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锌粉冷凝系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锌粉冷凝系统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现有技术有锌粉的冷凝方法有惰性气体雾化法,蒸馏冷却法等来得到锌粉,这些方法来制备锌粉不但结构比较复杂,而且冷却的效率比较低,锌粉的质量不好,能耗大,冷却过程比较缓慢,不能用于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锌粉锌粉冷凝系统装置,它不但冷却速度快,可以能更快的获得锌粉;而且使用稳定可靠。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锌粉冷凝系统装置,它主要包括冷凝单元Ⅰ、冷凝单元Ⅱ和冷凝单元Ⅲ,冷凝单元Ⅰ、冷凝单元Ⅱ与冷凝单元Ⅲ之间相连通,冷凝单元Ⅰ、冷凝单元Ⅱ与冷凝单元Ⅲ都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在内壳体内设有冷凝腔,冷凝单元Ⅰ的冷凝腔、冷凝单元Ⅱ的冷凝腔与冷凝单元Ⅲ的冷凝腔相互连通后形成冷凝区,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夹层设置为冷却水道,冷凝单元Ⅰ的冷却水道、冷凝单元Ⅱ的冷却水道与冷凝单元Ⅲ的冷却水道之间相连通的形成冷却水循环通道,在冷凝单元Ⅰ的侧面设有导气管,导气管与冷凝单元Ⅰ的冷凝腔相连通,在冷凝单元Ⅰ的外壳体顶部设有锌蒸汽进口,锌蒸汽进口经过外壳体和内壳体与冷凝腔内相同,在冷凝单元Ⅰ的外壳体顶部还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冷却水循环通道相连通,冷凝单元Ⅲ的外壳体的顶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冷却水循环通道相通,在冷凝区内设有冷却器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电机的控制端连接,电机的驱动端与冷却器相连接,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冷凝区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送给电机的控制端,电机根据温度信号启动或关闭电机,从而控制冷却器的启动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锌粉冷凝系统装置,其特征是它主要包括冷凝单元Ⅰ(1)、冷凝单元Ⅱ(2)和冷凝单元Ⅲ(3),冷凝单元Ⅰ(1)、冷凝单元Ⅱ(2)与冷凝单元Ⅲ(3)之间相连通,冷凝单元Ⅰ(1)、冷凝单元Ⅱ(2)与冷凝单元Ⅲ(3)都包括内壳体(4)和外壳体(5),在内壳体(4)内设有冷凝腔(6),冷凝单元Ⅰ(1)的冷凝腔(6)、冷凝单元Ⅱ(2)的冷凝腔(6)与冷凝单元Ⅲ(3)的冷凝腔(6)相互连通后形成冷凝区,内壳体(4)与外壳体(5)之间的夹层设置为冷却水道(7),冷凝单元Ⅰ(1)的冷却水道(7)、冷凝单元Ⅱ(2)的冷却水道(7)与冷凝单元Ⅲ(3)的冷却水道(7)之间相连通的形成冷却水循环通道,在冷凝单元Ⅰ(1)的侧面设有导气管(8),导气管(8)与冷凝单元Ⅰ(1)的冷凝腔(6)相连通,在冷凝单元Ⅰ(1)的外壳体(5)顶部设有锌蒸汽进口(9),锌蒸汽进口(9)经过外壳体(5)和内壳体(4)与冷凝腔(6)内相同,在冷凝单元Ⅰ(1)的外壳体(5)顶部还设有进水口(10),进水口(10)与冷却水循环通道相连通,冷凝单元Ⅲ(3)的外壳体(5)的顶部设有出水口(11),出水口(11)与冷却水循环通道相通,在冷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锌粉冷凝系统装置,其特征是它主要包括冷凝单元Ⅰ(1)、冷凝单元Ⅱ(2)和冷凝单元Ⅲ(3),冷凝单元Ⅰ(1)、冷凝单元Ⅱ(2)与冷凝单元Ⅲ(3)之间相连通,冷凝单元Ⅰ(1)、冷凝单元Ⅱ(2)与冷凝单元Ⅲ(3)都包括内壳体(4)和外壳体(5),在内壳体(4)内设有冷凝腔(6),冷凝单元Ⅰ(1)的冷凝腔(6)、冷凝单元Ⅱ(2)的冷凝腔(6)与冷凝单元Ⅲ(3)的冷凝腔(6)相互连通后形成冷凝区,内壳体(4)与外壳体(5)之间的夹层设置为冷却水道(7),冷凝单元Ⅰ(1)的冷却水道(7)、冷凝单元Ⅱ(2)的冷却水道(7)与冷凝单元Ⅲ(3)的冷却水道(7)之间相连通的形成冷却水循环通道,在冷凝单元Ⅰ(1)的侧面设有导气管(8),导气管(8)与冷凝单元Ⅰ(1)的冷凝腔(6)相连通,在冷凝单元Ⅰ(1)的外壳体(5)顶部设有锌蒸汽进口(9),锌蒸汽进口(9)经过外壳体(5)和内壳体(4)与冷凝腔(6)内相同,在冷凝单元Ⅰ(1)的外壳体(5)顶部还设有进水口(10),进水口(10)与冷却水循环通道相连通,冷凝单元Ⅲ(3)的外壳体(5)的顶部设有出水口(11),出水口(11)与冷却水循环通道相通,在冷凝区内设有冷却器(12)和温度传感器(13),温度传感器(13)的输出端通过电机(14)的控制端连接,电机(14)的驱动端与冷却器(12)相连接,温度传感器(13)检测到冷凝区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送给电机(14)的控制端,电机(14)根据温度信号启动或关闭电机(14),从而控制冷却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海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创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科成有色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泰州华民锌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