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照明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照明装置,包括通过升降组件连接于照明支撑件下部的照明桥板,且照明桥板的一侧可移动连接照明支撑件的一侧;照明桥板的底部通过位移组件连接滑块,滑块包括呈15~50度倾斜角的两个置物侧,两个置物侧的底端相互靠近,两个置物侧上均固接调节组件;滑块还包括穿设销轴的铰接端,铰接端铰接照明组件;照明组件包括两个通过销轴铰接的照明壳体,每个照明壳体均包括弯曲端和调节端,调节端连接调节组件,弯曲端上设有若干个照明灯头,两个弯曲端组合呈倒U型。借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人体面部特征设计照明灯,是照明灯能够照亮人体整个面部,方便医生对患者面部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检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神经内科护理用照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面部神经麻痹又称“面部表情肌无力”、“面瘫”。是面神经麻痹的明确体征。望诊病人面部表情肌肉不能自主运动,扬眉而额部没有皱纹,闭眼眼睑不能闭合,闭嘴患侧口角下垂,鼓腮口角漏气,露齿时患侧鼻唇沟消失,笑一笑时口角歪向健侧等,触摸时患侧肌肉松弛,即为面部神经麻痹。在治疗面部麻痹时,特别是关系到面部的神经治疗,需要医护人员能够观看清晰仔细,因此需要用到照明灯,现有的医护照明设备其安装高度较高,这样使得照明范围较广,无法对局部进行强光照明,因此不利于医护人员进行清晰查看治疗。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照明装置,其根据人体面部特征设计照明灯,使照明灯能够近距离照亮人体整个面部,方便医生对患者面部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检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照明装置,包括通过升降组件连接于照明支撑件下部的照明桥板,且所述照明桥板的一侧可移动连接所述照明支撑件的一侧。所述照明桥板的底部通过位移组件连接滑块,所述滑块包括呈15~50度倾斜角的两个置物侧,两个所述置物侧的底端相互靠近,两个所述置物侧上均固接调节组件;所述滑块还包括设置于置物侧底部的铰接端,所述铰接端铰接照明组件。所述照明组件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照明壳体,每个所述照明壳体均包括弯曲端和调节端,所述调节端连接所述调节组件,所述弯曲端上设有若干个照明灯头;通过调节组件完成弯曲端之间的距离调整。两个弯曲端组合呈倒U型,使照明灯头能够照到患者的上脸部和两侧脸部。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部穿过所述照明支撑件连接第一电机,所述转动杆的下部螺纹套接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固接所述照明桥板。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的外部还套接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固定于所述照明支撑件的底部,且所述固定套的下部套接所述升降杆。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杆的外侧中部还设有限位块。进一步的,所述位移组件包括固接于所述照明桥板底部的滑槽和固接于所述滑块上面的滑轨,所述滑轨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的内部,所述滑轨连接第一气缸的活塞轴。进一步的,所述位移组件包括固接于所述照明桥板底部的齿轮座,所述齿轮座中转动连接齿轮,所述齿轮与固接于所述滑块上面的齿条相互啮合;所述位移组件还包括固接于所述照明桥板底部的滑槽和固接于所述滑块上面的滑轨。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调节组件均为第二气缸,两个所述第二气缸分别固接于所述置物侧上,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轴分别连接所述调节端。进一步的,所述照明装置上还设置喷洒组件,所述喷洒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照明桥板上面的依次连接的雾化器、加热器、微型泵和护理液盒,所述喷洒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弯曲端上的若干个喷雾头;所述弯曲端的内部通过隔板形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上设置所述喷雾头,所述第二腔室上设置所述照明灯头。进一步的,所述照明桥板的一侧固接移动轴,所述移动轴通过移动轮可移动连接移动轨道,所述移动轨道固接所述照明支撑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照明装置,通过设置照明桥板,照明桥板通过升降组件连接照明支撑件下部,通过升降组件实现照明桥板以及其下部机构的高度调节;照明桥板的底部通过位移组件连接滑块,通过位移组件实现滑块以及其下部机构的左右调节;滑块包括呈15~50度倾斜角的两个置物侧,两个置物侧的底端相互靠近,两个置物侧上均固接调节组件;滑块还包括铰接端,铰接端铰接照明组件;照明组件包括两个照明壳体,每个照明壳体均包括弯曲端和调节端,调节端连接调节组件,弯曲端上设有若干个照明灯头,两个弯曲端组合呈倒U型;通过调节组件调节两个弯曲端之间的距离,使弯曲端靠近用户的脸部,由于弯曲端整体呈倒U型,因此,照明灯头能够照到患者的上脸部和两侧脸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根据人体面部特征设计照明灯,使照明灯能够近距离照亮人体整个面部,方便医生对患者面部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检查。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照明桥板的B向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滑块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弯曲端的A-A向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底座,2-竖向支架,21-横向支架;3-转动杆,31-第一电机,32-升降杆,33-固定套,34-限位块;4-照明桥板,41-雾化器,42-加热器,43-微型泵,44-护理液盒,45-移动轴,46-移动轮,47-移动轨道;5-滑槽,51-滑轨,52-第一气缸,53-齿轮,54-齿条,55-第二电机,56齿轮座;6-滑块,61-置物侧,62-铰接端;7-第二气缸,8-弯曲端,81-调节端,82-第一腔室,83-第二腔室,84-喷雾头,85-照明灯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照明装置,包括照明支撑件,照明支撑件通过升降组件连接照明桥板4,照明桥板4的一侧固接移动轴45,移动轴45通过移动轮46可移动连接移动轨道47,移动轨道47固接照明支撑件;照明桥板4的底部通过位移组件连接滑块6,参见图3,滑块6包括呈15~50度的倾斜角的两个置物侧61,还包括穿设销轴的铰接端62,两个置物侧61的底端相互靠近,两个置物侧61上均固接调节组件,铰接端62铰接照明组件,照明组件包括两个通过销轴铰接的照明壳体,每个照明壳体均包括弯曲端8和调节端81,调节端81连接上述调节组件,弯曲端8上设有若干个照明灯头85;本专利技术中,两个弯曲端8组合呈倒U型。照明支撑件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部固接竖向支架2,竖向支架2固接移动轨道47;竖向支架2的顶部固接横向支架21,横向支架21通过升降组件连接照明桥板4。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中,升降组件包括转动杆3,转动杆3的顶部穿过横向支架21后连接设置于横向支架21上的第一电机31,第一电机31用于驱动转动杆3旋转,转动杆3的外部设有外螺纹,且转动杆3的下部螺纹套接升降杆32,升降杆32固接照明桥板4。当第一电机31工作时,转动杆3转动,由于升降杆32固接照明桥板4,照明桥板4通过移动轴45上下移动连接于移动轨道47,移动轨道47固接竖向支架2,因此,转动杆3转动时,升降杆32能够相对于转动杆3进行上下移动,照明桥板4和其下部所连接的其他机构都能够进行上下移动,此过程中,移动轴45通过移动轮46在移动轨道47中上下移动。为了提高整个装置的美观性,转动杆3的外部还套接固定套33,固定套33固定于横向支架21的底部,且固定套33的下部套接升降杆32。当升降杆32相对于转动杆3进行上下移动时,转动杆3始终位于固定套33的内部。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升降杆32的外侧中部还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升降组件连接于照明支撑件下部的照明桥板,且所述照明桥板的一侧可移动连接所述照明支撑件的一侧;/n所述照明桥板的底部通过位移组件连接滑块,所述滑块包括呈15~50度倾斜角的两个置物侧,两个所述置物侧的底端相互靠近,两个所述置物侧上均固接调节组件;所述滑块还包括设置于置物侧底部的铰接端,所述铰接端铰接照明组件;/n所述照明组件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照明壳体,每个所述照明壳体均包括弯曲端和调节端,所述调节端连接所述调节组件,所述弯曲端上设有若干个照明灯头;通过调节组件完成弯曲端之间的距离调整;/n两个弯曲端组合呈倒U型,使照明灯头能够照到患者的上脸部和两侧脸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升降组件连接于照明支撑件下部的照明桥板,且所述照明桥板的一侧可移动连接所述照明支撑件的一侧;
所述照明桥板的底部通过位移组件连接滑块,所述滑块包括呈15~50度倾斜角的两个置物侧,两个所述置物侧的底端相互靠近,两个所述置物侧上均固接调节组件;所述滑块还包括设置于置物侧底部的铰接端,所述铰接端铰接照明组件;
所述照明组件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照明壳体,每个所述照明壳体均包括弯曲端和调节端,所述调节端连接所述调节组件,所述弯曲端上设有若干个照明灯头;通过调节组件完成弯曲端之间的距离调整;
两个弯曲端组合呈倒U型,使照明灯头能够照到患者的上脸部和两侧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内科护理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部穿过所述照明支撑件连接第一电机,所述转动杆的下部螺纹套接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固接所述照明桥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神经内科护理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的外部还套接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固定于所述照明支撑件的底部,且所述固定套的下部套接所述升降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神经内科护理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的外侧中部还设有限位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华,张爱霞,王庆阳,
申请(专利权)人:寿光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