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过滤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641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生物过滤舱,一种生物过滤舱包括舱体和设置于舱体开口处的舱盖,所述舱体包括设置于舱体内的生物过滤网一和生物过滤网二,所述生物过滤网一和生物过滤网二之间设置有恒温加湿管,所述舱盖与生物过滤网一之间设置有吸附层。具有能对空气中的异味、细菌和灰尘等进行高效的过滤,同时能对空气进行适当加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过滤舱
本技术属于空气净化
,具体来说是一种生物过滤舱。
技术介绍
目前空气净化器对空气的进化通常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活性炭吸附法、HEPA技术过滤法、臭氧消毒法、紫外线杀菌法等,但随着生物过滤法问世后,生物过滤法可以在空气净化的领域内应用。经检索,中国技术专利:一种利用微生物过滤去除冷冻冷藏容器异味的装置(申请号为201820179484.4,申请日为2018.1.31),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利用微生物过滤去除冷冻冷藏容器异味的装置,用于去除冷冻冷藏容器内气体的异味,其包括生物过滤塔、热能收集器、进气泵和出气泵,生物过滤塔内设有微生物过滤层;进气泵的进气口通过吸气管与冷冻冷藏容器的底部相连通,进气泵的出气口通过进气管与生物过滤塔的底部相连通;出气泵的进气口通过排气管与生物过滤塔的顶部相连通,出气泵的出气口通过回流管与冷冻冷藏容器的顶部相连通;热能收集器用于收集冷冻冷藏容器冷机产生的热能,热能收集器的热能排出口通过导热管与生物过滤塔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既能够对冷冻冷藏容器中的异味气体进行处理的同时,又保证生物过滤塔内微生物正常生长。但该申请案的不足之处在于:该申请案的结构复杂,功率消耗大,适用于大型冷藏冷冻容器,而不能满足家用空气净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利用生物过滤法提升空气净化效果时设备结构复杂,功率消耗大,生物过滤层过滤效果不稳定的问题。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物过滤舱包括舱体和设置于舱体开口处的舱盖,所述舱体包括设置于舱体内的生物过滤网一和生物过滤网二,所述生物过滤网一和生物过滤网二之间设置有恒温加湿管,所述舱盖与生物过滤网一之间设置有吸附层。优选的,所述舱盖上设有若干个凹部和若干个凸部,若干个所述凹部和若干个所述凸部之间相互交叉分布并串联连接,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上设有进气孔。优选的,所述恒温加湿管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雾化孔,所述若干个雾化孔之间的间隙上螺纹环绕设置有控温线圈,所述恒温加湿管一端设置有进水管。优选的,所述生物过滤网一或生物过滤网二上设置有检测装置。优选的,所述舱体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出气孔。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生物过滤舱包括舱体和设置于舱体开口处的舱盖,所述舱体包括设置于舱体内的生物过滤网一和生物过滤网二,所述生物过滤网一和生物过滤网二之间设置有恒温加湿管,所述舱盖与生物过滤网一之间设置有吸附层。通过生物过滤网一和生物过滤网二对空气中异味进行净化,同时恒温加湿管能保障生物过滤网一和生物过滤网二上的温度和湿度,从而保障生物过滤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生物过滤舱的结构示意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00、舱体;110、吸附层;120、生物过滤网一;130、生物过滤网二;140、恒温加湿管;141、控温线圈;142、雾化孔;143、进水管;150、检测装置;160、出气孔;200、舱盖;210、凹部;220、凸部;240、锁定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1参照附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生物过滤舱,包括舱体100和设置于舱体100开口处的舱盖200,且所述舱盖200边缘固定设置有锁定装置240,所述舱盖200通过锁定装置240与所述舱体100可拆卸连接,所述舱体100包括设置于舱体100内的生物过滤网一120和生物过滤网二130,所述生物过滤网一120和生物过滤网二130上设置有活性生物酶,用以分解吸收空气中的细菌和异味,对空气进行净化,所述生物过滤网一120和生物过滤网二130之间设置有恒温加湿管140,所述恒温加湿管140用于控制生物过滤网一120和生物过滤网二130上的温度和湿度,同时也能对空气进行适当的加湿,使得过滤后的空气更适宜,提升空气过滤的效果,所述舱盖200与生物过滤网一120之间设置有吸附层110,所述吸附层110上设置有活性炭,用以初步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提升空气净化的效果。在优选方案中,所述舱盖200上设有若干个凹部210和若干个凸部220,所述若干个所述凹部210和若干个所述凸部220之间相互交叉分布并串联连接,且所述凹部210和所述凸部220上设有紧密排列的若干个进气孔,所述若干个所述凹部210和若干个所述凸部220之间相互交叉分布并串联连接的方式增加了舱盖200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提升了流通进生物过滤舱的空气流通量,同时在遇到片状杂物进入,且覆盖至若干个凸部220时,空气依旧可以通过若干个凹部210上的若干个进气孔流通进生物过滤舱,保障生物过滤仓的正常运转。在优选方案中,所述恒温加湿管140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雾化孔142,所述若干个雾化孔142将恒温加湿管140内的水分雾化喷至两侧的生物过滤网一120和生物过滤网二130上,为生物过滤网一120和生物过滤网二130提供适量的水分,同时对过滤的空气起到加湿的作用,所述若干个雾化孔142之间的间隙上螺纹环绕设置有控温线圈141,所述控温线圈141为电热丝,在通电状态时能够产生热能,为生物过滤网一120和生物过滤网二130提供热能,所述恒温加湿管140一端设置有进水管143,水通过所述进水管143流导至恒温加湿管140内。在优选方案中,所述生物过滤网一120或生物过滤网二130上设置有检测装置150,所述检测装置150上设置有温度检测机、湿度检测机和控制器,在使用过程中,事先在控制器上设置好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当温度检测机检测到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所述控制器启动控温线圈141对生物过滤网一120和生物过滤网二130进行加热,当温度检测机检测到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所述控制器关闭控温线圈141,同时控制所述进水管143增加进水量,从而增大雾化孔142的排水量,通过空气流通使得水分气化吸热,带走多余的热量。当湿度检测机检测到的湿度低于设定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进水管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过滤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100)和设置于舱体(100)开口处的舱盖(200),所述舱体(100)包括设置于舱体(100)内的生物过滤网一(120)和生物过滤网二(130),所述生物过滤网一(120)和生物过滤网二(130)之间设置有恒温加湿管(140),所述舱盖(200)与生物过滤网一(120)之间设置有吸附层(1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过滤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100)和设置于舱体(100)开口处的舱盖(200),所述舱体(100)包括设置于舱体(100)内的生物过滤网一(120)和生物过滤网二(130),所述生物过滤网一(120)和生物过滤网二(130)之间设置有恒温加湿管(140),所述舱盖(200)与生物过滤网一(120)之间设置有吸附层(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过滤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盖(200)上设有若干个凹部(210)和若干个凸部(220),若干个所述凹部(210)和若干个所述凸部(220)之间相互交叉分布并串联连接,所述凹部(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亿夫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