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瘫痪病人的医疗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1395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瘫痪病人的医疗辅助装置,包括水平部和垂直部,水平部和垂直部垂直固定设置,水平部固定在床上,垂直部抵靠在患者脚部;水平部和垂直部的垂足位置设置有凹槽,凹槽对应脚后跟位置;水平部上设置有软垫,软垫采用硬质海绵;垂直部上设置有抵靠块和抵靠组,抵靠块通过抵靠组固定在垂直部上,抵靠组包括调节柱、限位板和弹性件,垂直部内设置有放置槽,限位板和弹性件设置于放置槽内,限位板固定在调节柱上,且设置在调节柱的中段位置,弹性件设置在限位板和放置槽槽底之间,调节柱与抵靠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垂直部抵靠在患者脚部,从而对患者脚部提供抵靠力,避免患者形成足下垂,从而保证患者的康复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瘫痪病人的医疗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瘫痪病人的医疗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脑溢血、中风患者、脊髓损伤患者以及老年人的增加,客观上使瘫痪和长期瘫痪的病人也相应增加;由于脑溢血、中风、脊髓损伤等病情,使很多患者需要长期卧床进行治疗;病人如果长时间保持固定的躺姿,易导致病人腿部、腰部劳累,易致下肢肢体肿胀及静脉血栓形成,同时也易于产生足下垂,影响患者康复。鉴于上述缺陷,本技术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瘫痪病人的医疗辅助装置,包括水平部和垂直部,所述水平部和所述垂直部垂直固定设置,所述水平部固定在床上,所述垂直部抵靠在患者脚部。较佳的,所述水平部和所述垂直部的垂足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对应脚后跟位置。较佳的,所述水平部上设置有软垫,所述软垫采用硬质海绵。较佳的,所述垂直部上设置有抵靠块和抵靠组,所述抵靠块通过所述抵靠组固定在所述垂直部上,所述抵靠组包括调节柱、限位板和弹性件,所述垂直部内设置有放置槽,所述限位板和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限位板固定在所述调节柱上,且设置在所述调节柱的中段位置,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限位板和所述放置槽槽底之间,所述调节柱与所述抵靠块连接。较佳的,所述放置槽的槽口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封板,所述调节柱穿过所述封板上的连接孔与所述抵靠块连接。较佳的,所述弹性件设置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调节柱上,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放置槽槽底接触,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板接触。较佳的,所述抵靠块设置为固定有弧形海绵块的平板结构。较佳的,所述放置槽横截面和所述限位板横截面的形状相同。较佳的,所述放置槽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和所述调节柱的轴线方向平行。较佳的,所述水平部设置有第一调节部,所述垂直部设置有第二调节部,所述第一调节部调节所述垂直部的水平位置,所述第二调节部调节所述抵靠部的高度位置。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所述垂直部抵靠在患者脚部,从而对患者脚部提供抵靠力,避免患者形成足下垂,从而保证患者的康复状态;2,本技术通过所述第一调节部设置,可调节所述垂直部的水平位置,从而便于将所述垂直部调节抵靠在患者的脚部,同时使患者脚后跟设置于所述凹槽内;通过所述第二调节部的设置,调节所述抵靠部高度,在所述凹槽对患者脚后跟的定位作用下,将所述抵靠部调节至前脚掌位置处,从而对患者脚部提供有效抵靠力,从而避免患者形成足下垂,有利于患者的康复。附图说明图1为所述用于瘫痪病人的医疗辅助装置的结构视图;图2为所述抵靠部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所述抵靠部的结构正视图;图4为所述水平部的结构视图;图5为所述垂直部的结构视图。图中数字表示:1-水平部;2-垂直部;3-凹槽;4-抵靠部;11-滑轨;12-移动块;13-安装板;14-连接板;21-放置槽;22-封板;23-导向槽;24-丝杆;25-螺母块;26-设置块;27-调节腔;41-抵靠块;42-调节柱;43-限位板;44-弹性件;45-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图1为所述用于瘫痪病人的医疗辅助装置的结构视图;本技术所述用于瘫痪病人的医疗辅助装置包括水平部1和垂直部2,所述水平部1和所述垂直部2垂直固定设置,所述水平部1固定在床上,所述垂直部2抵靠在患者脚部,从而对患者脚部提供抵靠力,避免患者形成足下垂,从而保证患者的康复状态。所述水平部1和所述垂直部2的垂足位置设置有凹槽3,所述凹槽3对应脚后跟位置,从而保证所述用于瘫痪病人的医疗辅助装置对患者脚部的固定。所述水平部1上设置有软垫,所述软垫采用硬质海绵,从而便于患者腿部在所述水平部1上的放置。肢体放置于所述软垫上,可以起到抬高患肢的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回心血量,减轻肢体肿胀,预防深静脉血栓。较佳的,所述垂直部2上设置有抵靠部4。如图2和图3所示,图2为所述抵靠部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所述抵靠部的结构正视图;所述抵靠部4包括抵靠块41和抵靠组,所述抵靠块41通过所述抵靠组固定在所述垂直部2上,所述抵靠块41设置为固定有弧形海绵块的平板结构,所述抵靠组包括调节柱42、限位板43和弹性件44,所述垂直部2内设置有放置槽21,所述放置槽21的槽口位置处设置有封板22,所述封板22固定于所述放置槽21的槽口上,从而实现所述放置槽21的密封状态。所述封板22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调节柱42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抵靠块41的所述平板连接,所述限位板43固定在所述调节柱42上,一般设置在所述调节柱42的中段位置,所述弹性件44设置在所述限位板43和所述放置槽21槽底之间,所述限位板43和所述封板22限制所述调节柱42的移动程度。较佳的,所述弹性件44设置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调节柱42上,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放置槽21槽底接触,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板43接触,使所述弹簧为所述放置槽21和所述限位板43提供弹性斥力,从而可对所述抵靠块41提供推力,实现对患者脚部的弹性抵靠。一般的,所述调节柱42可设置为对称设置的两个,保证推力平稳。较佳的,所述放置槽21横截面和所述限位板43横截面的形状相同,从而所述限位板43在所述放置槽21水平移动时更加平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放置槽21横截面设置为矩形,所述限位板43同样设置为矩形。较佳的,所述放置槽21上设置有导向槽23,所述限位板43上设置有滑块45,所述滑块45设置在所述导向槽23内,所述导向槽23的延伸方向和所述调节柱42的轴线方向平行,当所述限位板43在所述放置槽21水平移动,所述滑块45在所述导向槽23内滑动,从而对所述限位板43的移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保证推力稳定。实施例二所述水平部1设置有第一调节部,所述垂直部2设置有第二调节部,所述第一调节部调节所述垂直部2的水平位置,所述第二调节部调节所述抵靠部4的高度位置,从而可对不同患者进行适应调节。如图4所示,图4为所述水平部的结构视图;具体的,所述第一调节部包括滑轨11和移动块12,所述移动块12设置在所述滑轨11上,所述移动块12可在所述滑轨11上自由滑动。所述水平部1包括安装板13和连接板14,所述滑轨11固定在所述安装板13上,所述安装板13固定在床上,所述连接板14固定在所述移动块12上,所述连接板14固定在所述垂直部2上。通过所述移动块12在所述滑轨11上的自由移动,从而可调节所述垂直部2的水平位置。较佳的,所述移动块12设置有锁紧孔,所述锁紧孔内设置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和所述锁紧孔螺纹连接,所述锁紧螺栓的端部设置有橡胶块,所述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瘫痪病人的医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部和垂直部,所述水平部和所述垂直部垂直固定设置,所述水平部固定在床上,所述垂直部抵靠在患者脚部;/n所述水平部和所述垂直部的垂足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对应脚后跟位置;/n所述水平部上设置有软垫,所述软垫采用硬质海绵;/n所述垂直部上设置有抵靠块和抵靠组,所述抵靠块通过所述抵靠组固定在所述垂直部上,所述抵靠组包括调节柱、限位板和弹性件,所述垂直部内设置有放置槽,所述限位板和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限位板固定在所述调节柱上,且设置在所述调节柱的中段位置,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限位板和所述放置槽槽底之间,所述调节柱与所述抵靠块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瘫痪病人的医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部和垂直部,所述水平部和所述垂直部垂直固定设置,所述水平部固定在床上,所述垂直部抵靠在患者脚部;
所述水平部和所述垂直部的垂足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对应脚后跟位置;
所述水平部上设置有软垫,所述软垫采用硬质海绵;
所述垂直部上设置有抵靠块和抵靠组,所述抵靠块通过所述抵靠组固定在所述垂直部上,所述抵靠组包括调节柱、限位板和弹性件,所述垂直部内设置有放置槽,所述限位板和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限位板固定在所述调节柱上,且设置在所述调节柱的中段位置,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限位板和所述放置槽槽底之间,所述调节柱与所述抵靠块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瘫痪病人的医疗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的槽口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封板,所述调节柱穿过所述封板上的连接孔与所述抵靠块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翠翠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