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印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刷用原料混合加工装置。一种印刷用原料混合加工装置,包括预混腔、超声混合腔,所述预混腔与超声混合腔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预混腔包括预混腔体、设置在预混腔体内的旋转轴、以及若干固定在旋转轴上的搅拌桨,所述预混腔体端部设有第一加料口和第二加料口,所述第一加料口与第一原料泵连通,所述第二加料口与第二原料泵连通;所述超声混合腔包括超声腔体、设置在超声腔体内的若干挡板,所述挡板截面为弧形结构,挡板开口朝向预混腔,相邻两行的挡板错位设置;所述超声混合腔还具有出料口。该种印刷用原料混合加工装置原料间混合均匀,混合效果好,原料混合所需时间短,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用原料混合加工装置
本技术属于印刷
,具体涉及一种印刷用原料混合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印刷用的油墨是由色体、连接料、填料等物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能进行印刷,并在被印刷体上干燥,是颜色、具有一定流动度的桨状胶粘体。现有油墨存在质量差异,其主要原因在于印刷用的油墨原料混合效果不理想,胶体与色体、连接料、填料分散效果低;而现有技术的反应釜中搅拌桨仅能作用于搅拌桨扰动范围内,生产效率低,原料间混合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印刷用原料混合加工装置,原料间混合均匀,混合效果好,原料混合所需时间短,生产效率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印刷用原料混合加工装置,包括预混腔、超声混合腔,所述预混腔与超声混合腔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预混腔包括预混腔体、设置在预混腔体内的旋转轴、以及若干固定在旋转轴上的搅拌桨,所述预混腔体端部设有第一加料口和第二加料口,所述第一加料口与第一原料泵连通,所述第二加料口与第二原料泵连通;所述超声混合腔包括超声腔体、设置在超声腔体内的若干挡板,所述挡板截面为弧形结构,挡板开口朝向预混腔,相邻两行的挡板错位设置;所述超声混合腔还具有出料口。该印刷用原料混合加工装置,通过预混腔和超声混合腔两个混合腔室进行二次混合,原料通过第一原料泵、第二原料泵分别泵入预混腔,在搅拌桨作用下进行初步混合,然后推送至超声混合腔,超声提高了原料的混合效果,混合均匀,由于采用了错位的弧形挡板,原料流与挡板间具有冲击力,进一步提高原料混合效果,原料混合所需时间短,生产效率高。进一步的,所述超声混合腔侧壁还设有黏度仪。通过设置黏度仪,可以检测制成印刷油墨的黏度,确保印刷产品的质量。进一步的,所述挡板间具有间隔,同行相邻挡板间的距离不超过一个挡板的弧形宽度;相邻行数的挡板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一个挡板弧形高度。设置合适的相邻距离以及相邻行数之间的距离,超声混合腔内的物料在挡板间隔间充分混合,增加原料之间的接触面积,原料混合均匀,混合效果好。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桨具有若干个,若干搅拌桨均布在旋转轴上。均布设置在旋转轴的搅拌桨增加了预混原料的混合效果。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为锥台结构,所述连接管与预混腔体连接端为连接大端,所述连接管与超声腔体连接端为连接小端。通过从连接大端变成连接小端,可以增加原料从预混腔泵入超声混合腔的动力,提高混合效果。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小端的直径为连接大端的1/3—4/5。进一步的,所述超声腔体的超声频率为10—50KHz。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印刷用原料混合加工装置,通过预混腔和超声混合腔两个混合腔室进行二次混合,原料通过第一原料泵、第二原料泵分别泵入预混腔,在搅拌桨作用下进行初步混合,然后推送至超声混合腔,超声提高了原料的混合效果,混合均匀,由于采用了错位的弧形挡板,原料流与挡板间具有冲击力,进一步提高原料混合效果,原料混合所需时间短,生产效率高。2、通过设置黏度仪,可以检测制成印刷油墨的黏度,确保印刷产品的质量;设置合适的相邻距离以及相邻行数之间的距离,超声混合腔内的物料在挡板间隔间充分混合,增加原料之间的接触面积,原料混合均匀,混合效果好;均布设置在旋转轴的搅拌桨增加了预混原料的混合效果;通过从连接大端变成连接小端,可以增加原料从预混腔泵入超声混合腔的动力,提高混合效果。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预混腔,11为预混腔体,12为旋转轴,13为搅拌桨,14为第一加料口,15为第二加料口,2为超声混合腔,21为超声腔体,22为挡板,23为出料口,24为黏度仪,3为连接管,31为连接大端,32为连接小端,4为第一原料泵,5为第二原料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一种印刷用原料混合加工装置,包括预混腔1、超声混合腔2,所述预混腔1与超声混合腔2通过连接管3连通;所述预混腔1包括预混腔体11、设置在预混腔体11内的旋转轴12、以及若干固定在旋转轴12上的搅拌桨13,所述搅拌桨13具有若干个,若干搅拌桨13均布在旋转轴12上,本实施例搅拌桨13选用5组,所述预混腔体11端部设有第一加料口14和第二加料口15,所述第一加料口14与第一原料泵4连通,所述第二加料口15与第二原料泵5连通;所述超声混合腔2包括超声腔体21、设置在超声腔体21内的若干挡板22,所述挡板22截面为弧形结构,挡板22开口朝向预混腔1,相邻两行的挡板22错位设置;所述超声混合腔2还具有出料口23,所述超声混合腔2侧壁还设有黏度仪24;所述挡板22间具有间隔,同行相邻挡板22间的距离不超过一个挡板22的弧形宽度;相邻行数的挡板22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一个挡板22弧形高度。所述超声腔体21的超声频率为10—50KHz,根据不同的混合效果,选用不同的超声频率;所述连接管3为锥台结构,所述连接管3与预混腔体11连接端为连接大端31,所述连接管3与超声腔体21连接端为连接小端32,所述连接小端32的直径为连接大端31的1/3—4/5,本实施例选用连接大端31的直径为连接小端31直径的1/2。该印刷用原料混合加工装置,通过预混腔和超声混合腔两个混合腔室进行二次混合,原料通过第一原料泵、第二原料泵分别泵入预混腔,在搅拌桨作用下进行初步混合,然后推送至超声混合腔,超声提高了原料的混合效果,混合均匀,由于采用了错位的弧形挡板,原料流与挡板间具有冲击力,进一步提高原料混合效果,原料混合所需时间短,生产效率高。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刷用原料混合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混腔(1)、超声混合腔(2),所述预混腔(1)与超声混合腔(2)通过连接管(3)连通;/n所述预混腔(1)包括预混腔体(11)、设置在预混腔体(11)内的旋转轴(12)、以及若干固定在旋转轴(12)上的搅拌桨(13),所述预混腔体(11)端部设有第一加料口(14)和第二加料口(15),所述第一加料口(14)与第一原料泵(4)连通,所述第二加料口(15)与第二原料泵(5)连通;/n所述超声混合腔(2)包括超声腔体(21)、设置在超声腔体(21)内的若干挡板(22),所述挡板(22)截面为弧形结构,挡板(22)开口朝向预混腔(1),相邻两行的挡板(22)错位设置;所述超声混合腔(2)还具有出料口(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用原料混合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混腔(1)、超声混合腔(2),所述预混腔(1)与超声混合腔(2)通过连接管(3)连通;
所述预混腔(1)包括预混腔体(11)、设置在预混腔体(11)内的旋转轴(12)、以及若干固定在旋转轴(12)上的搅拌桨(13),所述预混腔体(11)端部设有第一加料口(14)和第二加料口(15),所述第一加料口(14)与第一原料泵(4)连通,所述第二加料口(15)与第二原料泵(5)连通;
所述超声混合腔(2)包括超声腔体(21)、设置在超声腔体(21)内的若干挡板(22),所述挡板(22)截面为弧形结构,挡板(22)开口朝向预混腔(1),相邻两行的挡板(22)错位设置;所述超声混合腔(2)还具有出料口(2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用原料混合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混合腔(2)侧壁还设有黏度仪(2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用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俊飞,
申请(专利权)人:穆俊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