的支撑架与侧模板焊接总成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预制管廊模具,其特征在于,支撑架沿侧模板焊接总成的法向布置,支撑架位于侧模板焊接总成远离所述成型空间的一侧,外侧模型材由方管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预制管廊模具,其特征在于,后端模包括本体和三角支撑架,三角支撑架位于本体远离所述成型空间一侧,三角支撑架沿本体的法向布置。
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预制管廊模具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顺序执行步骤:
(a)预制端头管节:打开所述预制管廊模具的后端模和外侧模,收拢内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崇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