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棒料纯滚动接触的低应力下料模具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与棒料纯滚动接触的低应力下料模具及方法,属于低应力精密下料
技术介绍
低应力下料是将裂纹技术应用于棒材下料中,先人为在棒材表面上预制一条环向裂纹,然后对带有环向裂纹的棒材施加一定外力,使其以低应力脆断的形式动态分离。低应力弯曲断裂下料被公认为是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精密下料方法,它充分利用环向V型槽的缺口效应和弯曲效应,实现材料在低应力水平下的脆断,获得无几何畸变、断口垂直平整、无需倒角的毛坯。目前学者们已就低应力弯曲下料技术从应力集中、机构设计、断口形貌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但低应力弯曲下料的材料分离机理、高效精密实现方法和质量评价标准等关键核心技术仍未突破,因而提高产品精度和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以及减少污染等的综合目标也未能真正实现。为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高效、高品质、节能、环境友好型金属材料近净成形下料新技术及材料分离机理势在必行。参考附图1、附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基于液压补偿的低应力下料机主要包括变频电机100、液压传动系统200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与棒料纯滚动接触的低应力下料模具,包括锤头滑块、设置于锤头滑块内的轴承、与锤头滑块滑动连接的轴头,所述轴头与主轴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锤头滑块内部的自转减磨锤头,所述自转减磨锤头包括与轴承内圈过盈配合的内锤头,所述内锤头通过联轴器与内锤头电机相连,所述内锤头电机的内锤头电机座固定安装在所述锤头滑块内腔,所述锤头滑块下端通过连杆与轴头连接,所述主轴与棒料的轴线重合,所述轴头、主轴和连杆用于控制锤头滑块相对棒料做偏心圆转动,所述内锤头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所述内锤头相对于头滑块进行反向自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棒料纯滚动接触的低应力下料模具,包括锤头滑块、设置于锤头滑块内的轴承、与锤头滑块滑动连接的轴头,所述轴头与主轴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锤头滑块内部的自转减磨锤头,所述自转减磨锤头包括与轴承内圈过盈配合的内锤头,所述内锤头通过联轴器与内锤头电机相连,所述内锤头电机的内锤头电机座固定安装在所述锤头滑块内腔,所述锤头滑块下端通过连杆与轴头连接,所述主轴与棒料的轴线重合,所述轴头、主轴和连杆用于控制锤头滑块相对棒料做偏心圆转动,所述内锤头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所述内锤头相对于头滑块进行反向自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棒料纯滚动接触的低应力下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锤头内表面开设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环形槽,在所述环形槽内嵌入一定量的润滑油,用于棒料与内锤头的润滑与冷却,同时降低二者接触时的磨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棒料纯滚动接触的低应力下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包括与所述锤头滑块铰接的横杆以及与所述轴头铰接的竖杆,并且所述横杆与所述竖杆铰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棒料纯滚动接触的低应力下料模具,其特征在于,下料时,棒料一端固定,另一端插入内锤头,低应力下料机带动主轴定轴转动,与主轴固连的轴头随之同步转动,在离心力作用下,与轴头活动连接的连杆驱动与轴头滑动连接的锤头滑块相对棒料做偏心圆转动;与此同时,内锤头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内锤头相对于锤头滑块自转,并且内锤头自转方向与锤头滑块偏心转动方向相反。
5.一种与棒料纯滚动接触的低应力下料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军,徐嘉怡,周强,房绍伟,杨宁,张德潇,郭伟健,傅术林,孙旭东,陶继绍,杨博涵,王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