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加热陶瓷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27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7
一种电磁加热陶瓷锅具,包括陶瓷锅体和电磁感应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锅体底部的下表面上设有多个凸起,凸起之间具有间隙;电磁感应层将陶瓷锅体底部的下表面及各凸起的表面覆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磁加热陶瓷锅具能够增强底部的散热效果,有利于防止陶瓷锅体的底部局部过热,且电磁感应层具有较大的面积,有利于加热功率和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加热陶瓷锅具
本技术涉及烹饪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加热陶瓷锅具。
技术介绍
为了使陶瓷锅能够用于电磁炉上,专利申请号为CN200910068540.2的专利申请公开了可在电磁炉上使用的陶瓷锅具的制造方法,利用陶瓷材料拉坯成型后,经烧结制成陶坯体,再于陶坯体表面上釉成型为锅具本体,然后将具有感应磁场特性的熔融金属熔射于锅具本体的内部底面,待冷却后,再于该粗糙的金属层表面喷覆纳米的陶瓷材料,以形成平整的烹饪面,此一陶瓷锅具可在电磁炉上感应磁场,从而加热置于锅内的食物。该锅具本体是以陶土烧结制成,锅具本体的底面内部结合有可感应磁场的金属层,能在电磁炉上使用,但是该锅具由于在锅具本体的内部底面设有金属层,将金属层置于内部底面存在以下缺点:在高温烹饪时,底部的金属层是与食物本身直接接触的,因此其不能较好的保持食物的营养和风味;电磁炉加热温度较高时,底部的金属层处热量聚集升温较快,这样使得锅具受热不均,容易将食物烧焦烧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申请号为CN201420034676.8的在先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3693262U)提供了一种可使用于电磁炉的陶瓷锅具,在陶瓷锅体的底部的外表面(下表面)设有可感应磁场的金属层,使得该陶瓷锅具能直接置放于电磁炉上使用,利用金属层感应磁场变化发热而对陶瓷锅具及其内部的食材加热(电磁加热),可确保烹饪的食物直接与陶瓷锅体接触,确保食物的营养和风味不流失。然而,陶瓷锅体的底部的外表面(下表面)大致为平面,该可感应磁场的金属层结合在陶瓷锅体的底部的外表面(下表面)后,也处在一平面上。这种设计仍存在以下缺点:(1)使用时金属层与电磁炉的面板紧贴,金属层产生的热量容易积聚,金属层和陶瓷锅体的底部会出现局部过热的情况;(2)受陶瓷锅体的底部的外表面(下表面)的限制,金属层总面积较小,加热功率和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磁加热陶瓷锅具,这种电磁加热陶瓷锅具能够增强底部的散热效果,有利于防止陶瓷锅体的底部局部过热,且电磁感应层具有较大的面积,有利于加热功率和效率的提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磁加热陶瓷锅具,包括陶瓷锅体和电磁感应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锅体底部的下表面上设有多个凸起,凸起之间具有间隙;电磁感应层将陶瓷锅体底部的下表面及各凸起的表面覆盖。上述电磁感应层可以是能够感应磁场的金属层(如通过热喷涂工艺形成的金属层,其材料可以是铁、马氏体不锈钢、硅钢、铁镍合金、铁钴合金、铁铝合金、铁硅铝合金等)。一种优选方案中,上述凸起在陶瓷锅体底部的下表面上均匀分布。另一种优选方案中,上述凸起在陶瓷锅体底部的下表面上按多行多列的方式排布。另一种优选方案中,上述凸起在陶瓷锅体底部的下表面上排布在多个同心圆上。通常,每个圆上的多个凸起等间距排列。一种优选方案中,上述凸起呈球冠状,且凸起的横截面面积自上至下逐渐减小。另一种优选方案中,上述凸起为上大下小的圆台状。另一种优选方案中,上述凸起为上大下小的多棱台状。优选方案中,上述电磁感应层上覆盖有防护涂层。防护涂层起到保护电磁感应层的作用,可有效避免或减小电磁感应层受磨损或腐蚀。上述防护涂层可以是纳米陶瓷涂料层或聚四氟乙烯涂层。本技术通过在陶瓷锅体底部的下表面上设有多个凸起,并使电磁感应层覆盖在陶瓷锅体底部的下表面及各凸起的表面上,一方面,使用时各凸起与电磁炉的面板接触,凸起之间的间隙构成散热间隙,能够避免电磁感应层出现热量积聚、局部过热的情况,使陶瓷锅体受热更加均匀,并可避免局部过热导致电磁感应层脱落;另一方面,由于电磁感应层覆盖在陶瓷锅体底部的下表面及各凸起的表面上,因此在不增加陶瓷锅体底部面积的情况下,能够增大电磁感应层的总面积,有利于提高加热功率和效率。此外,通过设置凸起,在陶瓷锅体底部的下表面上形成凹凸不平的结构,有利于增大电磁感应层与陶瓷锅体底部的附着力,使电磁感应层更牢固地结合在陶瓷锅体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仰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图3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这种电磁加热陶瓷锅具包括陶瓷锅体1和电磁感应层2;陶瓷锅体1底部的下表面上设有多个凸起3,凸起3之间具有间隙4;电磁感应层2将陶瓷锅体1底部的下表面及各凸起3的表面覆盖。电磁感应层2上覆盖有防护涂层5。本实施例中,凸起3在陶瓷锅体1底部的下表面上排布在多个同心圆上(每个圆上的多个凸起等间距排列)。凸起3呈球冠状,且凸起3的横截面面积自上至下逐渐减小。电磁感应层2可以是能够感应磁场的金属层(如通过热喷涂工艺形成的金属层,其材料可以是铁、马氏体不锈钢、硅钢、铁镍合金、铁钴合金、铁铝合金、铁硅铝合金等)。防护涂层5是纳米陶瓷涂料层。防护涂层5也可以是聚四氟乙烯涂层。陶瓷锅体1的顶部开口6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提手部7。通过在陶瓷锅体1底部的下表面上设有多个凸起3,并使电磁感应层2覆盖在陶瓷锅体1底部的下表面及各凸起3的表面上,一方面,使用时各凸起3与电磁炉的面板接触,凸起3之间的间隙4构成散热间隙,能够避免电磁感应层2出现热量积聚、局部过热的情况,使陶瓷锅体1受热更加均匀,并可避免局部过热导致电磁感应层2脱落;另一方面,由于电磁感应层2覆盖在陶瓷锅体1底部的下表面及各凸起3的表面上,因此在不增加陶瓷锅体1底部面积的情况下,能够增大电磁感应层2的总面积,有利于提高加热功率和效率。此外,通过设置凸起3,在陶瓷锅体1底部的下表面上形成凹凸不平的结构,有利于增大电磁感应层2与陶瓷锅体1底部的附着力,使电磁感应层2更牢固地结合在陶瓷锅体1上。其他实施方案中,凸起可在陶瓷锅体底部的下表面上按多行多列的方式排布。其他实施方案中,凸起可为上大下小的圆台状,或者为上大下小的多棱台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加热陶瓷锅具,包括陶瓷锅体和电磁感应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锅体底部的下表面上设有多个凸起,凸起之间具有间隙;电磁感应层将陶瓷锅体底部的下表面及各凸起的表面覆盖;/n所述凸起呈球冠状、上大下小的圆台状或上大下小的多棱台状,球冠状凸起的横截面面积自上至下逐渐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加热陶瓷锅具,包括陶瓷锅体和电磁感应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锅体底部的下表面上设有多个凸起,凸起之间具有间隙;电磁感应层将陶瓷锅体底部的下表面及各凸起的表面覆盖;
所述凸起呈球冠状、上大下小的圆台状或上大下小的多棱台状,球冠状凸起的横截面面积自上至下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陶瓷锅具,其特征是:所述电磁感应层是能够感应磁场的金属层,金属层的材料是铁、马氏体不锈钢、硅钢、铁镍合金、铁钴合金、铁铝合金或铁硅铝合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陶瓷锅具,其特征是:所述凸起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正茂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天际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