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手提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196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手提包,包括内衬和内折痕,所述内衬外表面贴合有表层,且表层边缘分布有第一魔术公贴,所述第一魔术公贴一侧分布有第一魔术母贴,所述表层两端外表面缝合有提手,所述表层左端标远缝合有第二魔术母贴,且表层右端缝合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一侧缝合有第二魔术公贴。该多功能手提包设置有第一魔术公贴,第一魔术公贴的下底面与内衬的外表面相贴合,当使用者将手提包从平铺状态折叠到立体状态后,第一魔术公贴与第一魔术母贴刚好粘合在一起,使得手提包可以稳定的保持在立体状态,方便使用者收纳物品,当手提包使用结束后,使用者可以通过将第一魔术公贴与第一魔术母贴撕开使得手提包可以打开至平面状态,便于存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手提包
本技术涉及手提包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手提包。
技术介绍
手提包是随身携带装轻便东西的拎包。绝大部分女性都表示,去上班或出席重要场合一定要带包,且都会精心搭配;90%以上的人表示逛街聚会时也要随身带包,因为女人随身物品本身就多。也有女孩子表示,如果出门不带包,就算有口袋放东西,一双手往往都不知道往哪里放。市场上的手提包在使用中,使用寿命部长,没有折叠的功能,手提包使用结束后不方便收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功能手提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手提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使用寿命部长,没有折叠的功能,手提包使用结束后不方便收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手提包,包括内衬和内折痕,所述内衬外表面贴合有表层,且表层边缘分布有第一魔术公贴,所述第一魔术公贴一侧分布有第一魔术母贴,所述表层两端外表面缝合有提手,所述表层左端标远缝合有第二魔术母贴,且表层右端缝合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一侧缝合有第二魔术公贴,所述内折痕分布于内衬中部,且内折痕一侧分布有外折痕,所述内折痕边缘固定有摁扣。优选的,所述内衬与表层外形尺寸相吻合,且内衬与表层之间为针织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魔术公贴关于内衬的水平中轴线对称分布,且第一魔术公贴的下底面与内衬的外表面相贴合。优选的,所述提手关于表层的竖直中轴线对称分布,且提手的数量为2只。优选的,所述内折痕关于内衬的水平中轴线对称分布,且内折痕的数量为4条。优选的,所述摁扣与内衬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摁扣为卡扣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多功能手提包设置有第一魔术公贴,第一魔术公贴的下底面与内衬的外表面相贴合,当使用者将手提包从平铺状态折叠到立体状态后,第一魔术公贴与第一魔术母贴刚好粘合在一起,使得手提包可以稳定的保持在立体状态,方便使用者收纳物品,当手提包使用结束后,使用者可以通过将第一魔术公贴与第一魔术母贴撕开使得手提包可以打开至平面状态,便于存放。内折痕的数量为4条,内衬与表层组成复合布层,使用者将复合布层沿内折痕向内衬中心方向折叠,将复合布沿外折痕向内衬中心的反方折叠,即可把复合布层折叠成为可以用于收纳的手提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摁扣为卡扣结构,摁扣包括母扣和公扣,当使用者将复合布层沿内折痕向内衬中心方向折叠后,母扣和公扣正好可以扣在一起,对结构加以固定,避免折叠后的手提包受到外力使结构被破坏,让使用者更加安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衬展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表层展开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衬;2、表层;3、第一魔术公贴;4、第一魔术母贴;5、提手;6、第二魔术母贴;7、连接片;8、第二魔术公贴;9、内折痕;10、外折痕;11、摁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手提包,包括内衬1、表层2、第一魔术公贴3、第一魔术母贴4、提手5、第二魔术母贴6、连接片7、第二魔术公贴8、内折痕9、外折痕10和摁扣11,内衬1外表面贴合有表层2,内衬1与表层2外形尺寸相吻合,且内衬1与表层2之间为针织连接,内衬1与表层2缝合在一起,可以使得手提包更加结实耐用,避免使用者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包内物品的磨损使得布料破损,延长手提包的使用寿命;表层2边缘分布有第一魔术公贴3,第一魔术公贴3关于内衬1的水平中轴线对称分布,且第一魔术公贴3的下底面与内衬1的外表面相贴合,当使用者将手提包从平铺状态折叠到立体状态后,第一魔术公贴3与第一魔术母贴4刚好粘合在一起,使得手提包可以稳定的保持在立体状态,方便使用者收纳物品,当手提包使用结束后,使用者可以通过将第一魔术公贴3与第一魔术母贴4撕开使得手提包可以打开至平面状态,便于存放;第一魔术公贴3一侧分布有第一魔术母贴4,表层2两端外表面缝合有提手5,提手5关于表层2的竖直中轴线对称分布,且提手5的数量为2只,提手5与表层2缝合在一起,使得提手5与表层之间连接牢固,提高提手5的承重能力,方便使用者携带手提包;表层2左端标远缝合有第二魔术母贴6,且表层2右端缝合有连接片7,连接片7一侧缝合有第二魔术公贴8,内折痕9分布于内衬1中部,且内折痕9一侧分布有外折痕10,内折痕9关于内衬1的水平中轴线对称分布,且内折痕9的数量为4条,内衬1与表层2组成复合布层,使用者将复合布层沿内折痕9向内衬1中心方向折叠,将复合布沿外折痕10向内衬1中心的反方折叠,即可把复合布层折叠成为可以用于收纳的手提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内折痕9边缘固定有摁扣11,摁扣11与内衬1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摁扣11为卡扣结构,摁扣11包括母扣和公扣,当使用者将复合布层沿内折痕9向内衬1中心方向折叠后,母扣和公扣正好可以扣在一起,对结构加以固定,避免折叠后的手提包受到外力使结构被破坏,让使用者更加安心。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多功能手提包,内衬1与表层2之间为针织连接,内衬1与表层2缝合在一起,可以使得手提包更加结实耐用,避免使用者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包内物品的磨损使得布料破损,延长手提包的使用寿命,内衬1与表层2组成复合布层,使用者将复合布层沿内折痕9向内衬1中心方向折叠,将复合布沿外折痕10向内衬1中心的反方折叠,即可把复合布层折叠成为可以用于收纳的手提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当使用者将手提包从平铺状态折叠到立体状态后,第一魔术公贴3与第一魔术母贴4刚好粘合在一起,使得手提包可以稳定的保持在立体状态,方便使用者收纳物品,当手提包使用结束后,使用者可以通过将第一魔术公贴3与第一魔术母贴4撕开使得手提包可以打开至平面状态,便于存放,复合布层沿内折痕9向内衬1中心方向折叠后,母扣和公扣正好可以扣在一起,对结构加以固定,避免折叠后的手提包受到外力使结构被破坏,让使用者更加安心,提手5的数量为2只,提手5与表层2缝合在一起,使得提手5与表层之间连接牢固,提高提手5的承重能力,方便使用者携带手提包。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手提包,包括内衬(1)和内折痕(9),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1)外表面贴合有表层(2),且表层(2)边缘分布有第一魔术公贴(3),所述第一魔术公贴(3)一侧分布有第一魔术母贴(4),所述表层(2)两端外表面缝合有提手(5),所述表层(2)左端标远缝合有第二魔术母贴(6),且表层(2)右端缝合有连接片(7),所述连接片(7)一侧缝合有第二魔术公贴(8),所述内折痕(9)分布于内衬(1)中部,且内折痕(9)一侧分布有外折痕(10),所述内折痕(9)边缘固定有摁扣(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手提包,包括内衬(1)和内折痕(9),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1)外表面贴合有表层(2),且表层(2)边缘分布有第一魔术公贴(3),所述第一魔术公贴(3)一侧分布有第一魔术母贴(4),所述表层(2)两端外表面缝合有提手(5),所述表层(2)左端标远缝合有第二魔术母贴(6),且表层(2)右端缝合有连接片(7),所述连接片(7)一侧缝合有第二魔术公贴(8),所述内折痕(9)分布于内衬(1)中部,且内折痕(9)一侧分布有外折痕(10),所述内折痕(9)边缘固定有摁扣(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手提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1)与表层(2)外形尺寸相吻合,且内衬(1)与表层(2)之间为针织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超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市润晖箱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