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心内科病人护理转运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底部壁面的四处拐角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四组万向轮,四组万向轮的顶部壁面分别与四组支撑腿的底部壁面固定连接,底板的顶部壁面固定安装有床板,底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扶手,两组扶手的底部均设置有三组扶杆,两组扶手的底部壁面开设有矩形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该心内科病人护理转运装置,推动两组推杆将床板的底部壁面与手术台的顶部壁面相互贴合,将患者的一侧放置在手术台上,医护人员将患者的另一侧抬起,再推动推杆,将床板恢复原位,医护人员将患者的另一侧缓缓的放置在手术台上,避免了患者受到剧烈浮动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内科病人护理转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心内科病人护理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医疗设备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也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医疗设备是医疗、科研、教学、机构、临床学科工作最基本要素,即包括专业医疗设备,也包括家用医疗设备目前市场上已有的病人护理转运装置需要将患者转移到手术台或者到病房去,特别是对于心内科术后需要护理的病人,应当尽量的减少病人在移动中的震动,防止术后的伤口由于震动、摇晃再次裂开。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心内科病人护理转运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心内科病人护理转运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病人护理转运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底部壁面的四处拐角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四组万向轮,四组万向轮的顶部壁面分别与四组支撑腿的底部壁面固定连接,底板的顶部壁面固定安装有床板,底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扶手,两组扶手的底部均设置有三组扶杆,两组扶手的底部壁面开设有矩形槽,两组扶手上矩形槽对应位置左右两侧壁面均开设有三组圆形孔,两组扶手上六组圆形孔对应位置壁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六组扶杆的顶部壁面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转杆,六组扶杆上两组第一转杆的侧壁分别与两组扶手内部的三组第一轴承上孔对应位置壁面固定连接,底板的底部壁面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两组滑槽的内部均设置有三组吊块,两组滑槽的对应位置顶部壁面均开设有三组T型槽,六组吊块的顶部壁面均固定安装有T型块,T型块的侧壁分别与两组滑槽内部的三组T型槽对应位置壁面相互贴合,两组扶手底部的三组扶杆相趋近的一侧壁面底部均开设有圆形孔,六组扶杆上圆形孔对应位置壁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两组滑槽内部的三组吊块相远离的一侧壁面均固定安装有转杆,底板底部左右两侧的三组吊块上的转杆的侧壁分别与两组扶手底部的三组扶杆上第二轴承上孔对应位置壁面固定连接,底板的前侧壁面固定安装有床头板,床头板的前侧壁面开设有推槽,床头板上推槽与床板的前侧壁面相互对应,扶手的前后两侧壁面均开设有伸缩槽,两组伸缩槽上对应位置顶部壁面和底部壁面均开设有卡槽,两组卡槽分别与相对应的一组伸缩槽相互贯通,两组伸缩槽的内部均设置有推杆,两组推杆相远离的一端分别通过两组伸缩槽延伸至床板的外部,床板的底部壁面开设有圆形孔,床板上圆形孔对应位置侧壁顶端开设有限位槽,床板的内部设置有升降轴承,升降轴承的底部壁面与限位槽上对应位置底部壁面前端相互贴合,升降轴承的左右两侧壁面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杆,两组限位杆的侧壁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轴承,两组限位轴承的侧壁底端分别与限位槽对应位置底部壁面前后两端相互贴合,底板的底部壁面开设有螺纹孔,底板上螺纹孔与床板底部壁面上圆形孔相互对应,底板的底部设置有螺纹杆,螺纹杆的顶端通过底板上螺纹孔延伸至床板的内部,螺纹杆的侧壁顶端与升降轴承上孔对应位置壁面固定连接,螺纹杆的侧壁底端固定安装有圆台齿轮,底板的底部壁面后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支撑柱的后侧壁面底端开设有圆形通孔,支撑柱上圆形通孔对应位置壁面固定安装有第三轴承。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的后侧设置有旋杆,旋杆的前端通过第三轴承上孔延伸至第三轴承的前侧,旋杆的侧壁前端固定安装有圆台齿轮,旋杆上圆台齿轮与螺纹杆上圆台齿轮相互啮合,床板的左右两侧壁面均设置有伸缩杆。作为优选,两组所述伸缩杆相趋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转杆,床板左右两侧壁面后端均开设有圆形孔,床板左右两侧壁面上圆形孔对应位置壁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两组伸缩杆上转杆的侧壁分别与床板左右两侧壁面上的第二轴承上孔对应位置壁面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床板的后端设置有抵板,抵板的底端与后侧的推杆的顶部壁面相互贴合,抵板的左右两侧壁面均固定安装有搭块,两组伸缩杆的后侧壁面均开设有矩形孔,两组伸缩杆上矩形孔均贯穿相对应的一组伸缩杆的顶部和底部壁面,两组伸缩杆上矩形孔对应位置左右两侧壁面均开设有圆形孔。作为优选,两组所述伸缩杆上矩形孔内部的两组圆形孔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两组伸缩杆内部的两组第一轴承上孔对应位置壁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转杆,两组伸缩杆内部的两组第一轴承相趋近的一侧壁面分别与两组搭块的左右两侧壁面底部固定连接。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心内科病人护理转运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心内科病人护理转运装置,将底板的顶部壁面与手术台的顶部壁面相互对应,推动两组推杆将床板的底部壁面与手术台的顶部壁面相互贴合,将患者的一侧放置在手术台上,医护人员将患者的另一侧抬起,再推动推杆,将床板恢复原位,医护人员将患者的另一侧缓缓的放置在手术台上,避免了患者受到剧烈浮动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发生。(2)、该心内科病人护理转运装置,将两组扶手向后侧推动时,由于扶杆的限制,所以扶手会向下旋转,当扶手的底部壁面旋转至与底板的底部壁面相互持平时,可以将扶手推送至滑槽的内部,扶手能够避免患者的掉落的同时,也避免将患者移动至手术台上时扶手占据距离情况发生。(3)、该心内科病人护理转运装置,推杆处在伸缩槽的内部,伸缩槽的顶部壁面和底部壁面均开设有卡槽,通过伸缩槽,推杆可以在床板的内部前后移动,通过卡槽,推杆可以床板的内部左右移动,该装置可以在手术台的左侧或者右侧时都可以将患者移动至手术台上。(4)、该心内科病人护理转运装置,床板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升降轴承的底部壁面与限位槽上对应位置底部壁面中间相互贴合,两组限位轴承的侧壁底端与限位槽上对应位置底部壁面左右两侧相互贴合,通过限位槽的限制,避免限位杆在床板内部旋转的情况发生。(5)、该心内科病人护理转运装置,将抵板向上移动,伸缩杆伸长,通过上的第二轴承、转杆、第一轴承、第一转杆,使伸缩杆向前侧靠近,将两组搭块30搭在两组5的顶部壁面上,抵板29就变成桌子,方便患者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心内科病人护理转运装置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滑槽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限位槽形状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柱位置关系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伸缩杆上转杆位置示意图。图例说明:1底板、2支撑腿、3万向轮、4床板、5扶手、6扶杆、7第一轴承、8第一转杆、9滑槽、10吊块、11T型块、12第二轴承、13转杆、14床头板、15推槽、16伸缩槽、17卡槽、18推杆、19限位槽、20升降轴承、21限位杆、22限位轴承、23螺纹杆、24圆台齿轮、25支撑柱、26第三轴承、27旋杆、28伸缩杆、29抵板、30搭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一种心内科病人护理转运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部壁面的四处拐角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2,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四组万向轮3,四组万向轮3均为已公开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四组万向轮3的顶部壁面分别与四组支撑腿2的底部壁面固定连接,底板1的顶部壁面固定安装有床板4,底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内科病人护理转运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壁面固定安装有床板(4),底板(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扶手(5),两组扶手(5)的底部均设置有三组扶杆(6),两组扶手(5)的底部壁面开设有矩形槽,两组扶手(5)上矩形槽对应位置左右两侧壁面均开设有三组圆形孔,两组扶手(5)上六组圆形孔对应位置壁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7),六组扶杆(6)的顶部壁面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转杆(8),六组扶杆(6)上两组第一转杆(8)的侧壁分别与两组扶手(5)内部的三组第一轴承(7)上孔对应位置壁面固定连接,底板(1)的前侧壁面固定安装有床头板(14),床头板(14)的前侧壁面开设有推槽(15),床头板(14)上推槽(15)与床板(4)的前侧壁面相互对应,扶手(5)的前后两侧壁面均开设有伸缩槽(16),两组伸缩槽(16)上对应位置顶部壁面和底部壁面均开设有卡槽(17),两组伸缩槽(16)的内部均设置有推杆(18),床板(4)的底部壁面开设有圆形孔,床板(4)上圆形孔对应位置侧壁顶端开设有限位槽(19),床板(4)的内部设置有升降轴承(20),升降轴承(20)的左右两侧壁面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杆(21),两组限位杆(21)的侧壁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轴承(22),底板(1)的底部壁面开设有螺纹孔,底板(1)上螺纹孔与床板(4)底部壁面上圆形孔相互对应,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螺纹杆(13),螺纹杆(13)的顶端通过底板(1)上螺纹孔延伸至床板(4)的内部,螺纹杆(13)的侧壁顶端与升降轴承(20)上孔对应位置壁面固定连接,螺纹杆(13)的侧壁底端固定安装有圆台齿轮(14),底板(1)的底部壁面后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柱(25),支撑柱(25)的后侧壁面底端开设有圆形通孔,支撑柱(25)上圆形通孔对应位置壁面固定安装有第三轴承(26),支撑柱(25)的后侧设置有旋杆(27),旋杆(27)的前端通过第三轴承(26)上孔延伸至第三轴承(26)的前侧,旋杆(27)的侧壁前端固定安装有圆台齿轮(14),旋杆(27)上圆台齿轮(14)与螺纹杆(13)上圆台齿轮(14)相互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内科病人护理转运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壁面固定安装有床板(4),底板(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扶手(5),两组扶手(5)的底部均设置有三组扶杆(6),两组扶手(5)的底部壁面开设有矩形槽,两组扶手(5)上矩形槽对应位置左右两侧壁面均开设有三组圆形孔,两组扶手(5)上六组圆形孔对应位置壁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7),六组扶杆(6)的顶部壁面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转杆(8),六组扶杆(6)上两组第一转杆(8)的侧壁分别与两组扶手(5)内部的三组第一轴承(7)上孔对应位置壁面固定连接,底板(1)的前侧壁面固定安装有床头板(14),床头板(14)的前侧壁面开设有推槽(15),床头板(14)上推槽(15)与床板(4)的前侧壁面相互对应,扶手(5)的前后两侧壁面均开设有伸缩槽(16),两组伸缩槽(16)上对应位置顶部壁面和底部壁面均开设有卡槽(17),两组伸缩槽(16)的内部均设置有推杆(18),床板(4)的底部壁面开设有圆形孔,床板(4)上圆形孔对应位置侧壁顶端开设有限位槽(19),床板(4)的内部设置有升降轴承(20),升降轴承(20)的左右两侧壁面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杆(21),两组限位杆(21)的侧壁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轴承(22),底板(1)的底部壁面开设有螺纹孔,底板(1)上螺纹孔与床板(4)底部壁面上圆形孔相互对应,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螺纹杆(13),螺纹杆(13)的顶端通过底板(1)上螺纹孔延伸至床板(4)的内部,螺纹杆(13)的侧壁顶端与升降轴承(20)上孔对应位置壁面固定连接,螺纹杆(13)的侧壁底端固定安装有圆台齿轮(14),底板(1)的底部壁面后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柱(25),支撑柱(25)的后侧壁面底端开设有圆形通孔,支撑柱(25)上圆形通孔对应位置壁面固定安装有第三轴承(26),支撑柱(25)的后侧设置有旋杆(27),旋杆(27)的前端通过第三轴承(26)上孔延伸至第三轴承(26)的前侧,旋杆(27)的侧壁前端固定安装有圆台齿轮(14),旋杆(27)上圆台齿轮(14)与螺纹杆(13)上圆台齿轮(14)相互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内科病人护理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壁面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9),两组滑槽(9)的内部均设置有三组吊块(10),两组扶手(5)底部的三组扶杆(6)相趋近的一侧壁面底部均开设有圆形孔,六组扶杆(6)上圆形孔对应位置壁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内科病人护理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卡槽(17)分别与相对应的一组伸缩槽(16)相互贯通,两组推杆(18)相远离的一端分别通过两组伸缩槽(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晶晶,宋佳欣,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