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281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7
一种复合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包括内层体、外层体及设于内、外层体间的导热层和夹层,所述内层体为铁层,内层体上设有防锈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多层结构的复合结构,有效增强了锅体的强度,锅体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且通过复合的结构,达到了均匀受热的效果,并有效解决了油压过大的问题,避免了油烟的产生;同时,通过防锈层的设置,有效避免内层体被氧化生锈,避免在烹饪时铁锅产生的铁锈被带入事物而危害人们身体,锅体更为健康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锅
本技术锅具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锅。
技术介绍
铁锅是人们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炊具,因其在炊具使用中能形成易于人体吸收的二价铁,补充人体所必须的铁元素,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所以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铁锅在使用时间过长后容易生锈,且单层铁锅存在油烟大,受热不均匀以及容易变形等问题无法解决,限制的铁锅的进一步升级。现有技术也出现了多种双层和三层的复合型铁锅,但该种结构复合型锅的强度和稳定性较低,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形变,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一种不易生锈、不易变形的复合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包括内层体、外层体及设于内、外层体间的导热层和夹层,所述内层体为铁层,内层体上设有防锈层;本技术采用多层结构的复合结构,有效增强了锅体的强度,相较传统的单、双、三层复合锅体而言,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且通过复合的结构,达到了均匀受热的效果,并有效解决了油压过大的问题,避免了油烟的产生;同时,导热层和夹层均可实现导热功能,导热效果更好,受热更为均匀,不易产生油烟;内层体为铁层结构,可在烹饪过程中形成易于人们吸收的二价铁,为人体补充铁元素;同时,通过防锈层的设置,有效避免内层体被氧化生锈,避免在烹饪时铁锅产生的铁锈被带入事物而危害人们身体,锅体更为健康耐用。进一步的,所述防锈层为氮化铁层,所述氮化铁层为将铁锅进行氮化处理,氮化处理是指一种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铁锅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经氮化处理的铁锅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及耐高温性,具有很好的防锈效果,延长锅体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防锈层为氧化膜层,所述氧化膜为将铁锅进行氧化处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使铁锅表面生成一层很薄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的组织致密,能够牢固的与铁锅表面结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润滑性,可防止金属生锈,延长锅体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防锈层为防锈涂层,涂层可以隔绝将内层体与外界的空气隔绝,达到良好防锈的效果,且涂层还能够预防炒菜时候的粘锅问题,提高锅体的不粘性能。进一步的,所述夹层为铜层,现代生活中人们摄入的铜元素都偏于不足,每日摄入量只有0.8毫克左右,而正常人每日需要铜元素2毫克,在锅的结构中加入铜制材料可用于补充人体的铜元素,并且铜具有预防癌症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层和外层体为铝层,铝层的延展性、导热性均较为优异,有效增强了锅体的导热性能,锅体受热均匀,烹饪效果好;且铝层可与内层体实现牢固复合,不易脱离,延长锅体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内层体的厚度为0.2-5mm,限定了内层体的厚度,在该范围内,所述内层体具有一定的恒温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外层体的厚度为0.2-5mm,限定了外层体的厚度,在该范围内,所述外层体拥有更好的耐高温性。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层厚度为0.2-7mm,限定了导热层的厚度,在该范围内,所述导热层拥有更好的导热性。进一步的,所述夹层的厚度为0.2-7mm,限定了夹层的厚度,在该范围内,所述夹层能够与内层体、外层体及导热层之间进行更好的配合,使锅体的传热均匀不易糊锅。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锅体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2、均匀受热,有效避免油烟的产生;3、烹饪过程中可形成易于人们吸收的二价铁,为人体补充铁元素;4、有效避免内层体被氧化生锈,锅体更为健康耐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锅体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部分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如图0.2-5所示,一种复合锅,一种复合锅,包括锅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包括内层体11、外层体12、导热层13以及夹层15;所述导热层13和夹层15设于外层体12和内层体11之间;所述内层体11为铁层,内层体11上设有防锈层14;内层体11和外层体12可采用冲压、热复底等工艺加工实现复合,具有原理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采用多层结构的复合结构,有效增强了锅体1的强度,锅体1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且通过复合的结构,达到了均匀受热的效果,并有效解决了油压过大的问题,避免了油烟的产生;所述内层体11为铁层,铁层可为纯铁层或碳钢层,其中纯铁层指的是内层体11通过纯铁制成,碳钢层指的是内层体11通过碳钢制成;内层体11为铁层结构,可在烹饪过程中形成易于人们吸收的二价铁,为人体补充铁元素;同时,通过防锈层13的设置,有效避免内层体11被氧化生锈,避免在烹饪时铁锅产生的铁锈被带入事物而危害人们身体,锅体更为健康耐用。所述防锈层14为氮化铁层,所述氮化铁层通过对铁锅通过激光淬火处理,在内层体11表面形成;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氮化铁层也可为通过化学热处理以在内层体11的表面形成;或者还可通过盐浴氮化处理以在内层体11的表面形成;或者还可通过氮化处理以在内层体11的表面形成,上述处理方式的原理均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通过上述处理使得锅体1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及耐高温性,具有良好的防锈效果;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防锈层13可设置为氧化膜层,所述氧化膜可通过发蓝处理或阳极氧化处理以在内层体上形成,上述方法的原理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当然,所述防锈层13也可设置为防锈涂层,所述防锈涂层可为植物油、氟树脂或硅树脂涂层,可通过涂覆的方式粘覆至内层体上,通过防锈涂层的设置有效将内层体与外界的空气隔绝,达到防锈的效果,且防锈涂层能够预防炒菜时候的粘锅问题。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层13和外层体12为铝层,铝层为纯铝层或铝合金层,所述纯铝层指的是导热层13和外层体12通过纯铝制成,铝合金层指的是导热层13和外层体12通过铝合金制成;铝层的延展性、导热性均较为优异,有效增强了锅体1的导热性能,锅体1受热均匀,烹饪效果好,且铝层可与内层体11实现牢固复合,不易脱离,延长锅体的使用寿命;所述夹层15为铜层,所述铜层指的是夹层15由黄铜制成;现代生活中人们摄入的铜元素都偏于不足,每日摄入量只有0.8毫克左右,而正常人每日需要铜元素2毫克,在锅的结构中加入铜制材料可用于补充人体的铜元素,并且铜具有预防癌症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内层体11的厚度为0.2-5mm,优选的内层体11厚度为0.3-3mm,限定了内层体11的厚度,在该范围内,所述内层体11具有一定的恒温效果;所述外层体12的厚度为0.2-5mm,优选的外层体12厚度为0.3-3mm,限定了外层体12的厚度,在该范围内,所述外层体12拥有更好的耐高温性;所述导热层13厚度为0.2-7mm,优选的导热层13厚度为0.3-5mm,限定了导热层13的厚度,在该范围内,所述导热层13拥有更好的导热性;所述夹层15的厚度为0.2-7mm,优选的夹层厚度为0.3-5mm,限定了夹层15的厚度,在该范围内,所述夹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锅,包括锅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包括内层体(11)、外层体(12)及设于内、外层体间的导热层(13)和夹层(15);内层体(11)上设有防锈层(14);/n所述内层体(11)、外层体(12)及导热层(13)和夹层(15)之间采用冲压、热复底工艺加工实现复合,所述内层体(11)、外层体(12)及导热层(13)和夹层(15)采用多层结构的复合结构;/n所述内层体(11)为纯铁层;/n所述外层体(12)为铝合金层;/n所述导热层(13)为铝合金层,铝合金层指的是导热层(13)通过铝合金制成;/n所述夹层(15)为铜层;/n所述防锈层(14)为氮化铁层或氧化膜层或防锈涂层,所述氮化铁层通过对铁锅通过激光淬火处理,在内层体(11)表面形成;所述氧化膜可通过发蓝处理或阳极氧化处理以在内层体(11)上形成;所述防锈涂层为植物油、氟树脂或硅树脂通过涂覆的方式粘覆至内层体上形成;/n所述内层体(11)的厚度为0.3-3mm;所述外层体(12)的厚度为0.3-3mm;所述导热层(13)的厚度为0.3-5mm,所述夹层(15)的厚度为0.3-5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锅,包括锅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包括内层体(11)、外层体(12)及设于内、外层体间的导热层(13)和夹层(15);内层体(11)上设有防锈层(14);
所述内层体(11)、外层体(12)及导热层(13)和夹层(15)之间采用冲压、热复底工艺加工实现复合,所述内层体(11)、外层体(12)及导热层(13)和夹层(15)采用多层结构的复合结构;
所述内层体(11)为纯铁层;
所述外层体(12)为铝合金层;
所述导热层(13)为铝合金层,铝合金层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成程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禾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