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儿科急救增氧呼吸器,包括呼吸管、咬嘴、调节组件、面罩和固定锁紧组件,呼吸管连接有咬嘴,固定锁紧组件设于呼吸管上靠近咬嘴一端,面罩设于固定锁紧组件上,咬嘴设于面罩内,调节组件设于呼吸管上,固定锁紧组件包括上固定卡板、下固定卡板、固定板和锁紧装置,上固定卡板和下固定卡板呈环状设置,上固定卡板和下固定卡板呈上下间隔设置设于呼吸管外壁上,固定板呈环状设置,固定板设于上固定卡板和下固定卡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能够实现调节呼吸管内气流通过量,面罩与呼吸管可拆卸连接方便替换,避免细菌交叉感染,操作简单快捷,省时省力,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的儿科急救增氧呼吸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科急救增氧呼吸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儿科急救增氧呼吸器。
技术介绍
儿童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溺水的情况,儿科患儿抢救时需要医护人员捏住患儿的鼻子,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操作不方便,所以需要专门的呼吸器进行患儿的呼气工作。但是目前儿科急救增氧呼吸器放入儿童口中的呼吸管不易更换,长久使用容易滋生细菌,从而影响到儿童的健康,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儿科急救增氧呼吸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儿科急救增氧呼吸器,能够实现调节呼吸管内气流通过量,面罩与呼吸管可拆卸连接方便替换,避免细菌交叉感染的可能,操作简单快捷,省时省力,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儿科急救增氧呼吸器,包括呼吸管、咬嘴、调节组件、面罩和固定锁紧组件,所述呼吸管连接有咬嘴,所述固定锁紧组件设于呼吸管上靠近咬嘴一端,所述面罩设于固定锁紧组件上,所述咬嘴设于面罩内,所述调节组件设于呼吸管上,所述固定锁紧组件包括上固定卡板、下固定卡板、固定板和锁紧装置,所述上固定卡板和下固定卡板呈环状设置,所述上固定卡板和下固定卡板呈上下间隔设置设于呼吸管外壁上,所述固定板呈环状设置,所述固定板设于上固定卡板和下固定卡板之间,所述面罩靠近呼吸管一端设有卡合件,所述卡合件呈弧形设置,所述卡合件呈180°间隔设置设于面罩靠近呼吸管一端开口处,所述卡合件相互靠近一端设有缺口,所述卡合件与固定板呈旋紧卡合设置,所述固定板两端呈对称设置设有凹槽,所述锁紧装置呈对称设置,所述锁紧装置贯穿卡合件侧壁设于固定板两端的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呼吸管远离咬嘴一端设有固定限位板,所述呼吸管呈贯穿固定限位板设置,固定限位板起到固定呼吸管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旋转板、活动调节板、内固定板和固定调节板,所述内固定板设于呼吸管内,所述内固定板呈环状设置,所述固定调节板设于内固定板内壁上,所述呼吸管侧壁设有弧形开口,所述弧形开口设于内固定板上,所述旋转板旋转插设于呼吸管开口处,所述活动调节板设于旋转板内侧壁上且设于呼吸管弧形开口内,所述旋转板上设有旋转凸起,所述旋转凸起呈贴合呼吸管内壁设置,调节组件实现调节呼吸管内部气流通过通道的大小。进一步地,所述锁紧装置包括旋钮、螺纹杆、限位板和摩擦凸起,所述旋钮设于卡合件外侧,所述螺纹杆一端设于旋钮上,所述螺纹杆另一端贯穿卡合件设于固定板凹槽内,所述螺纹杆另一端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靠近凹槽一侧设有摩擦凸起,摩擦凸起起到螺纹杆一端锁紧在凹槽内的作用,从而实现固定面罩。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调节板呈扇形设置,所述活动调节板呈扇形设置,通过转动活动调节板,活动调节板与固定调节板重叠和分离,实现调节呼吸管内气流通道口的大小。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一种儿科急救增氧呼吸器,通过固定锁紧组件的固定板与面罩的卡合件的旋紧卡合,能够实现面罩和呼吸管的可拆卸旋紧卡合,并通过锁紧装置稳固固定锁紧;咬嘴和呼吸面罩的共同设置,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供氧需求方式;通过调节组件实现调节呼吸管内径供氧通道的大小,实现气流调节气流通过量,本装置能够实现调节呼吸管内气流通过量,面罩与呼吸管可拆卸连接方便替换,避免细菌交叉感染的可能,操作简单快捷,省时省力,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一种儿科急救增氧呼吸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儿科急救增氧呼吸器的呼吸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儿科急救增氧呼吸器的面罩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儿科急救增氧呼吸器的旋转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儿科急救增氧呼吸器的内固定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儿科急救增氧呼吸器的锁紧装置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1、摩擦凸起,2、呼吸管,3、咬嘴,4、调节组件,5、面罩,6、固定锁紧组件,7、上固定卡板,8、下固定卡板,9、固定板,10、锁紧装置,11、卡合件,12、凹槽,13、旋转板、14、活动调节板、15、内固定板,16、固定调节板,17、弧形开口,18、旋转凸起,19、旋钮,20、螺纹杆,21、限位板,22、固定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如图1-6所示,一种儿科急救增氧呼吸器,它包括呼吸管2、咬嘴3、调节组件4、面罩5和固定锁紧组件6,所述呼吸管2连接有咬嘴3,所述固定锁紧组件6设于呼吸管2上靠近咬嘴3一端,所述面罩5设于固定锁紧组件6上,所述咬嘴3设于面罩5内,所述调节组件4设于呼吸管2上,所述固定锁紧组件6包括上固定卡板7、下固定卡板8、固定板9和锁紧装置10,所述上固定卡板7和下固定卡板8呈环状设置,所述上固定卡板7和下固定卡板8呈上下间隔设置设于呼吸管2外壁上,所述固定板9呈环状设置,所述固定板9设于上固定卡板7和下固定卡板8之间,所述面罩5靠近呼吸管2一端设有卡合件11,所述卡合件11呈弧形设置,所述卡合件11呈180°间隔设置设于面罩5靠近呼吸管2一端开口处,所述卡合件11相互靠近一端设有缺口,所述卡合件11与固定板9呈旋紧卡合设置,所述固定板9两端呈对称设置设有凹槽12,所述锁紧装置10呈对称设置,所述锁紧装置10贯穿卡合件11侧壁设于固定板9两端的凹槽12内。其中,所述呼吸管2远离咬嘴3一端设有固定限位板22,所述呼吸管2呈贯穿固定限位板22设置,固定限位板22起到固定呼吸管2的作用;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旋转板13、活动调节板14、内固定板15和固定调节板16,所述内固定板15设于呼吸管2内,所述内固定板15呈环状设置,所述固定调节板16设于内固定板15内壁上,所述呼吸管2侧壁设有弧形开口17,所述弧形开口17设于内固定板15上,所述旋转板13旋转插设于呼吸管2开口处,所述活动调节板14设于旋转板13内侧壁上且设于呼吸管2弧形开口17内,所述旋转板13上设有旋转凸起18,所述旋转凸起18呈贴合呼吸管2内壁设置,调节组件4实现调节呼吸管2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科急救增氧呼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呼吸管、咬嘴、调节组件、面罩和固定锁紧组件,所述呼吸管连接有咬嘴,所述固定锁紧组件设于呼吸管上靠近咬嘴一端,所述面罩设于固定锁紧组件上,所述咬嘴设于面罩内,所述调节组件设于呼吸管上,所述固定锁紧组件包括上固定卡板、下固定卡板、固定板和锁紧装置,所述上固定卡板和下固定卡板呈环状设置,所述上固定卡板和下固定卡板呈上下间隔设置设于呼吸管外壁上,所述固定板呈环状设置,所述固定板设于上固定卡板和下固定卡板之间,所述面罩靠近呼吸管一端设有卡合件,所述卡合件呈弧形设置,所述卡合件呈180°间隔设置设于面罩靠近呼吸管一端开口处,所述卡合件相互靠近一端设有缺口,所述卡合件与固定板呈旋紧卡合设置,所述固定板两端呈对称设置设有凹槽,所述锁紧装置呈对称设置,所述锁紧装置贯穿卡合件侧壁设于固定板两端的凹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科急救增氧呼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呼吸管、咬嘴、调节组件、面罩和固定锁紧组件,所述呼吸管连接有咬嘴,所述固定锁紧组件设于呼吸管上靠近咬嘴一端,所述面罩设于固定锁紧组件上,所述咬嘴设于面罩内,所述调节组件设于呼吸管上,所述固定锁紧组件包括上固定卡板、下固定卡板、固定板和锁紧装置,所述上固定卡板和下固定卡板呈环状设置,所述上固定卡板和下固定卡板呈上下间隔设置设于呼吸管外壁上,所述固定板呈环状设置,所述固定板设于上固定卡板和下固定卡板之间,所述面罩靠近呼吸管一端设有卡合件,所述卡合件呈弧形设置,所述卡合件呈180°间隔设置设于面罩靠近呼吸管一端开口处,所述卡合件相互靠近一端设有缺口,所述卡合件与固定板呈旋紧卡合设置,所述固定板两端呈对称设置设有凹槽,所述锁紧装置呈对称设置,所述锁紧装置贯穿卡合件侧壁设于固定板两端的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急救增氧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管远离咬嘴一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呼吸管呈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得苹,安雪,陈余,
申请(专利权)人:陈得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