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污泥分离用旋流分离器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1432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泥分离用旋流分离器及其使用方法,所述旋流分离器包括上部的筒体段,下部的锥体段和顶部的溢流段;锥体段包括上部锥体段和下部锥体段,所述锥体段内部包括凸起颗粒;所述溢流段顶部设置有溢流口,所述筒体段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溢流段插入所述筒体段;所述下部锥体段下部设置有底流口;所述旋流器的直径为40mm~200mm、锥角为2°~6°,所述溢流段、筒体段和锥体段的直径和锥角依次变小,角锥比为0.4~0.6;旋分后溢流污泥和底流污泥的排放和回流,形成了双污泥和双泥龄,满足了生物除磷的短泥龄和生物除氮的长泥龄,同时通过回流可以保持生化单元高的污泥浓度和微生物活性,强化生物除氮和除磷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分离用旋流分离器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生物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污泥分离用旋流分离器及其使用方法,所述污泥为低密度差粘性生物颗粒。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行业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迅速发展,如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率从1998年的不足16.2%飙升至2017年底的95.0%,环境效益显著。在我国污水事业发展过程中,“重水轻泥”问题突出,对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重视不够、投资不足,造成大量的城镇污泥未得到有效处置,污泥问题凸显;据统计,我国2018年上半年(1月-6月)城镇污泥年产量约为1800万吨(80%含水率)。因此,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特别是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效率,从源头上减少产生富营养化问题的污染物变得至关重要。城镇污水处理过程中,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投加活性炭,硅藻土,沸石等粉末载体,构建悬浮生长和附着粉末载体生长“双泥”共生的微生物系统;可以大幅增加生化单元的微生物量和微生物活性,提高污水生物脱氮除磷能力,是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由于附着粉末载体形成的生物颗粒污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分离用旋流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的筒体段(1),下部的锥体段(2)和顶部的溢流段(3);所述锥体段(2)包括上部锥体段(7)和下部锥体段(8),所述锥体段(2)内部包括凸起颗粒(9);所述溢流段(3)顶部设置有溢流口(5),所述筒体段(1)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4);所述溢流段(3)插入所述筒体段(1);所述下部锥体段(8)下部设置有底流口(6);/n所述旋流器的直径为40mm~200mm、锥角为2°~6°,所述溢流段(3)、筒体段(1)和锥体段(2)的直径和锥角依次变小,角锥比为0.4~0.6;/n所述溢流段(3)插入所述筒体段(1)的深度为所述旋流器直径的0.3倍~0.5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分离用旋流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的筒体段(1),下部的锥体段(2)和顶部的溢流段(3);所述锥体段(2)包括上部锥体段(7)和下部锥体段(8),所述锥体段(2)内部包括凸起颗粒(9);所述溢流段(3)顶部设置有溢流口(5),所述筒体段(1)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4);所述溢流段(3)插入所述筒体段(1);所述下部锥体段(8)下部设置有底流口(6);
所述旋流器的直径为40mm~200mm、锥角为2°~6°,所述溢流段(3)、筒体段(1)和锥体段(2)的直径和锥角依次变小,角锥比为0.4~0.6;
所述溢流段(3)插入所述筒体段(1)的深度为所述旋流器直径的0.3倍~0.55倍;
所述溢流口(5)的直径为所述旋流器直径的0.3倍~0.5倍;
所述进料口(4)为长方形,所述长方形面积为A,所述长方形的长边同旋流器器壁相平行进入旋流器,所述进料口(4)的尺寸用等效直径d表述,所述所述进料口的等效直径d为所述旋流器直径的0.2倍~0.4倍,以渐开线的方式与所述旋流器连接;
所述底流口(6)的直径为所述旋流器直径的0.15倍~0.25倍;
所述凸起颗粒(9)按从所述溢流口(5)至所述底流口(6)方向逐段变小,布置逐段变密,布置密度为20万个/m2~40万个/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分离用旋流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颗粒(9)为硬质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的,以内衬方式贴入所述下部的锥体段(2)内表面;所述凸起颗粒(9)为半球形,直径为2mm~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分离用旋流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段(1)的直径为120mm,高度为220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晓虎柴晓利武博然赵风斌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