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下肢用运动训练装置,包括训练架体、座椅、支撑底板、滑动腔、位移驱动螺杆、驱动轴、主动锥形轮、从动锥形轮和升降训练组件,升降训练组件滑动设于训练架体内,滑动腔设于训练架体一侧,滑动腔上端设有滑槽,位移驱动螺杆转动设于滑动腔内,从动锥形轮设于位移驱动螺杆上,驱动轴转动设于滑动腔顶壁上,主动锥形轮设于驱动轴上,驱动轴上设有位移驱动摇把,座椅设于支撑底板上,座椅与支撑底板之间设有支撑杆,支撑底板下方设有螺纹块,螺纹块贯穿滑槽通过螺纹连接设于位移驱动螺杆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下肢训练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同时满足体育运动锻炼和康复运动训练需求,且可根据训练个体调节训练负重的下肢用运动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用运动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下肢训练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下肢用运动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下肢是指人体腹部以下部分,包括臀部、股部、膝部、胫部和足部,股部分前、内和后区,膝部分为前、后区,小腿部分前、外和后区,足部分踝、足背、足底和趾,而下肢用运动训练装置用于下肢的训练,主要是针对腿部的训练。进行下肢训练的人群包括体育运动锻炼和康复运动训练,这两种人群对于下肢训练装置的负重完全不同,但现有下肢用运动训练装置不便于根据使用者训练需求调节负重量,从而影响训练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当前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同时满足体育运动锻炼和康复运动训练需求,且可根据训练个体调节训练负重的下肢用运动训练装置。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一种下肢用运动训练装置,包括训练架体、座椅、支撑底板、滑动腔、位移驱动螺杆、驱动轴、主动锥形轮、从动锥形轮和升降训练组件,所述升降训练组件滑动设于训练架体内,所述滑动腔设于训练架体一侧,所述滑动腔上端设有滑槽,所述位移驱动螺杆转动设于滑动腔内,所述从动锥形轮设于位移驱动螺杆上,所述驱动轴转动设于滑动腔顶壁上,所述主动锥形轮设于驱动轴上,所述主动锥形轮和从动锥形轮啮合,所述驱动轴上设有位移驱动摇把,所述座椅设于支撑底板上,所述座椅与支撑底板之间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底板下方设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贯穿滑槽通过螺纹连接设于位移驱动螺杆内,转动位移驱动摇把,可以便捷的调节座椅和训练架体之间的距离;所述升降训练组件包括升降训练板、第一限位轴、第二限位轴、第一限位齿轮和第二限位齿轮,所述训练架体靠近升降训练组件一侧的内侧壁上设有卡嵌凹槽,所述升降训练板后侧壁上设有卡嵌凸起,所述卡嵌凸起卡合滑动设于卡嵌凹槽内,所述升降训练板两侧对称设有两组直齿条,所述升降训练板两端设有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轴和第二限位轴均转动设于训练架体内侧壁上,且所述第一限位轴和第二限位轴对称设于升降训练板两侧,所述第一限位齿轮和第二限位齿轮分别设于第一限位轴和第二限位轴上,所述第一限位齿轮和第二限位齿轮分别与升降训练板两侧的直齿条啮合,第一限位齿轮和第二限位齿轮对升降训练板起限位导向作用,保证升降训练板可以竖直上下运动,所述升降训练板下方设有砝码卡合柱,所述砝码卡合柱下方设有砝码支撑盘,通过在砝码支撑盘上放置不同重量的砝码,可以实现不同的训练效果,所述升降训练板上部设有足尖支撑台,所述升降训练板下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设有升降螺杆一和支撑螺杆二,所述升降螺杆一通过螺纹连接设有足跟支撑台,所述足跟支撑台另一端下方设有卡合凹槽,所述支撑螺杆二设于卡合凹槽正下方,支撑螺杆二辅助升降螺杆一对足跟支撑台起支撑作用,所述足跟支撑台与足尖支撑台之间设有束紧带。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训练组件关于训练架体的中轴线对称设有两组,两组升降训练组件分别为左下肢训练组件和右下肢训练组件。进一步地,所述足尖支撑台下端中部设有内凹槽,便于卡合鞋体脚尖。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为升降杆,便于调节座椅的高度,从而可以满足不同训练者的锻炼使用需求。进一步地,所述足跟支撑台表面和足尖支撑台的内凹槽内均设有防滑凸起。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下肢用运动训练装置,通过可以调节位置和高度的底座与训练架体上滑动设置的升降训练板相配合,满足了不同使用者对于座椅与升降训练板之间距离以及座椅高度的需求,提高训练时的舒适程度,同时,通过调整升降训练板下方的砝码添加重量,从而满足不同训练需求人员的训练负重。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下肢用运动训练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下肢用运动训练装置升降训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训练架体,2、座椅,3、支撑底板,4、滑动腔,5、位移驱动螺杆,6、驱动轴,7、主动锥形轮,8、从动锥形轮,9、位移驱动摇把,10、支撑杆,11、螺纹块,12、升降训练板,13、第一限位轴,14、第二限位轴,15、第一限位齿轮,16、第二限位齿轮,17、嵌凹槽,18、直齿条,19、限位板,20、砝码卡合柱,21、砝码支撑盘,22、足尖支撑台,23、支撑板,24、升降螺杆一,25、支撑螺杆二,26、足跟支撑台,27、束紧带,28、内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下肢用运动训练装置,包括训练架体1、座椅2、支撑底板3、滑动腔4、位移驱动螺杆5、驱动轴6、主动锥形轮7、从动锥形轮8和升降训练组件,升降训练组件滑动设于训练架体1内,滑动腔4设于训练架体1一侧,滑动腔4上端设有滑槽,位移驱动螺杆5转动设于滑动腔4内,从动锥形轮8设于位移驱动螺杆5上,驱动轴6转动设于滑动腔4顶壁上,主动锥形轮7设于驱动轴6上,主动锥形轮7和从动锥形轮8啮合,驱动轴6上设有位移驱动摇把9,座椅2设于支撑底板3上,座椅2与支撑底板3之间设有支撑杆10,支撑底板3下方设有螺纹块11,螺纹块11贯穿滑槽通过螺纹连接设于位移驱动螺杆5内,转动位移驱动摇把9,可以便捷的调节座椅2和训练架体1之间的距离;升降训练组件包括升降训练板12、第一限位轴13、第二限位轴14、第一限位齿轮15和第二限位齿轮16,训练架体1靠近升降训练组件一侧的内侧壁上设有卡嵌凹槽17,升降训练板12后侧壁上设有卡嵌凸起,卡嵌凸起卡合滑动设于卡嵌凹槽17内,升降训练板12两侧对称设有两组直齿条18,升降训练板12两端设有限位板19,第一限位轴13和第二限位轴14均转动设于训练架体1内侧壁上,且第一限位轴13和第二限位轴14对称设于升降训练板12两侧,第一限位齿轮15和第二限位齿轮16分别设于第一限位轴13和第二限位轴14上,第一限位齿轮15和第二限位齿轮16分别与升降训练板12两侧的直齿条18啮合,第一限位齿轮15和第二限位齿轮16对升降训练板12起限位导向作用,保证升降训练板12可以竖直上下运动,升降训练板12下方设有砝码卡合柱20,砝码卡合柱20下方设有砝码支撑盘21,通过在砝码支撑盘21上放置不同重量的砝码,可以实现不同的训练效果,升降训练板12上部设有足尖支撑台22,升降训练板12下部设有支撑板23,支撑板23两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设有升降螺杆一24和支撑螺杆二25,升降螺杆一24通过螺纹连接设有足跟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肢用运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训练架体、座椅、支撑底板、滑动腔、位移驱动螺杆、驱动轴、主动锥形轮、从动锥形轮和升降训练组件,所述升降训练组件滑动设于训练架体内,所述滑动腔设于训练架体一侧,所述滑动腔上端设有滑槽,所述位移驱动螺杆转动设于滑动腔内,所述从动锥形轮设于位移驱动螺杆上,所述驱动轴转动设于滑动腔顶壁上,所述主动锥形轮设于驱动轴上,所述主动锥形轮和从动锥形轮啮合,所述驱动轴上设有位移驱动摇把,所述座椅设于支撑底板上,所述座椅与支撑底板之间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底板下方设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贯穿滑槽通过螺纹连接设于位移驱动螺杆内;所述升降训练组件包括升降训练板、第一限位轴、第二限位轴、第一限位齿轮和第二限位齿轮,所述训练架体靠近升降训练组件一侧的内侧壁上设有卡嵌凹槽,所述升降训练板后侧壁上设有卡嵌凸起,所述卡嵌凸起卡合滑动设于卡嵌凹槽内,所述升降训练板两侧对称设有两组直齿条,所述升降训练板两端设有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轴和第二限位轴均转动设于训练架体内侧壁上,且所述第一限位轴和第二限位轴对称设于升降训练板两侧,所述第一限位齿轮和第二限位齿轮分别设于第一限位轴和第二限位轴上,所述第一限位齿轮和第二限位齿轮分别与升降训练板两侧的直齿条啮合,所述升降训练板下方设有砝码卡合柱,所述砝码卡合柱下方设有砝码支撑盘,所述升降训练板上部设有足尖支撑台,所述升降训练板下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设有升降螺杆一和支撑螺杆二,所述升降螺杆一通过螺纹连接设有足跟支撑台,所述足跟支撑台另一端下方设有卡合凹槽,所述支撑螺杆二设于卡合凹槽正下方,所述足跟支撑台与足尖支撑台之间设有束紧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用运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训练架体、座椅、支撑底板、滑动腔、位移驱动螺杆、驱动轴、主动锥形轮、从动锥形轮和升降训练组件,所述升降训练组件滑动设于训练架体内,所述滑动腔设于训练架体一侧,所述滑动腔上端设有滑槽,所述位移驱动螺杆转动设于滑动腔内,所述从动锥形轮设于位移驱动螺杆上,所述驱动轴转动设于滑动腔顶壁上,所述主动锥形轮设于驱动轴上,所述主动锥形轮和从动锥形轮啮合,所述驱动轴上设有位移驱动摇把,所述座椅设于支撑底板上,所述座椅与支撑底板之间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底板下方设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贯穿滑槽通过螺纹连接设于位移驱动螺杆内;所述升降训练组件包括升降训练板、第一限位轴、第二限位轴、第一限位齿轮和第二限位齿轮,所述训练架体靠近升降训练组件一侧的内侧壁上设有卡嵌凹槽,所述升降训练板后侧壁上设有卡嵌凸起,所述卡嵌凸起卡合滑动设于卡嵌凹槽内,所述升降训练板两侧对称设有两组直齿条,所述升降训练板两端设有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轴和第二限位轴均转动设于训练架体内侧壁上,且所述第一限位轴和第二限位轴对称设于升降训练板两侧,所述第一限位齿轮和第二限位齿轮分别设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博源,孙争慧,杨晨飞,白欧,徐广艳,
申请(专利权)人:玉溪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