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细胞膜包覆的MOFs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791327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细胞膜包覆的MOFs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MOFs纳米药物载体包括MOFs纳米粒子、红细胞膜,所述MOFs纳米粒子的孔隙上装载有硼酸,所述MOFs纳米粒子外部包裹红细胞膜,该MOFs纳米药物载体采用水热法合成,反应条件温和,合成效率高,且粒径均匀,单一分散性好,载药量高,具有良好荧光成像能力和高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细胞膜包覆的MOFs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与生物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细胞膜包覆的MOFs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虽然癌症的治疗方法在不断进步,但依于抗癌药物的治疗仍然是当前临床癌症诊疗的主要手段,目前,由于许多药物的活性成分在生理状况下不稳定、溶解度低、毒副作用大,导致现在许多抗癌药物的药效以及治疗效果不如预期,而且还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许多抗癌药物并不适合直接给药方式,需要利用合适的药物载体在各组织和细胞进行药物传递,从而达到减少给药次数,优化疗程,减少药物副作用以及降低病人痛苦,增加病人依从性的效果。在肿瘤及癌症治疗中,硼酸及其衍生物发挥重要作用,但因为硼酸具有水溶性差、毒性高、靶向性差的特点,当前的含硼药物不适合直接给药方式,需要利用合适的药物载体进行药物传递,实现药物在癌症部位的释放,从而达到高效治疗的效果。另外,硼酸在水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正相关,这使脂质体、微乳液、固体脂质纳米粒等热稳定性差的纳米载体对硼酸的装载效率低下,因此,需设计、构建合适的药物载体材料。由于纳米材料在肿瘤部位具有高渗透长滞留(EPR)效应,许多纳米药物载体已经成功应用于临床,纳米载药技术已成为当前药物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几十年来新兴的金属一有机框架材料(MOFs)具有载药量高、生物相容性好,易于化学修饰等特点,符合理想药物载体材料的要求。另外,卟啉类化合物素有“生命色素”之称,具有生物安全性高、肿瘤组织亲和性好、易有效清除以及低副作用等特点,同时其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活跃于癌症的光动力治疗研究领域,卟啉MOFs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也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目前,虽然关于卟啉MOFs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表明这些材料已经处于临床前期水平,但在药物运载的应用领域,传统MOFs依旧存在不足,如:(1)MOFs材料的毒性评价存在争议,单单选用生物亲和的金属和有机配体不能完全保证材料一定安全;(2)靶向性与功能性不足,对于药物载体而言,除了具有药物装载的能力之外,对病变组织的靶向性和诊断能力是实现诊疗一体化的关键,有助于合理制定治疗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细胞膜包覆的MOFs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MOFs纳米药物载体采用水热法合成,反应条件温和,合成效率高,且粒径均匀,单一分散性好,其稳定性好,载药量高,具有高的生物相容性及良好的荧光成像能力,可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载体。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红细胞膜包覆的MOFs纳米药物载体,包括MOFs纳米粒子、红细胞膜,所述MOFs纳米粒子的孔隙上装载有硼酸,所述MOFs纳米粒子外部包裹红细胞膜。优选的,所述MOFs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02±0.3nm。优选的,包裹红细胞膜的MOFs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16±0.3nm。上述一种红细胞膜包覆的MOFs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卟啉锆基MOFs纳米粒子:将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八水合氯化氧锆和苯甲酸经超声溶解于DMF溶液中,然后将反应溶液加热至80~100℃,并搅拌5~8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并离心处理,收集棕色纳米颗粒,再用DMF溶液洗涤至少2次,即得到卟啉锆基MOFs纳米粒子;(2)装载硼酸药物载体:首先将硼酸溶解于沸水中,然后将卟啉锆基MOFs纳米粒子加入沸水中并超声混匀,将混合物在黑暗中回流,反应结束后趁热离心,弃掉上清,再用沸水洗涤离心至少2次,得到装载有硼酸的卟啉锆基MOFs纳米粒子;(3)提取自体红细胞膜;(4)包覆红细胞膜:将装载有硼酸的卟啉锆基MOFs纳米粒子溶于PBS配制成MOFs纳米粒子溶液,将红细胞膜溶液与MOFs纳米粒子溶液混合,并用水相多孔滤头挤出至少15次,将得到的混合溶液经冷冻干燥,即得到红细胞膜包覆的载有硼酸的卟啉锆基MOFs纳米粒子。优选的,所述步骤(3)提取红细胞膜的步骤为:利用大鼠心脏血液,将其离心,吸取上层清液、中间白细胞和血小板层,将下层血细胞用等渗PBS吹散混匀,再重复离心洗涤,将沉淀得到的红细胞用低渗Tris-HCl缓冲液稀释,放置于冰箱内,并每隔3h离心换液一次,至上清液无明显红色后,再用低渗Tris-HCl缓冲液离心洗涤,至下层沉淀为粉红色,上层清液无色透明,即得到纯净的红细胞膜碎片。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八水合氯化氧锆和苯甲酸的质量比为1:3:28,所述步骤(2)中硼酸与卟啉锆基MOFs纳米粒子的质量比为400:1。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MOFs纳米粒子溶液与红细胞膜溶液的浓度均为1mg/mL。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红细胞膜包覆的MOFs纳米药物载体在制备抗肿瘤药物载体中的应用。优选的,所述应用包括在高温环境中装载药物。优选的,所述应用包括荧光成像与药物追踪。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红细胞膜包覆的MOFs纳米药物载体采用水热法合成,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合成效率高,成本低,有利于大规模生成,且粒径均匀,包覆红细胞膜后粒径为116±0.3nm,单一分散性好;(2)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在沸水环境中仍可以保持结构稳定,能够在高温环境中装载药物,且载药量高,硼酸装载率达到45wt%;(3)具有荧光成像能力,可以对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代谢进行追踪,且能靶向作用于肿瘤细胞。(4)表面包覆有自体红细胞膜,提高了免疫逃逸性,提高了生物相容性,避免了副作用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卟啉锆基MOFs纳米粒子的TEM图;图2是外部包裹有红细胞膜的卟啉锆基MOFs纳米粒子的TEM图;图3是红细胞膜包裹前后的水合粒径分布变化图;图4是经过步骤(1)、(2)、(4)后的Zeta电位变化图;图5是MOFs纳米粒子装载硼酸前后的紫外吸收光谱图;图6是MOFs纳米粒子装载硼酸前后的红外吸收光谱图;图7是MOFs纳米粒子装载硼酸前后的SEM图;图8是MOFs纳米粒子的荧光光谱图;图9是包裹红细胞膜MOFs纳米粒子、未包裹红细胞膜的MOFs纳米粒子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的CLSM检测图;图10是包裹红细胞膜与未包裹红细胞膜的MOFs纳米粒子的溶血率对比图;图11是包裹红细胞膜与未包裹红细胞膜的MOFs纳米粒子的溶血试验照片;图12是包裹红细胞膜的MOFs纳米粒子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脑胶质瘤细胞共培养的CLSM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红细胞膜包覆的MOFs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本实施例是以大鼠为研究对象,对红细胞膜包覆的MOFs纳米药物载体及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细胞膜包覆的MOFs纳米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MOFs纳米粒子、红细胞膜,所述MOFs纳米粒子的孔隙上装载有硼酸,所述MOFs纳米粒子外部包裹红细胞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细胞膜包覆的MOFs纳米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MOFs纳米粒子、红细胞膜,所述MOFs纳米粒子的孔隙上装载有硼酸,所述MOFs纳米粒子外部包裹红细胞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细胞膜包覆的MOFs纳米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MOFs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02±0.3n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细胞膜包覆的MOFs纳米药物载体,其特征在于,包裹红细胞膜的MOFs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16±0.3n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红细胞膜包覆的MOFs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卟啉锆基MOFs纳米粒子:将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八水合氯化氧锆和苯甲酸经超声溶解于DMF溶液中,然后将反应溶液加热至80~100℃,并搅拌5~8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并离心处理,收集棕色纳米颗粒,再用DMF溶液洗涤至少2次,即得到卟啉锆基MOFs纳米粒子;
(2)装载硼酸药物载体:首先将硼酸溶解于沸水中,然后将卟啉锆基MOFs纳米粒子加入沸水中并超声混匀,将混合物在黑暗中回流,反应结束后趁热离心,弃掉上清,再用沸水洗涤离心至少2次,得到装载有硼酸的卟啉锆基MOFs纳米粒子;
(3)提取自体红细胞膜;
(4)包覆红细胞膜:将装载有硼酸的卟啉锆基MOFs纳米粒子溶于PBS配制成MOFs纳米粒子溶液,将红细胞膜溶液与MOFs纳米粒子溶液混合,并用水相多孔滤头挤出至少15次,将得到的混合溶液经冷冻干燥,即得到红细胞膜包覆的载有硼酸的卟啉锆基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更妹王志杰李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