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小明专利>正文

浮漂自动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0840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浮漂自动生产工艺,属于浮漂加工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圆柱体工件自动上料;步骤2.依次夹取圆柱体工件至输送带上;步骤3.对圆柱体工件进行钻孔作业;步骤4.将纤维推动至圆柱体工件的孔洞内;步骤5.将圆柱体工件进行抵触夹紧;步骤6.将圆柱体工件打磨成椭圆体;步骤7.对不规则的椭圆体工件和其中的纤维进行喷漆着色;步骤8.对浮漂自动下料收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艺设计巧妙,工序间衔接顺畅,自动化程度高,实现了浮漂自动化生产,一个人可以负责一台机,节约了人工,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浮漂自动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浮漂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浮漂自动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浮漂是垂钓时鱼儿咬钩的讯息反应的工具。人们通过浮漂的动作,不但可以判断鱼儿吃食的情况,从而决定提竿的时机,还可以通过浮漂的动作判断出是什么鱼在咬钩。所以浮漂是钓鱼收获好坏的重要环节。浮漂多用较轻的材料制作而成,现在的浮漂多为化学制品,或是用鸟类的羽毛、木材、竹材制作,性能各有差异,形状更是多种多样。根据浮漂的自重和浮力的不同,可分为中空浮漂和实心浮漂。中空浮漂的自重小,浮力大,反应灵敏;实心浮漂的稳定性好,但不太灵敏。根据浮漂形状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卧漂和立漂。卧漂就是常说的七星漂,钓鱼时数粒浮子散落在水面上,灵敏度高,扬竿时震动小,但不适宜风浪大时垂钓。立漂就是垂立在水中的浮漂,常见的有棒形、锥形、圆形、陀螺形等等。目前钓鱼用的浮漂依靠纯手工生产,通常都是人工进行上料,将其定位后,通过单独的钻孔设备、穿纤维设备、打磨设备及喷色设备依次完成钻孔、穿纤维、打磨和喷色工序,工序多而且工艺复杂,从而影响生产效率无法自动化加工,费时费力,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保护点】
1.浮漂自动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圆柱体工件自动上料:设置输送架(1)、输送带(101)、上料架(102)、上料带(103)、安装台(2)、存放箱(3)、第一操作台(4)、第二操作台(5)、上料组件(6)、钻孔组件(7)、纤维安装组件(8)、移动组件(9)、第一旋转组件(10)、第二旋转组件(11)、打磨组件(12)和喷色组件(13),在工作时,通过上料带(103)工作将待加工的圆柱体工件依次输送至上料组件(6)处;/n步骤2.依次夹取圆柱体工件至输送带上:然后上料组件(6)工作依次夹取圆柱体工件至输送带(101)上,通过第一丝杆滑台(62)工作带动第一气缸(63)移...

【技术特征摘要】
1.浮漂自动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圆柱体工件自动上料:设置输送架(1)、输送带(101)、上料架(102)、上料带(103)、安装台(2)、存放箱(3)、第一操作台(4)、第二操作台(5)、上料组件(6)、钻孔组件(7)、纤维安装组件(8)、移动组件(9)、第一旋转组件(10)、第二旋转组件(11)、打磨组件(12)和喷色组件(13),在工作时,通过上料带(103)工作将待加工的圆柱体工件依次输送至上料组件(6)处;
步骤2.依次夹取圆柱体工件至输送带上:然后上料组件(6)工作依次夹取圆柱体工件至输送带(101)上,通过第一丝杆滑台(62)工作带动第一气缸(63)移动,第一气缸(63)带动安装架(64)移动至圆柱体工件的上方,然后第一气缸(63)工作带动安装架(64)向下移动,安装架(64)向下移动至适当的位置,随后两个夹紧件(66)工作带动其中的夹紧板(662)移动,两个夹紧件(66)中的夹紧板(662)相对移动对圆柱体工件进行抵触夹紧,最后第一丝杆滑台(62)工作带动圆柱体工件移动至输送带(101)上方,第一气缸(63)和两个夹紧件(66)配合工作将圆柱体工件放置在输送带(101)上;
步骤3.对圆柱体工件进行钻孔作业:然后,输送带(101)工作带动圆柱体工件经过钻孔组件(7),当圆柱体工件经过钻孔组件(7)时,钻孔组件(7)工作对圆柱体工件进行钻孔,通过两个限位件(76)对待钻孔的圆柱体工件进行固定限位,然后第二丝杆滑台(72)工作带动钻头(75)向下移动,在钻头(75)向下移动的同时第一驱动电机(74)工作带动钻头(75)转动,钻头(75)转动对圆柱体工件进行钻孔作业;
步骤4.将纤维推动至圆柱体工件的孔洞内:钻孔作业完成后,输送带(101)工作带动圆柱体工件经过纤维安装组件(8),当圆柱形工件经过纤维安装组件(8)时,纤维安装组件(8)工作将事先放置在其中的纤维安装至孔洞内,通过两个翻转件(88)工作对钻孔后的圆柱体工件进行翻转90°,然后第三丝杆滑台(82)工作带动纤维套(86)向下移动,纤维套(86)向下移动至适当的位置,随后第四丝杆滑台(84)工作带动纤维套(86)水平移动,纤维套(86)水平移动至与钻孔后的圆柱体工件的孔洞对齐,最后第二电动推杆(871)工作带动推板(872)移动,推板(872)移动将纤维套(86)内的纤维推动至圆柱体工件的孔洞内,完成将纤维安装至圆柱体工件的孔洞内;
步骤5.将圆柱体工件进行抵触夹紧:纤维安装完成后,输送带(101)工作带动圆柱体工件经过移动组件(9),移动组件(9)工作将圆柱体工件移动至第一旋转组件(10)内,然后第一旋转组件(10)对圆柱体工件进行抵触夹紧;
步骤6.将圆柱体工件打磨成椭圆体:随后第一旋转组件(10)和打磨组件(12)同步工作对圆柱体工件进行打磨,圆柱体工件打磨成不规则的椭圆体,通过第五驱动电机(1206)工作带动打磨刀片(1207)转动,然后第五气缸(1204)工作带动打磨刀片(1207)与圆柱体工件接触,打磨刀片(1207)对圆柱体工件进行打磨,同时第六丝杆滑台(1202)工作带动打磨刀片(1207)移动,方便打磨刀片(1207)对圆柱体工件所有处进行打磨作业;
步骤7.对不规则的椭圆体工件和其中的纤维进行喷漆着色:接着移动组件(9)继续工作将不规则的椭圆体工件移动至第二旋转组件(11)内,第二旋转组件(11)和喷色组件(13)同步工作对不规则的椭圆体工件和其中的纤维进行喷漆着色,通过存漆罐(1305)内的油漆经过软管(1304)流至喷漆筒(1303)内,若干个喷头(1306)将喷漆筒(1303)内的油漆喷至不规则的椭圆体工件和其中的纤维上,第七丝杆滑台(1301)工作带动若干个喷头(1306)移动,方便若干个喷头(1306)喷漆,加工完成形成浮漂;
步骤8.对浮漂自动下料收集:最后移动组件(9)继续工作将加工完成形成的浮漂移动至存放箱(3)内存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漂自动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101)设置在输送架(1)内,所述上料架(102)设置在输送架(1)的旁侧,所述上料带(103)设置在上料架(102)内,所述安装台(2)设置在输送架(1)远离上料架(102)一端的旁侧,所述存放箱(3)设置在安装台(2)的顶部,所述第一操作台(4)和第二操作台(5)分别设置在输送架(1)的左右两侧,所述上料组件(6)、钻孔组件(7)和纤维安装组件(8)依次设置在输送架(1)上,所述移动组件(9)设置在第一操作台(4)和第二操作台(5)的上方,两个所述第一旋转组件(10)和第二旋转组件(11)的结构相同,并且第一旋转组件(10)和第二旋转组件(11)分别设置在第一操作台(4)和第二操作台(5)上,所述打磨组件(12)安装在第一操作台(4)上,所述喷色组件(13)安装在第二操作台(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漂自动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组件(6)包括承载架(61)、第一丝杆滑台(62)、第一气缸(63)、安装架(64)、第一导轨(65)和两个夹紧件(66),所述承载架(61)安装在输送架(1)的外壁上,所述第一丝杆滑台(62)呈水平设置在承载架(61)的顶端,所述第一气缸(63)呈竖直设置在第一丝杆滑台(62)的移动端上,并且第一气缸(63)的输出端朝下,所述安装架(64)与第一气缸(6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轨(65)呈水平设置在安装架(64)内,两个所述夹紧件(66)呈对称设置在安装架(64)上,每个所述夹紧件(66)均包括滑动块(661)、夹紧板(662)和第一电动推杆(663),所述滑动块(661)能够滑动安装在第一导轨(65)上,所述夹紧板(662)与滑动块(66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663)呈水平设置在安装架(64)内,并且第一电动推杆(663)的输出端与滑动块(66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漂自动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组件(7)包括U型架(71)、第二丝杆滑台(72)、L型板(73)、第一驱动电机(74)、钻头(75)和两个限位件(76),所述U型架(71)安装在输送架(1)的顶端,所述第二丝杆滑台(72)呈竖直设置在U型架(71)的顶部,所述L型板(73)与第二丝杆滑台(72)的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74)呈竖直设置在L型板(73)上,并且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杨小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