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菌棒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1066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培养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食用菌菌棒培养装置,柜体内的两个对应侧壁上均沿高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与之向适配的培养盘,柜体的顶板正中处开设有一个第一贯通孔,每个培养盘上均开设有一个与第一贯通孔同轴设置的第二贯通孔,顶板上表面通过升降模块可升降安装有与第一贯通孔同轴设置的水管,水管底端固定连接有与之同轴设置的空心柱,且空心柱内部空腔与水管相连通,空心柱外表面沿周向固定设有若干个与之内部空腔相连通的出水管,每个出水管的外侧末端上均螺纹安装有喷头,出水管顶端通过进水管连接有供水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维修更换更加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菌棒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培养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菌棒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菌棒是食用菌香菇子实体,经过慢慢转色形成长菇。而香菇是食用菌的一种菌类产品。在食用菌菌棒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利用培养箱对菌棒进行培育,在培养箱内对菌棒进行培育的过程中,需要定时定量的对菌棒进行浇水,以满足菌棒发育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但是现有的培养装置大多是在装置内设置多组喷头或者喷淋管来实现对菌棒的浇水,这使得装置内的水管密布,结构复杂,而且后续当某一个喷头或者喷淋管损坏时,为了保证浇水的均匀度,需要拆开装置进行维修更换,维护起来十分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装置内设置多组喷头或者喷淋管来实现对菌棒的浇水,这使得装置内的水管密布,结构复杂,而且后续当某一个喷头或者喷淋管损坏时,维修更换十分的不方便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食用菌菌棒培养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食用菌菌棒培养装置,包括柜体,所述柜体上铰接安装有柜门,所述柜体上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口,所述柜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菌棒培养装置,包括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上铰接安装有柜门(24),所述柜体(1)上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口(23),所述柜体(1)内的两个对应侧壁上均沿高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与之向适配的培养盘(4),每个所述培养盘(4)底部表面两侧均放置有两个挡板(3),每个所述挡板(3)均固定连接在柜体(1)内壁上,所述柜体(1)顶部的顶板(2)上正中处开设有一个第一贯通孔(5),每个所述培养盘(4)上均开设有一个与第一贯通孔(5)同轴设置的第二贯通孔(6),所述顶板(2)上表面通过升降模块可升降安装有与第一贯通孔(5)同轴设置的水管(16),所述水管(16)底端固定连接有与之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菌棒培养装置,包括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上铰接安装有柜门(24),所述柜体(1)上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口(23),所述柜体(1)内的两个对应侧壁上均沿高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与之向适配的培养盘(4),每个所述培养盘(4)底部表面两侧均放置有两个挡板(3),每个所述挡板(3)均固定连接在柜体(1)内壁上,所述柜体(1)顶部的顶板(2)上正中处开设有一个第一贯通孔(5),每个所述培养盘(4)上均开设有一个与第一贯通孔(5)同轴设置的第二贯通孔(6),所述顶板(2)上表面通过升降模块可升降安装有与第一贯通孔(5)同轴设置的水管(16),所述水管(16)底端固定连接有与之同轴设置的空心柱(17),且所述空心柱(17)内部空腔与水管(16)相连通,所述空心柱(17)外表面沿周向固定设有若干个与之内部空腔相连通的出水管(18),每个所述出水管(18)的外侧末端上均螺纹安装有喷头(19),所述出水管(18)顶端通过进水管(20)连接有供水装置;
所述升降模块包括竖板(7)、转轴(8)、齿轮(9)、杆套(10)、导杆(11)、连接板(12)、齿条(13),所述柜体(1)顶端固定安装有对应设置的两个竖板(7),两个所述竖板(7)之间可转动安装有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洁刘海军贺晓龙冯世栋汪飞张丽华周晓兰
申请(专利权)人:延安市园艺蚕桑工作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