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破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1536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挤压破碎装置,进料箱体与安装箱体呈上下布置连接,进料箱体内设有隔板,辅助系统与隔板的下端连接;两个破碎系统布置在安装箱体内,两个破碎系统相对辅助系统呈对称布置;多个破碎刀盘与主破碎辊同轴连接,多个破碎隔环与主破碎辊同轴连接,相邻两个破碎隔环之间设有一个破碎刀盘;多个破碎刀盘与副破碎辊同轴连接,多个破碎隔环与副破碎辊同轴连接,相邻两个破碎刀盘之间设有一个破碎隔环;主破碎辊的破碎刀盘与副破碎辊的破碎隔环对应配合,副破碎辊上的破碎刀盘与主破碎辊的破碎隔环对应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破碎效率以及破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挤压破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挤压破碎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生产与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物也随之迅速增加,垃圾处理技术也成为重点发展方向。经过该领域相关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已经研发出了众多垃圾处理设备。然而,现有垃圾处理设备的破碎工序中破碎效果不佳,且破碎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挤压破碎装置,极大地提高了破碎效率以及破碎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挤压破碎装置,包括破碎机构;所述破碎机构包括进料箱体、安装箱体、辅助系统和两个破碎系统,进料箱体与安装箱体呈上下布置连接,进料箱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进料箱体分为两个破碎腔,辅助系统与隔板的下端连接;两个破碎系统布置在安装箱体内,两个破碎系统相对辅助系统呈对称布置,一个破碎系统对应一个破碎腔;所述破碎系统包括主破碎辊、副破碎辊、多个破碎刀盘和多个破碎隔环,主破碎辊的两端与安装箱体转动连接,副破碎辊的两端与安装箱体转动连接,主破碎辊布置在靠辅助系统侧;多个破碎刀盘与主破碎辊同轴连接,多个破碎隔环与主破碎辊同轴连接,相邻两个破碎隔环之间设有一个破碎刀盘;多个破碎刀盘与副破碎辊同轴连接,多个破碎隔环与副破碎辊同轴连接,相邻两个破碎刀盘之间设有一个破碎隔环;主破碎辊的破碎刀盘与副破碎辊的破碎隔环对应配合,副破碎辊上的破碎刀盘与主破碎辊的破碎隔环对应配合。优选地,所述破碎刀盘上设有多个周向均布的主破碎刃,主破碎刃的朝向与主破碎辊或副破碎辊的转向对应。优选地,所述破碎隔环设有多个周向均布的辅助刃组,辅助刃组包括至少一个辅助破碎刃,辅助破碎刃的朝向与主破碎辊或副破碎辊的转向对应。优选地,所述主破碎辊上相邻两个破碎刀盘呈错角度布置,副破碎辊上相邻两个破碎刀盘呈错角度布置;优选地,所述辅助系统包括支撑板和多块梳料板,支撑板与隔板连接,支撑板对应主破碎辊侧设有多块梳料板,梳料板与主破碎辊的破碎隔环一一对应,梳料板靠破碎隔环的端面的两侧均设有多个侧向辅助破碎刃,梳料板与破碎隔环配合的末端设有至少一个隔环破碎刃,隔环破碎刃与辅助破碎刃配合。优选地,相邻所述两块梳料板之间形成梳料槽,梳料槽的底部呈弧形,梳料槽的底部沿长度方向设有多组主辅助破碎刀组,主辅助破碎刀组包括至少一个主辅助破碎刃,主辅助破碎刃与主破碎刃配合。优选地,所述进料箱体上设有进料扩口仓。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方案通过两个破碎系统同时工作,提高了破碎机构处理垃圾的效率;两个破碎系统的布置,主破碎辊和副破碎辊的布置,以及主破碎辊上的破碎刀盘和破碎隔环与副破碎辊上的破碎刀盘和破碎隔环的配合,有利于物料入料,便于对主破碎辊和副破碎辊之间的物料进行破碎,而且有效地提高了破碎效率以及破碎效果。2、破碎刀盘的主破碎刃与破碎隔环的辅助破碎刃配合工作,能够进一步提高破碎效率以及破碎精细化程度。3、梳料板、梳料槽以及梳料槽底部的多组主辅助破碎刀组设计,主辅助破碎刃与主破碎刃配合便于对主破碎辊和支撑板之间的物料进行破碎,进一步提高了破碎效率和破碎的精细化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破碎机构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破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破碎系统与辅助系统配合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破碎系统与辅助系统配合的主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破碎刀盘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破碎隔环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辅助系统的立体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辅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安装箱体与破碎系统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筛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筛分机构和打散机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机架,101-进料仓,2-破碎机构,201-进料箱体,202-安装箱体,203-隔板,204-破碎腔,205-主破碎辊,206-副破碎辊,207-破碎刀盘,208-破碎隔环,209-主破碎刃,210-辅助破碎刃,211-支撑板,212-梳料板,213-侧向辅助破碎刃,214-隔环破碎刃,215-梳料槽,216-主辅助破碎刃,217-进料扩口仓,218-弧形凹槽,3-筛分机构,301-筛分筒,302-筛分电机,303-支架,304-第一辊环,305-第二辊环,306-辊托,307-主动齿轮,308-从动齿轮,309-筛眼,310-碎石筛选筛,311-出风筒,4-成型机构,401-储料仓,402-成型仓,403-成型活塞推头,404-驱动连杆,405-中间连杆,406-成型电机,407-推杆,408-盖板,409-气缸,410-出料仓,5-压料机构,501-压料电机,502-曲轴,503-压料锤,504-轴承座,505-摆动杆,6-打散机构,601-打散电机,602-打散杆,603-第一桨叶,604-第二桨叶,7-碎石传送机构,701-导料仓,702-导板,703-传送皮带,704-主动辊,705-从动辊,8-返料机构,801-返料筒,802-转杆,803-送料螺旋片,804-返料电机,805-进料口,806-导料板,807-导料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生活垃圾破碎筛分成型处理系统,包括机架1以及布置在机架1上的破碎机构2、筛分机构3和成型机构4;破碎机构2、筛分机构3和成型机构4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破碎机构2用于将城市生活垃圾破碎成垃圾颗粒,筛分机构3用于筛选设计尺寸大小的垃圾颗粒,成型机构4用于对设计尺寸大小的垃圾颗粒进行挤压形成块状垃圾。本技术方案通过破碎机构2、筛分机构3和成型机构4依次对蓬松的垃圾进行处理,使得蓬松的垃圾在破碎机构2下形成垃圾颗粒,成型机构4对筛分机构3筛选后的垃圾颗粒进行挤压形成块状垃圾,极大地降低了垃圾站内垃圾的占用空间,且提高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再次运输效率。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挤压破碎装置,该挤压破碎装置包括破碎机构。如图2至图5所示,破碎机构2包括进料箱体201、安装箱体202、辅助系统和两个破碎系统,进料箱体201与安装箱体202呈上下布置连接,进料箱体201内设有隔板203,隔板203将进料箱体分为两个破碎腔204,辅助系统与隔板203的下端连接;两个破碎系统布置在安装箱体202内,两个破碎系统相对辅助系统呈对称布置,一个破碎系统对应一个破碎腔。两个破碎腔204和两个破碎系统的布置提高了破碎机构2的工作效率。本实施例中,进料箱体201上设有进料扩口仓217,便于将垃圾通过进料扩口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破碎机构;/n所述破碎机构包括进料箱体、安装箱体、辅助系统和两个破碎系统,进料箱体与安装箱体呈上下布置连接,进料箱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进料箱体分为两个破碎腔,辅助系统与隔板的下端连接;两个破碎系统布置在安装箱体内,两个破碎系统相对辅助系统呈对称布置,一个破碎系统对应一个破碎腔;/n所述破碎系统包括主破碎辊、副破碎辊、多个破碎刀盘和多个破碎隔环,主破碎辊的两端与安装箱体转动连接,副破碎辊的两端与安装箱体转动连接,主破碎辊布置在靠辅助系统侧;多个破碎刀盘与主破碎辊同轴连接,多个破碎隔环与主破碎辊同轴连接,相邻两个破碎隔环之间设有一个破碎刀盘;多个破碎刀盘与副破碎辊同轴连接,多个破碎隔环与副破碎辊同轴连接,相邻两个破碎刀盘之间设有一个破碎隔环;主破碎辊的破碎刀盘与副破碎辊的破碎隔环对应配合,副破碎辊上的破碎刀盘与主破碎辊的破碎隔环对应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破碎机构;
所述破碎机构包括进料箱体、安装箱体、辅助系统和两个破碎系统,进料箱体与安装箱体呈上下布置连接,进料箱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进料箱体分为两个破碎腔,辅助系统与隔板的下端连接;两个破碎系统布置在安装箱体内,两个破碎系统相对辅助系统呈对称布置,一个破碎系统对应一个破碎腔;
所述破碎系统包括主破碎辊、副破碎辊、多个破碎刀盘和多个破碎隔环,主破碎辊的两端与安装箱体转动连接,副破碎辊的两端与安装箱体转动连接,主破碎辊布置在靠辅助系统侧;多个破碎刀盘与主破碎辊同轴连接,多个破碎隔环与主破碎辊同轴连接,相邻两个破碎隔环之间设有一个破碎刀盘;多个破碎刀盘与副破碎辊同轴连接,多个破碎隔环与副破碎辊同轴连接,相邻两个破碎刀盘之间设有一个破碎隔环;主破碎辊的破碎刀盘与副破碎辊的破碎隔环对应配合,副破碎辊上的破碎刀盘与主破碎辊的破碎隔环对应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破碎刀盘上设有多个周向均布的主破碎刃,主破碎刃的朝向与主破碎辊或副破碎辊的转向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大江傅欣李长江杨宇林顺洪刘文涛朱宇周星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