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止血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7913771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菌止血膜及其制备和应用,所述抗菌止血膜以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胶原和盐酸小檗碱作为原料,通过添加保湿剂和雾化添加氯化钙小液滴作为交联剂制备出生物复合止血膜,所述的止血膜对局部大面积创伤快速止血,防止伤口细菌感染;生物相容性好,不溶血,快速高效降解,不影响伤口愈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止血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盐酸小檗碱的抗菌止血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相关应用。专利技术背景皮肤是人体抵御外界刺激和损伤的第一道屏障,无时无刻都会有人因为机械损伤、烧伤、手术和战争等引起皮肤受损,这些伤口往往伴有出血和细菌感染。血液的流失会导致人体的一系列系统反应,甚至休克和死亡,有将近一半的外伤受害者是由于不可控出血造成的。伤口感染是病原体微生物通过伤口侵入人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引起人体局部变化或者全身中毒的病理反应。因此,预防出血死亡的关键在于安全有效的快速止血。随着时代的发展,止血的材料与方式层出不穷。古代中国人用捣碎的草本植物纤维敷在伤口,再用布条包扎进行压迫止血;古埃及人运用蜂蜡、大麦和油脂的混合物作来用于止血;古印度人曾运用红砂和动物毛皮的混合物来用于止血,以上此类混合物的天然弊端在于无法自然降解并且容易导致感染等。中世纪前的西方国家,有灼烧伤口止血的方法,伤口的碳化能快速的结痂,并且高温能有效的灭菌。虽然止血效果和抗感染效果颇为不错,但是使用时给予人极大的痛苦,且伤口愈合后会留疤。中国近代,随着人们对医用止血剂认知的提高,中药止血剂配方中增添了许多的外伤特效药,如金疮药、云南白药等。西方工业革命后,沸石也一度成为军事和工业医疗止血的新宠。科技文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止血机理的深入研究,提高了对止血材料的要求,人工化学合成的α-氰基丙烯酸酯类(PLA)和聚乙二醇类(PEG)类材料能快速形成高粘性胶体,堵塞血管,达到有效止血的作用。PLA类和PEG类止血材料在不断改良制备工艺,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被广泛用于外科手术中的医用止血。现在,有更多的科研工作者投入大量的精力与财力在生物复合类止血材料的研究上。首先,在制备原料上采用了生物相容性极佳的生物材料,例如淀粉、氧化纤维素、海藻酸盐、壳聚糖、胶原蛋白、纤维蛋白和凝血酶等,从源头上降低了毒副作用。其次,通过添加了各类特殊材料提高实际应用时的止血效果或增加了抗感染能力,例如复合纳米银、石墨烯、高岭土、蒙脱石和沸石等。与无机类矿物止血材料或高分子合成止血材料相比,生物复合类止血材料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更小的细胞毒性,而且更容易在体内降解;与天然高分子止血材料相比,生物复合类止血材料有更好的止血效果和抗感染能力。中国专利CN107281539A公开了一种可溶性纸状海藻酸盐复合止血膜的制备方法,利用静电纺丝设备加工成型。所述的可溶性止血膜原料为海藻酸盐和聚乙烯醇,具有多孔网状结构,较高的表面积,与伤口的血液相互作用能够迅速形成凝胶加速止血过程,同时止血膜材料中的钙离子释放创面启动凝血因子,起到凝胶止血和钙离子凝血双重止血效果。该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了海藻酸盐的止血效果,虽然工艺简单,原料生物安全性高,但是止血效果有限,缺乏抗感染能力,难以适用快速止血环境。中国专利CN109260507A公开了一种高吸液丝素蛋白止血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止血膜包括聚氧化乙烯、丝素蛋白、海藻酸钠和纳米二氧化硅,止血效果良好、能吸收大量伤口渗液,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生物相容性。该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了丝素蛋白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湿性,能够促进伤口的快速愈合,并且纳米二氧化硅能够很好的吸收血液中的水分,制备成的多孔膜状材料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和拉伸性能,其提供的可选择和可替代方案较少,规模化应用对于产品原料的来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专利CN110755672A公开了一种抗菌止血海绵及制备方法,其主要原料为聚乳酸、氧化纤维素和壳聚糖,解决了较大伤口出血和容易感染的问题。该专利技术的抗菌止血海绵生物相容性好,压缩性好,柔软亲水,适用于出血量较大的伤口,但是原料中超高脱乙酰度壳聚糖和发泡剂超临界二氧化碳成本较高,且制备工艺繁琐,不利于商品化生产。中国专利CN109568643A公开了一种含小檗碱的抗菌止血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主要原料为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胶原和小檗碱。特点是利用小檗碱的抗菌和粘附性特点,在提高材料抗菌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止血效果。但是,止血微球难以应对大面积创伤,且血液流动容易造成微球材料的损失,减少止血微球与创面出血的接触,影响止血微球的止血性能,需要其他辅助材料加以固定,以保证更好的发挥其止血效果。并且,微球的水份含量极少,有效提高了材料溶胀的能力,也减缓了降解速率。理想的止血材料基本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性:快速止血、抗感染能力、不影响或促进伤口愈合、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容易降解、促进凝血、防止抗凝药物作用、价格低廉、可以量产、容易储备。因此,本专利技术将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胶原和盐酸小檗碱这几种天然生物质材料通过复合交联反应来制备新型复合生物抗菌止血膜。希望制备一种止血剂,能够快速降解吸收,在降解过程中释放抗菌成分盐酸小檗碱,起到防止伤口感染的目的。同时本专利技术由于盐酸小檗碱提高了材料与伤口组织的粘附性,调节了材料的交联程度,加快了溶胀降解,有效聚集浓缩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也加速了Ca2+、小檗碱阳离子的释放,通过粘附、吸液和血凝级联多方面提高止血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盐酸小檗碱的抗菌止血膜材料:包括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胶原和盐酸小檗碱,对局部大面积创伤快速止血,防止伤口细菌感染;生物相容性好,不溶血;同时,采用止血膜剂形式,进一步降低原料使用量的情况下,可达到更加高效的降解,不影响伤口愈合。所述的抗菌止血膜,包括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胶原和盐酸小檗碱,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的平均厚度为0.1-2mm。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薄膜的平均厚度为1-2mm。所述的抗菌止血膜中,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胶原的质量比为:2~3:0.1~1:0.05~0.5。所述的抗菌止血膜中,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胶原和盐酸小檗碱的质量比为:2~3:0.1~1:0.05~0.5:0.01~0.5。所述的抗菌止血膜中,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胶原和盐酸小檗碱的质量比为:2:1:0.05:0.03~0.3。所述的抗菌止血膜中还进一步包括保湿剂和交联剂,所述的保湿剂为甘油,所述的交联剂为氯化钙。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胶原和盐酸小檗碱的质量比为:2:1:0.05:0.03~0.27,特别优选2:1:0.05:0.0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盐酸小檗碱的抗菌止血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制备基质溶液:称取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胶原和盐酸小檗碱,加入按照质量体积比1:10~100的蒸馏水,在常温下磁力搅拌至凝胶状水溶液;(2)添加保湿剂:将甘油加入到制备的基质溶液,缓慢均速搅拌,保湿剂与基质溶液的体积比或质量比,ml/ml或g/g为0.1~3:10;(3)交联:加入交联剂,交联剂与基质液的体积比或质量比,ml/ml或g/g为0.5~10:10;反应时间为12~48h,反应温度为4~65℃,静置干燥,反应完毕后,出料;(4)贮备:用塑料取模板,切割成若干10cm×10cm大小的方形薄膜,以铝纸包装后,称重密封,储藏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止血膜,包括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和胶原,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的平均厚度为0.1-2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止血膜,包括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和胶原,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的平均厚度为0.1-2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抗菌止血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的进一步包含盐酸小檗碱。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抗菌止血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和胶原的质量比为:2~3:0.1~1:0.05~0.5;或者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胶原和盐酸小檗碱的质量比为2~3:0.1~1:0.05~0.5:0.01~0.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菌止血膜,所述的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胶原和盐酸小檗碱的质量比为:2:1:0.05:0.03~0.3。


5.如权利要求1-2或3-4任一项所述的抗菌止血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血膜还进一步包括保湿剂和交联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菌止血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湿剂为甘油,所述的交联剂为氯化钙。


7.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飞金甲王磊徐明张文平舒建洪吕正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