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短行程窜辊非对称自补偿轧制工作辊及其实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16321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适用于短行程窜辊非对称自补偿轧制工作辊及其实现方法,该工作辊包括依次连接的凸度调节段、磨损控制段和结构工艺段,各辊形段分别位于轧机的传动侧和操作侧,每轧制完一卷带钢,上、下工作辊分别向轧机的中部窜动,采用的是单方向的非周期性窜辊策略。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轧制的带钢宽度设计工作辊辊形和窜辊策略,可利用辊形和窜辊的非对称性,有效改变工作辊的磨损形式,实现不均匀变形凸度、边降和不均匀磨损的多重控制,改善承载辊缝形状,并保证弯辊力的有效调控,扩大轧制单位,提高带钢板形控制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满足宽带钢热轧短行程窜辊机型和轧制单位扩大条件下的自由规程轧制板形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短行程窜辊非对称自补偿轧制工作辊及其实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轧机
,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短行程窜辊非对称自补偿轧制工作辊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介绍
板形是热轧板带轧制过程中主要的质量指标之一,板形控制的实质是对承载辊缝形状的控制。通过特殊设计的辊形,使得辊缝凸度能随着窜辊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技术被称为变凸度板形控制技术。目前,变凸度板形控制技术在板形控制领域被广泛应用的有CVC辊形和k-WRS机型。变凸度板形控制技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连续改变辊缝凸度,一套轧辊就能满足不同轧制规程的凸度要求,德国SMS公司1984年提出的CVC(Continuouslyvariablecrown)技术是最早的变凸度板形控制技术,也是宽带钢热连轧机板形控制的代表性技术之一。由于其凸度调控能力与带钢宽度的平方呈正比,存在大宽度变化范围板形控制能力下降快和常规宽度窄料板形控制能力不足等问题,在采用短行程窜辊(窜辊行程±100mm)甚或超短行程(生产实践中经常会出现的±85mm、±65mm甚或±50mm条件)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承载辊缝凸度,但缺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短行程窜辊非对称自补偿轧制工作辊,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凸度调节段、磨损控制段和结构工艺段;其中,/n所述凸度调节段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短行程窜辊非对称自补偿轧制工作辊,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凸度调节段、磨损控制段和结构工艺段;其中,
所述凸度调节段的长度其中,Lw为工作辊辊身长度,B0为基准板带宽度,S0为基准板带的初始窜辊位置;
所述凸度调节段的辊形曲线为:



其中,a为常数,b为凸度调节段辊形曲线的调节系数。
所述磨损控制段的长度L2=Se-S0;其中,Se为轧制最后一块基准板带时工作辊窜辊位置;
所述磨损控制段的轧辊曲线为:
y=a2(x-L1)2+a4(x-L1)4+a6(x-L1)6(L1<x<L1+L2)
其中,a2、a4、a6为补偿曲线的特征系数;
所述结构工艺段的长度L3=Lw-L1-L2;
所述结构工艺段的辊形曲线为:
y=b0+b1(x-L1-L2)(L1+L2<x<Lw)
其中,b0为磨损控制段的轧辊曲线在端点的值,b0=a2L22+a4L24+a6L26;b1为磨损控制段的轧辊曲线在端点的斜率,b1=2a2L2+4a4L23+6a6L2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短行程窜辊非对称自补偿轧制工作辊,其特征在于,Lw的取值范围为1400mm~2300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短行程窜辊非对称自补偿轧制工作辊,其特征在于,L1的取值范围为1400mm~1800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短行程窜辊非对称自补偿轧制工作辊,其特征在于,a的取值范围为300μm~800μ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短行程窜辊非对称自补偿轧制工作辊,其特征在于,L2的取值范围为100mm~300mm。


6.一种适用于短行程窜辊非对称自补偿轧制工作辊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辊包括依次连接的凸度调节段、磨损控制段和结构工艺段;所述方法包括:
S1,确定板带宽度范围,将最大宽度板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国王雷雷宋纯宁李艳琳赵秋芳孔宁曹媛吕昌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