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武平专利>正文

拇外翻微创手术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338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拇外翻微创手术刀。所述拇外翻微创手术刀包括母刀还包括沿所述母刀滑动的子刀;所述母刀的一端设有勾刃,所述子刀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勾刃匹配的切刃,所述勾刃与所述切刃之间形成一剪切口,所述子刀沿所述母刀滑动以实现所述剪切口的打开或闭合。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拇外翻微创手术刀通过子刀与母刀的滑动配合,在探针‑探勾‑勾切刀之间交替,实现对软组织的微创、精准、安全、有效切割,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拇外翻微创手术刀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拇外翻微创手术刀,用于软组织松解、切割的手术器械。
技术介绍
足拇趾外翻畸形(HalluxValgus)是前足常见的结构性畸形,主要表现为第一跖骨内收,拇趾外翻并伴有旋转的跖趾关节脱位,第一跖骨头内侧骨赘、拇囊炎形成,又称为大脚骨,常因疼痛、影响穿鞋和行走而就诊。拇外翻畸形矫正手术包括骨性手术和软组织手术,两者相辅相成同等重要。拇外翻畸形随着病情的进展,第1跖趾关节外侧关节囊和韧带结构挛缩,拇收肌腱紧张,手术矫正拇外翻过程中,需要彻底切断拇收肌、跖横韧带、外侧籽骨悬韧带以及外侧挛缩的关节囊,术中必须做到彻底切割才能有效松解,否则很难将脱位的跖趾关节再复位,或者复位后又有再脱位风险,该手术也称之为软组织手术。传统软组织手术方法是在内侧行第一跖骨截骨手术入路的基础上,在足背醒目位置额外实施一个大小约2cm的手术切口,通过分离皮下组织,在小拉钩的牵拉下,部分显露上述组织结构,通过使用15号手术刀片切断上述结构。该切口属于半盲切,对手术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要求术中有较好的手感和临床经验,通过手术刀感知上述紧张挛缩结构而切断,开放性手术存在创伤较大、出血多以及潜在损伤临近血管、神经等组织风险可能,此外足背醒目位置额外的手术切口瘢痕形成已不能满足当前人们对健康美丽日益增长的要求。如现有专利公告号CN201692009U,公示了一种拇外翻微创手术刀,专利公告号CN202637055U,公示了一种拇外翻微创骨科手术刀,这两种结构的手术刀均属于单刀样设计,虽然可以实现微创,但单刀样设计在微创切割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难以做到精准有效切割,并且操作时往往需要一定幅度的摆动和提拉来完成一次切割,每次切割完毕后需要重新探寻定位目标组织,增加手术时间的同时,也增加了潜在临近血管和神经等组织损伤的风险。此外专利公告号为CN201692009U的手术刀在操作时必须紧贴跖骨头实施,尽管可微创切割拇收肌腱,但对于拇外翻软组织还需要彻底松解跖横韧带、外侧籽骨悬韧带以及外侧挛缩的关节囊等组织来说,符合跖骨头外形设计的手术刀在操作必须紧贴跖骨头操作,这明显限制了该刀的使用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创安全、精准有效切割的拇外翻微创手术刀。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拇外翻微创手术刀包括母刀还包括沿所述母刀滑动的子刀;所述母刀的一端设有勾刃,所述子刀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勾刃匹配的切刃,所述勾刃与所述切刃之间形成一剪切口,所述子刀沿所述母刀滑动以实现所述剪切口的打开或闭合。上述方案中,通过增设子刀,与母刀结合形成可打开或闭合的剪切口,该子母手术刀的设计有效实现对目标组织的精准定位并做到有效彻底锐性切割,避免单纯只使用母刀切割的盲目性,降低了手术操作风险;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单纯使用母刀切割时需要一定幅度摆动或提拉造成的额外附加损伤以及切割完毕后需要再次重新探寻残存目标组织,缩短了手术时间,并较好实现了微创,有效、安全切割等功能。为了方便锐性微创刺破皮肤并能够安全抵达靶向切割目标,所述母刀临近所述勾刃的末端设有一针尖部。优选的,所述勾刃与所述针尖部之间的间距为1.5~2.5mm。勾刃与针尖部之间的间距不至于过长而干扰术中定位的准确性,同时又不至于过短导致易于断裂风险。优选的,所述母刀还包括刀柄和第一针体,所述第一针体的一端与所述刀柄连接,所述第一针体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的勾刃;所述子刀还包括滑动柄和第二针体,所述第二针体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柄连接,所述第二针体的另一端设有所述切刃;所述滑动柄在所述刀柄内滑动,所述第二针体在所述第一针体内滑动。为了方便术中操作,方便子刀在术中的上下滑动,所述滑动柄上设有滑动键,所述滑动键包括垂直于所述子刀滑动方向排列的多个凹陷槽纹。优选的,所述刀柄内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针体内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与所述第二滑动槽相通;所述滑动柄与所述第一滑动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针体与所述第二滑动槽滑动配合。通过滑动槽的导向,使子刀上下滑动的稳定性好,实现快速与准确的切割。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槽在远离所述勾刃的一端设有贯通所述刀柄的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形成为所述子刀的安装口或拆卸口;所述第二滑动槽在临近所述勾刃的末端设有贯通所述第一针体的第二开口,所述切刃自所述第二开口滑出。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可根据术中子刀的磨损状态和锋利程度做到随时更换,保证手术刀的锐性切割性能且单独更换子刀可降低成本。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槽与所述第二滑动槽相通的位置处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子刀下滑位移量的卡壁,避免子刀过度下滑导致额外损伤,增加安全性。优选的,所述勾刃为弯钩状,所述切刃为锐角斜口状。弯钩状便于勾住目标(肌腱和韧带),锐角斜口状可形成类似于手术尖刀片的结构,做到有效、彻底切割。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通过子刀与母刀的滑动配合,形成可打开或闭合的剪切口,在探针-探勾-勾切刀等动作之间循环交替,实现对目标软组织的精准、有效、安全切割;二、变刀为针的设计可微创刺入皮肤进入组织,术后不留疤痕而美观;三、母刀提拉勾切配合子刀下滑的滑切实现双切割,减少了单刀切割时需要额外增加摆动和提拉的幅度,实现了对软组织的彻底锐性切割同时,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拇外翻微创手术刀的剪切口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拇外翻微创手术刀中的子刀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C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拇外翻微创手术刀的剪切口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D处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6中的E处放大示意图;图9为图6中的F处放大示意图。附图中,1-母刀、11-刀柄、111-第一滑动槽、112-第一开口、12-第一针体、121-第二滑动槽、122-第二开口、13-勾刃、14-针尖部、15-卡壁、2-子刀、21-滑动柄、22-滑动键、221-凹陷槽纹、23-第二针体、24-切刃、3-剪切口、W-第一针体的宽度、H-间距、L1-第一针体、勾刃和针尖部的总长度、L2-切刃的长度、&-所述第二针体的宽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拇外翻微创手术刀包括母刀1、子刀2和剪切口3。如图1、2所示,所述母刀1包括刀柄11、第一针体12、勾刃13、针尖部14和卡壁15。所述刀柄11、第一针体12、勾刃13、针尖部14依次设置。所述刀柄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拇外翻微创手术刀,包括母刀(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母刀(1)滑动的子刀(2);所述母刀(1)的一端设有勾刃(13),所述子刀(2)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勾刃(13)匹配的切刃(24),所述勾刃(13)与所述切刃(24)之间形成一剪切口(3),所述子刀(2)沿所述母刀(1)滑动以实现所述剪切口(3)的打开或闭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拇外翻微创手术刀,包括母刀(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母刀(1)滑动的子刀(2);所述母刀(1)的一端设有勾刃(13),所述子刀(2)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勾刃(13)匹配的切刃(24),所述勾刃(13)与所述切刃(24)之间形成一剪切口(3),所述子刀(2)沿所述母刀(1)滑动以实现所述剪切口(3)的打开或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拇外翻微创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刀(1)临近所述勾刃(13)的末端设有一针尖部(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拇外翻微创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勾刃(13)与所述针尖部(14)之间的间距为1.5~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拇外翻微创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刀(1)还包括刀柄(11)和第一针体(12),所述第一针体(12)的一端与所述刀柄(11)连接,所述第一针体(12)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的勾刃(13);所述子刀(2)还包括滑动柄(21)和第二针体(23),所述第二针体(23)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柄(21)连接,所述第二针体(23)的另一端设有所述切刃(24);所述滑动柄(21)在所述刀柄(11)内滑动,所述第二针体(23)在所述第一针体(12)内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拇外翻微创手术刀,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武平朱付平李婕谭旭仪蔡川
申请(专利权)人:李武平朱付平李婕谭旭仪蔡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