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产氧作用的核壳结构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1326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产氧作用的核壳结构微球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过氧化氢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络合后形成的水相加入含有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油相中,形成油包水初级乳液;再将其加入含有聚乙烯醇和过氧化氢的连续相中,形成水包油包水二级乳液,除去溶剂后经离心、洗涤、干燥,制备了以过氧化氢为核体,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壳层的核壳结构微球。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聚乙烯吡咯烷酮与过氧化氢稳定地络合,减缓过氧化氢的分解;并利用微球的核壳结构避免过氧化氢与细胞直接接触,在保证细胞安全的同时使过氧化氢在体内的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下反应生成氧气和水,达到产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产氧作用的核壳结构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产氧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产氧作用的核壳结构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当皮肤受损后,组织会快速缺氧和缺血。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氧气会引导新生血管生成,而缺氧则会导致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加剧,炎症反应和组织再生对能量的高需求又进一步加剧了伤口氧气供给不足的问题,形成恶性循环。更重要的是,当受损组织感知到自身缺氧的相关信号,会自主地释放“缺氧诱导因子”,诱导胶原蛋白的过度分泌过度沉积以及排列紊乱,最后导致创面的非正常愈合,形成瘢痕。瘢痕的形成往往会造成皮肤组织的畸形、挛缩和运动功能缺失,长期慢性瘢痕亦有诱发癌症的风险,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还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通过组织干预的方式从根源上提供持续而稳定的氧气供应,对于改善组织损伤的缺氧状况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发现,相比于正常皮肤,瘢痕组织的含氧量更少,足够的氧气对加速创面愈合以及抑制瘢痕的形成有积极的意义。鉴于此,对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可控的产氧材料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较多的产氧材料分为无机过氧化物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产氧作用的核壳结构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按照预设浓度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油相;/nS2、将过氧化氢与聚乙烯吡咯烷酮充分混合至形成络合物,得到水相;/nS3、将步骤S2得到的所述水相缓慢加入步骤S1得到的所述油相中,并加入聚乙烯醇,匀浆后得到初级乳液;/nS4、将步骤S3得到的所述初级乳液加入含有聚乙烯醇和过氧化氢的连续相中,形成二级乳液;/nS5、对步骤S4得到的所述二级乳液进行充分搅拌后,经蒸发除去步骤S1中所述有机溶剂,再进行离心处理,并收集得到微球;经洗涤、干燥后,得到具有产氧作用的核壳结构微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产氧作用的核壳结构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按照预设浓度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油相;
S2、将过氧化氢与聚乙烯吡咯烷酮充分混合至形成络合物,得到水相;
S3、将步骤S2得到的所述水相缓慢加入步骤S1得到的所述油相中,并加入聚乙烯醇,匀浆后得到初级乳液;
S4、将步骤S3得到的所述初级乳液加入含有聚乙烯醇和过氧化氢的连续相中,形成二级乳液;
S5、对步骤S4得到的所述二级乳液进行充分搅拌后,经蒸发除去步骤S1中所述有机溶剂,再进行离心处理,并收集得到微球;经洗涤、干燥后,得到具有产氧作用的核壳结构微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产氧作用的核壳结构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所述连续相中所述聚乙烯醇的浓度为0.6%~1.2%;所述连续相中过氧化氢的浓度高于步骤S2中所述水相中的过氧化氢浓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产氧作用的核壳结构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所述干燥的方式为在室温下干燥5~8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产氧作用的核壳结构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预设浓度为10~15w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产氧作用的核壳结构微球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周水清闫书芹尤仁传李秀芳罗祖维徐安长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