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鸣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椎间孔镜下腰椎融合术中使用的手术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330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椎间孔镜下腰椎融合术中使用的手术通道,包括管体与管尾,所述管体固定连接在管尾的前端,其特征在于,该管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一突出的切入部,所述管体的前端部分为管径逐步减小的过渡区,所述切入部为长条状,其前端边缘为光滑的圆弧状,并且切入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过渡区的中间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椎间孔镜下腰椎融合术中使用的手术通道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椎间孔镜下腰椎融合术中使用的手术通道。
技术介绍
自1982年Harms首先提出了经腰椎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的概念以来,该技术已广泛在临床中应用腰椎各种退行性疾病。然而临床上传统后路手术大都以开放手术为主,软组织剥离范围广、组织牵拉时间长、手术创伤大、术后最大卧床可长达3个月。随着脊柱微创手术理念不断加深,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代表微创的新的发展方向,是较多病人可以仅仅局麻下即可完成椎间盘摘除,立即解除神经痛苦,早期下床。但临床上中老年病人中,很多存在腰椎不稳定,比如腰椎滑脱,腰椎失稳等,单纯摘除髓核反而加重病情,因此,内镜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既能解决腰椎神经症状,又可以避免腰椎失稳,同时符合真正意义的微创治疗,部分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大大降低患者医疗成本,减少患者痛苦。腰椎融合术需要在椎间孔镜下将融合器植入脊柱内,这项手术需要专业的手术器械才能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椎间孔镜下腰椎融合术中使用的手术通道,包括管体(1)与管尾(2),所述管体(1)固定连接在管尾(2)的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截面为半封闭状的C形,该管体(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一突出的切入部(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椎间孔镜下腰椎融合术中使用的手术通道,包括管体(1)与管尾(2),所述管体(1)固定连接在管尾(2)的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截面为半封闭状的C形,该管体(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一突出的切入部(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椎间孔镜下腰椎融合术中使用的手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前端部分为管径逐步减小的过渡区(4),所述切入部(3)为长条状,其前端边缘为光滑的圆弧状,并且切入部(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过渡区(4)的中间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椎间孔镜下腰椎融合术中使用的手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4)的两侧位置还各设置有自后端往前端方向延伸的逐步扩大的缺口(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椎间孔镜下腰椎融合术中使用的手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尾(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封闭件(5),该封闭件(5)呈圆形的片状,并且垂直于所述管体(1)的中轴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椎间孔镜下腰椎融合术中使用的手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尾(2)的后端为一圆形与矩形的复合形状,其矩形部分向前延伸并与管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鸣吕游任永信高杨李潇
申请(专利权)人:陈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