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耐磨的针织鞋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18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气耐磨的针织鞋面,包括一体编织的鞋面本体,鞋面本体包括立体支撑区和透气区;立体支撑区包括主要由第一纱线编织形成的支撑面层及主要由混合纱线编织形成的支撑底层,混合纱线包括用以编织成支撑底层的外表面的第一单丝和用以编织成支撑底层的内表面的第二纱线;透气区包括透气面层及主要由第三纱线编织形成的透气底层,透气面层上形成有主要由第二单丝按隔针编织的方式编织形成的若干个网眼,于所述鞋面本体的外侧所述支撑面层的外表面高于所述透气面层的外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鞋面本体不易变形,耐磨,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气耐磨的针织鞋面
本技术涉及一种针织鞋面,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透气耐磨的针织鞋面。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健身运动在全国各地广发普及,由于在运动过程中针织运动鞋往往需要受到穿戴者运动的考验,所以对针织鞋面的透气性、支撑性和耐磨性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现有针织鞋面的透气性、支撑性和耐磨性能均较差,难以满足针织运动鞋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气耐磨的针织面料,其刚度和支撑性能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透气耐磨的针织鞋面,包括一体编织的鞋面本体,以所述鞋面本体对应于人体脚部的一侧为内,相对的一侧为外,所述鞋面本体包括立体支撑区和透气区;所述立体支撑区包括主要由第一纱线编织形成的支撑面层及主要由混合纱线编织形成的支撑底层,所述混合纱线包括用以编织成所述支撑底层的外表面的第一单丝和用以编织成所述支撑底层的内表面的第二纱线;所述透气区包括透气面层及主要由第三纱线编织形成的透气底层,所述透气面层上形成有主要由第二单丝编织形成的若干个网眼;其中,于所述鞋面本体的外侧所述支撑面层的外表面高于所述透气面层的外表面。所述立体支撑区有多个,各所述立体支撑区分设于所述鞋面本体的两侧。同一所述立体支撑区中,所述支撑面层和所述支撑底层的边沿处相互编织在一起,所述支撑面层和所述支撑底层之间形成有中空层。同一所述立体支撑区中,所述支撑面层与就近的所述透气区的所述透气面层相互连接,所述支撑底层与就近的所述透气区的所述透气底层编织在一起。所述支撑底层的外表面为主要由所述第一单丝编织形成的多个第一线圈构成的表面,所述支撑面层的内表面为主要由所述第二纱线编织形成的多个第二线圈构成的表面,并且各所述第二线圈分别叠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线圈的外侧。所述第一纱线为采用长丝纤维或短纤维纺织而成的纱线。所述第二纱线为采用长丝纤维或短纤维纺织而成的纱线。所述第一单丝和所述第二单丝均为采用聚酯纤维制成的单丝。所述第一单丝和所述第二单丝均替换为TPU纱线、亮光纱线或反光纱线。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立体支撑区的支撑面层高于透气区的透气面层,一方面鞋面本体的立体支撑区相比透气区更厚,另一方面视觉上给人以立体感,增加了鞋面本体的美观性,同时立体支撑区的加厚部分更好地提高了鞋面本体的支撑效果;并且,支撑底层的外表面为主要由第一单丝编织形成的表面,且第一单丝非与人体脚部接触,因第一单丝的特性,使得支撑底层的刚性大,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支撑性;透气面层上各网眼的设置,且透气面层为采用第二单丝编织形成的层状物,故透气区的透气性非常好,且透气区的刚性好,并起到辅助支撑的效果;这样子,使鞋面本体不易变形,耐磨,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2、多个立体支撑区分设于鞋面本体的两侧,鞋面本体的两侧起到主要支撑的作用,透气区分布于鞋面本体上对应于非立体支撑区的位置处,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这样子做,使鞋面本体的外形立体,进一步使鞋面本体不易垮塌和变形,而且,人体脚背易出汗部位对应透气区,增加穿戴者的脚部出汗部位与鞋面本体外的空气流通,不储热,穿着更加透气舒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鞋面本体外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鞋面本体内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立体支撑区的编织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透气区的编织示意图。图中:100-鞋面本体;21-支撑面层;22-支撑底层;31-透气面层;311-网眼;32-透气底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一种透气耐磨的针织鞋面,如图1-4所示,包括一体编织的鞋面本体100,鞋面本体100包括立体支撑区和透气区,为方便描述,以鞋面本体100对应于人体脚部的一侧为内,相对的一侧为外,于鞋面本体100的外侧立体支撑区的外表面高于透气区的外表面,换言之,立体支撑区的外表面凸出于透气区的外表面。立体支撑区包括支撑面层21和支撑底层22。该支撑面层21为主要由第一纱线按满针编织的方式编织形成的层状物,支撑底层22为主要由混合纱线编织形成的层状物,该混合纱线包括第一单丝和第二纱线,且支撑底层22的外表面为主要由第一单丝按隔针编织的方式编织形成的表面,支撑底层22的内表面为主要由第二纱线编织形成的表面,并且,于支撑底层22中第一单丝被第二纱线覆盖。穿戴时支撑底层22的内表面与穿戴者的脚部相接触,但支撑底层22的外表面不与人体脚部相接触,故保证了穿戴者脚部的舒适性,并且,因第一单丝的特性,使支撑底层22的刚性和支撑性好,从而使立体支撑区整体有良好的刚性和支撑性,同时也使支撑底层22的外表面的间隙较大,令支撑底层22整体的透气性好,既而使立体支撑区的透气性好。作为优选地方式,第一单丝为采用聚酯纤维制成的单丝。较佳地,该第一单丝可为涤纶单丝,即通常所说的鱼丝。作为优选地方式,第一纱线为采用长丝纤维或短纤维纺织而成的纱线,如,第一纱线可为涤纶、锦纶、丙纶或棉纱等。作为优选地方式,第二纱线为采用长丝纤维或短纤维纺织而成的纱线,如,第二纱线可为涤纶、锦纶、丙纶或棉纱等,本实施例以棉纱为例,因第二纱线相比于单丝更加贴肤舒适,故穿戴者穿着本技术制成的鞋体时更加舒适。另外,第二纱线还可为涤纶、锦纶、丙纶或棉纱中的其中两种纱线形成的混合纱线。在本实施例中,以其中一个立体支撑区为例进行说明,立体支撑区的支撑底层22和支撑面层21可按图3所示编织方式按第1-6织行重复编织形成,其中,支撑底层22的外表面为通过第一单丝编织成多个第一线圈构成的表面,支撑底层22的内表面为通过第二纱线编织成多个第二线圈构成的表面,并且,各第二线圈分别叠设于对应的第一线圈的外侧,即各第二线圈分别覆盖对应的第一线圈。需说明的是,本申请中A为后针床成圈,B为前针床成圈,C为空针。上述的透气区包括透气面层31和透气底层32,透气面层31上形成有主要由第二单丝编织形成的若干个网眼311,其中透气面层31为采用隔针编织的方式形成的层状物,透气底层32为主要由第三纱线按隔针编织的方式编织形成的层状物。其中,透气区分布于鞋面本体100上对应于非立体支撑区的位置处。作为优选地方式,第二单丝为采用聚酯纤维制成的单丝。较佳地,该第二单丝可为涤纶单丝,即通常所说的鱼丝。穿戴时,透气底层32的内表面与穿戴者的脚部相接触,但透气面层31不与人体脚部相接触,保证了穿戴者脚部的舒适性,并且,因第二单丝的特性,透气面层31的外表面耐磨性好,同时透气面层31上形成各网眼311,结合透气底层32的编织结构,使透气区的透气性相比于立体支撑区更好,此外,透气面层31还起到辅助支撑鞋面本体100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透气区的透气底层32和透气面层31可采用图4所示按第1-4织行方式重复编织,其中,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气耐磨的针织鞋面,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编织的鞋面本体,以所述鞋面本体对应于人体脚部的一侧为内,相对的一侧为外,所述鞋面本体包括立体支撑区和透气区;所述立体支撑区包括主要由第一纱线编织形成的支撑面层及主要由混合纱线编织形成的支撑底层,所述混合纱线包括用以编织成所述支撑底层的外表面的第一单丝和用以编织成所述支撑底层的内表面的第二纱线;所述透气区包括透气面层及主要由第三纱线编织形成的透气底层,所述透气面层上形成有主要由第二单丝编织形成的若干个网眼;其中,于所述鞋面本体的外侧所述支撑面层的外表面高于所述透气面层的外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气耐磨的针织鞋面,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编织的鞋面本体,以所述鞋面本体对应于人体脚部的一侧为内,相对的一侧为外,所述鞋面本体包括立体支撑区和透气区;所述立体支撑区包括主要由第一纱线编织形成的支撑面层及主要由混合纱线编织形成的支撑底层,所述混合纱线包括用以编织成所述支撑底层的外表面的第一单丝和用以编织成所述支撑底层的内表面的第二纱线;所述透气区包括透气面层及主要由第三纱线编织形成的透气底层,所述透气面层上形成有主要由第二单丝编织形成的若干个网眼;其中,于所述鞋面本体的外侧所述支撑面层的外表面高于所述透气面层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耐磨的针织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支撑区有多个,各所述立体支撑区分设于所述鞋面本体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气耐磨的针织鞋面,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立体支撑区中,所述支撑面层和所述支撑底层的边沿处相互编织在一起,所述支撑面层和所述支撑底层之间形成有中空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气耐磨的针织鞋面,其特征在于:同一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金泰李颖泉梁春兰
申请(专利权)人: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