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用硅橡胶注射器滴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425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婴儿用硅橡胶注射器滴头,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奶嘴底座,所述奶嘴底座的下表面设置有橡胶奶嘴,所述筒体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筒体内壁的右侧面与连接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外均卡接有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齿轮、转动把、第二阀门、链条、第一阀门、连接管和药杯,从而可以通过连接管将药杯里的药液抽入到筒体内,从而完成对药液的补充,且补充过程简单方便,而且不需要将橡胶奶嘴取出,从而避免了使用者在对药物补充时需要多次采用强硬的方法取出橡胶奶嘴而给婴儿带来痛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儿用硅橡胶注射器滴头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婴儿用硅橡胶注射器滴头。
技术介绍
由于婴儿的认知能力较差,所以当儿童生病需要吃药时往往不会配合家长或者医护人员进行喂药,一般的喂药方式都是直接使用注射器进行给药,为了降低婴儿的抗拒程度,往往会在注射器的一端设置一个奶嘴使用,但是注射器的空间较小,当儿童已经习惯了奶嘴时,使用者还需要将其取出再抽取药物之后继续喂药,当药量较多时还需要使用者重复上述步骤多次,较为麻烦,并且多次强硬的取出奶嘴还会使婴儿难过并啼哭,因此,研究一种婴儿用硅橡胶注射器滴头对婴儿进行喂药具有较大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婴儿用硅橡胶注射器滴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婴儿用硅橡胶注射器滴头,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奶嘴底座,所述奶嘴底座的下表面设置有橡胶奶嘴,所述筒体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筒体内壁的右侧面与连接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外均卡接有齿轮,两个所述齿轮通过同一个链条传动连接,上方所述齿轮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设置在药杯内,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上表面设置有连接杆。优选的,所述橡胶奶嘴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出药孔。。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筒体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借力环。优选的,所述第一阀门为开启状态,所述第二阀门为关闭状态。>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为软管,两个所述齿轮的直径相同。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外卡接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设置在药杯内,所述橡胶塞内设置有单向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齿轮、转动把、第二阀门、链条、第一阀门、连接管和药杯,当需要对药液进行补充时,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把转动上方的齿轮和第二阀门,使得第二阀门开启,同时上方的齿轮可以通过链条带动下方的齿轮转动,使得下方的齿轮可以带动第一阀门转动并关闭,此时使用者再通过拉环向上拉动连接杆和活塞,从而可以通过连接管将药杯里的药液抽入到筒体内,从而完成对药液的补充,且补充过程简单方便,而且不需要将橡胶奶嘴取出,从而避免了使用者在对药物补充时需要多次采用强硬的方法取出橡胶奶嘴而给婴儿带来痛苦的问题。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橡胶塞和单向管,使得橡胶塞可以放置到药杯内并对药杯进行封闭,从而避免了药杯放置不稳而导致药液流出的情况,而单向管的设置可以保障连接管对药液的吸取工作,避免了由于药杯全密封而导致药液难以抽出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婴儿用硅橡胶注射器滴头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婴儿用硅橡胶注射器滴头中筒体左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婴儿用硅橡胶注射器滴头中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筒体;2、奶嘴底座;3、橡胶奶嘴;4、第一阀门;5、连接管;6、第二阀门;7、齿轮;8、链条;9、转动把;10、橡胶塞;11、药杯;12、活塞;13、连接杆;14、拉环;15、借力环;16、出药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婴儿用硅橡胶注射器滴头,包括筒体1,筒体1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奶嘴底座2,通过设置奶嘴底座2,从而方便了橡胶奶嘴3与筒体1之间的连接,奶嘴底座2的下表面设置有橡胶奶嘴3,通过设置橡胶奶嘴3,使得橡胶奶嘴3能减少婴儿的恐惧感,使婴儿更加易于接受,通过螺纹连接的奶嘴底座2安装和拆卸方便,清洗后能重复使用,在使用时更加便利,适合推广使用,筒体1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一阀门4,筒体1内壁的右侧面与连接管5的一端相连通,通过设置第一阀门4,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第一阀门4来关闭筒体1与橡胶奶嘴3之间的连通状态,连接管5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二阀门6,通过设置第二阀门6,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第二阀门6来调节连接管5与筒体1之间的连通状态,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6外均卡接有齿轮7,两个齿轮7通过同一个链条8传动连接,通过设置两个齿轮7和链条8,使得某一个齿轮7转动时可以通过链条8带动另一个齿轮7转动,从而便于了动力的传递,上方齿轮7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把9,通过设置转动把9,且转动把9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防滑凸块,增大了使用者手指与转动把9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使用者通过转动把9转动齿轮7更加方便省力,连接管5的一端设置在药杯11内,筒体1内设置有活塞12,活塞12的上表面设置有连接杆13,通过设置活塞12,使得活塞12向下移动时可以将药液挤出橡胶奶嘴3。下面具体说一下其中部分结构的具体设置和作用。如图1所示,橡胶奶嘴3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出药孔16,通过设置设置多个出药孔16,从而可以分散药液的出口,避免了药液直接由一个部位被吮吸出来而容易呛到婴儿的问题,第一阀门4为开启状态,第二阀门6为关闭状态,通过设置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6的开启状态不同,使得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6同时转动,第一阀门4转动到关闭状态时,第二阀门6则为开启状态,连接管5为软管,通过将连接管5设置为软管,使得使用者可以随意移动筒体1的位置,两个齿轮7的直径相同,通过将两个齿轮7的直径相同,使得两个齿轮7转动时带动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6的转动角度相同,连接管5外卡接有橡胶塞10,橡胶塞10设置在药杯11内,橡胶塞10内设置有单向管,通过设置橡胶塞10和单向管,使得橡胶塞10可以放置到药杯11内并对药杯11进行封闭,从而避免了药杯11放置不稳而导致药液流出的情况,而单向管的设置可以保障连接管5对药液的吸取工作,避免了由于药杯11全密封而导致药液难以抽出的情况。如图2所示,述连接杆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拉环14,筒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借力环15,通过设置两个借力环15和拉环14,使得使用者对连接杆13和活塞12的控制更加方便。本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当需要对药液进行补充时,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把9转动上方的齿轮7和第二阀门6,使得第二阀门6开启,同时上方的齿轮7可以通过链条8带动下方的齿轮7转动,使得下方的齿轮7可以带动第一阀门4转动并关闭,此时使用者再通过拉环14向上拉动连接杆13和活塞12,从而可以通过连接管5将药杯11里的药液抽入到筒体1内,从而完成对药液的补充,当需要对婴儿继续喂药时,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把9反向转动上方的齿轮7和第二阀门6,使得第二阀门6关闭,同时上方的齿轮7可以通过链条8带动下方的齿轮7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儿用硅橡胶注射器滴头,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奶嘴底座(2),所述奶嘴底座(2)的下表面设置有橡胶奶嘴(3),所述筒体(1)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一阀门(4),所述筒体(1)内壁的右侧面与连接管(5)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连接管(5)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二阀门(6),所述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6)外均卡接有齿轮(7),两个所述齿轮(7)通过同一个链条(8)传动连接,上方所述齿轮(7)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把(9),所述连接管(5)的一端设置在药杯(11)内,所述筒体(1)内设置有活塞(12),所述活塞(12)的上表面设置有连接杆(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用硅橡胶注射器滴头,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奶嘴底座(2),所述奶嘴底座(2)的下表面设置有橡胶奶嘴(3),所述筒体(1)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一阀门(4),所述筒体(1)内壁的右侧面与连接管(5)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连接管(5)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二阀门(6),所述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6)外均卡接有齿轮(7),两个所述齿轮(7)通过同一个链条(8)传动连接,上方所述齿轮(7)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把(9),所述连接管(5)的一端设置在药杯(11)内,所述筒体(1)内设置有活塞(12),所述活塞(12)的上表面设置有连接杆(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用硅橡胶注射器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奶嘴(3)的下表面开设有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平卢金淼王广飞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