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锦华专利>正文

一种哑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4931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哑铃,包括手柄、以及设置于手柄左右两侧的内径依次增大并套接的第一配重块及第二配重块;第二配重块设置第一通孔;第二配重块与第一配重块套接;第一配重块周向设置第一台阶;第一通孔形成第一止挡环;第一止挡环与第一台阶抵接;第一配重块或第二配重块的表面设置活动限位件;活动限位件的自由端设置第一卡接件;相应的第二配重块或第一配重块的表面设置第二卡接件;活动限位件的自由端与相应的第二配重块或第一配重块的表面抵接;第一卡接件与第二卡接件匹配卡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哑铃可径向增减配重块,哑铃整体长度缩短,便于放置;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配重块结构简单,可批量生产,生产成本低,同时可快速组装,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哑铃
本技术涉及运动健身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现有的哑铃大多都是螺纹固定配重块的结构,配重时先从手柄杆的两端的螺杆拆下锁紧螺母,再卸下或安装配重片,调节好重量后再旋上锁紧螺母,费时费力,较为不便;另外由于手柄杆两端的螺杆始终凸出配重片,使用哑铃时要特别小心,防止碰撞及刮擦,使用安全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
技术介绍
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哑铃。本技术哑铃可径向增减配重块,哑铃整体长度缩短,便于放置;另外,本技术配重块结构简单,可批量生产,快速加工,生产成本低,同时可快速组装,方便实用;此外,本技术哑铃手柄的两端没有凸出配重块的螺杆,可减少地面损伤以及避免人身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哑铃使用的安全性。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哑铃,包括手柄、以及设置于所述手柄左右两侧的内径依次增大并套接的第一配重块及第二配重块;所述第一配重块与所述手柄的端部匹配连接;所述第二配重块的内部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配重块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配重块匹配套接;所述第一配重块远离所述手柄一侧的表面周向设置的第一台阶;所述第一通孔远离所述手柄一侧的末端形成第一止挡环;所述第一止挡环与所述第一台阶抵接;所述第一配重块或所述第二配重块靠近所述手柄一侧的表面设置活动限位件;所述活动限位件的自由端设置第一卡接件;相应的所述第二配重块或所述第一配重块靠近所述手柄的一侧的表面设置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一配重块或所述第二配重块中的所述活动限位件的自由端与相应的所述第二配重块或所述第一配重块靠近所述手柄一侧的表面抵接;所述第一配重块或所述第二配重块中的所述第一卡接件与相应的所述第二配重块或所述第一配重块中的所述第二卡接件匹配卡接。通过第一止挡环与第一台阶的抵接、以及通过活动限位件的自由端与相应的配重块的表面抵接,可实现第二配重块的轴向限位;同时通过第一卡接件与相应的第二卡接件的卡接,可实现第二配重块的径向限位。本技术配重块结构简单,可批量生产,快速加工,生产成本低;同时可快速组装,方便实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配重块靠近所述手柄一侧的表面设置所述活动限位件;所述第二配重块中的所述活动限位件的自由端设置所述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一配重块靠近所述手柄的一侧的表面设置所述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二配重块中的所述活动限位件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配重块靠近所述手柄一侧的表面抵接;所述第二配重块中的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一配重块中的所述第二卡接件匹配卡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配重块的外侧匹配套接第三配重块;所述第三配重块的内部设置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配重块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配重块匹配套接;所述第二通孔远离所述手柄一侧的末端形成第二止挡环;所述第二配重块远离所述手柄一侧的表面周向设置第二台阶;所述第二止挡环与所述第二台阶抵接;所述第三配重块靠近所述手柄一侧的表面设置所述活动限位件;所述第三配重块中的所述活动限位件的自由端设置所述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二配重块靠近所述手柄的一侧的表面设置所述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三配重块中的所述活动限位件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配重块靠近所述手柄一侧的表面抵接;所述第三配重块中的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二配重块中的所述第二卡接件匹配卡接。通过第二止挡环与第二台阶的抵接、以及通过活动限位件的自由端与相应的配重块的表面抵接,可实现第三配重块的轴向限位;同时通过第一卡接件与相应的第二卡接件的卡接,可实现第三配重块的径向限位。第三配重块可作为装饰块套接于第二配重块的外侧,使得哑铃整体更为美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一止挡环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台阶与所述第二止挡环之间分别设置垫圈,可减轻配重块的磨损,同时使得配重块之间更为稳固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活动限位件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一端设置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配重块及所述第三配重块靠近所述手柄一侧的表面分别设置第一沉槽;螺丝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及所述第一沉槽,将所述连接片的一端进行固定,并可绕所述螺丝转动。进一步地,所述螺丝的上端光滑、下端具有螺纹,使得连接片转动自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片另一端的卡点。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配重块及所述第二配重块靠近所述手柄一侧的表面的限位槽。将第一卡接件设置为卡点、第二卡接件设置为限位槽,使得卡接结构更为简单、实用。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分别在所述第一配重块及所述第二配重块靠近所述手柄一侧的表面对向设置;所述第一沉槽与所述第二配重块中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二配重块中的所述限位槽之间的连线成直角。通过如上设置,使得卡点与限位槽卡接时有更多的选择,卡接时更为方便。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的一端设置把手。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为L型,便于活动限位件的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哑铃可径向增减配重块,哑铃整体长度缩短,便于放置;(2)本技术配重块结构简单,可批量生产,快速加工,生产成本低,同时可快速组装,方便实用;(3)本技术哑铃手柄的两端没有凸出配重块的螺杆,可减少地面损伤以及避免人身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哑铃使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哑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哑铃的部分爆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哑铃的另一角度的部分爆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哑铃的第一配重块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哑铃的第一配重块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哑铃的第二配重块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哑铃的第二配重块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1哑铃的第三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1哑铃的活动限位件的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1哑铃的活动限位件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个附图标记的对应的部件名称是:1-手柄;2-第一配重块;21-第一台阶;22-第二沉槽;3-第二配重块;31-第一通孔;32-第一止挡环;33-第二台阶;4-活动限位件;41-第一卡接件;411-卡点;42-连接片;43-第三通孔;44-把手;5-第二卡接件;51-限位槽;6-第三配重块;61-第二通孔;62-第二止挡环;7-垫圈;8-第一沉槽;9-环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所述的内容后,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动或调整,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一种哑铃,如图1~图10所示,包括手柄1、以及设置于所述手柄1左右两侧的内径依次增大并套接的第一配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哑铃,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以及设置于所述手柄(1)左右两侧的内径依次增大并套接的第一配重块(2)及第二配重块(3);所述第一配重块(2)与所述手柄(1)的端部匹配连接;所述第二配重块(3)的内部设置第一通孔(31);所述第二配重块(3)通过所述第一通孔(31)与所述第一配重块(2)匹配套接;所述第一配重块(2)远离所述手柄(1)一侧的表面周向设置的第一台阶(21);所述第一通孔(31)远离所述手柄(1)一侧的末端形成第一止挡环(32);所述第一止挡环(32)与所述第一台阶(21)抵接;所述第一配重块(2)或所述第二配重块(3)靠近所述手柄(1)一侧的表面设置活动限位件(4);所述活动限位件(4)的自由端设置第一卡接件(41);相应的所述第二配重块(3)或所述第一配重块(2)靠近所述手柄(1)的一侧的表面设置第二卡接件(5);所述第一配重块(2)或所述第二配重块(3)中的所述活动限位件(4)的自由端与相应的所述第二配重块(3)或所述第一配重块(2)靠近所述手柄(1)一侧的表面抵接;所述第一配重块(2)或所述第二配重块(3)中的所述第一卡接件(41)与相应的所述第二配重块(3)或所述第一配重块(2)中的所述第二卡接件(5)匹配卡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哑铃,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以及设置于所述手柄(1)左右两侧的内径依次增大并套接的第一配重块(2)及第二配重块(3);所述第一配重块(2)与所述手柄(1)的端部匹配连接;所述第二配重块(3)的内部设置第一通孔(31);所述第二配重块(3)通过所述第一通孔(31)与所述第一配重块(2)匹配套接;所述第一配重块(2)远离所述手柄(1)一侧的表面周向设置的第一台阶(21);所述第一通孔(31)远离所述手柄(1)一侧的末端形成第一止挡环(32);所述第一止挡环(32)与所述第一台阶(21)抵接;所述第一配重块(2)或所述第二配重块(3)靠近所述手柄(1)一侧的表面设置活动限位件(4);所述活动限位件(4)的自由端设置第一卡接件(41);相应的所述第二配重块(3)或所述第一配重块(2)靠近所述手柄(1)的一侧的表面设置第二卡接件(5);所述第一配重块(2)或所述第二配重块(3)中的所述活动限位件(4)的自由端与相应的所述第二配重块(3)或所述第一配重块(2)靠近所述手柄(1)一侧的表面抵接;所述第一配重块(2)或所述第二配重块(3)中的所述第一卡接件(41)与相应的所述第二配重块(3)或所述第一配重块(2)中的所述第二卡接件(5)匹配卡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哑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重块(3)靠近所述手柄(1)一侧的表面设置所述活动限位件(4);所述第二配重块(3)中的所述活动限位件(4)的自由端设置所述第一卡接件(41);所述第一配重块(2)靠近所述手柄(1)的一侧的表面设置所述第二卡接件(5);所述第二配重块(3)中的所述活动限位件(4)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配重块(2)靠近所述手柄(1)一侧的表面抵接;所述第二配重块(3)中的所述第一卡接件(41)与所述第一配重块(2)中的所述第二卡接件(5)匹配卡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哑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重块(3)的外侧匹配套接第三配重块(6);所述第三配重块(6)的内部设置第二通孔(61);所述第三配重块(6)通过所述第二通孔(61)与所述第二配重块(3)匹配套接;所述第二通孔(61)远离所述手柄(1)一侧的末端形成第二止挡环(62);所述第二配重块(3)远离所述手柄(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锦华
申请(专利权)人:吕锦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