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自动化多功能覆膜机,包括机架,机架底部设有抓地轮和支撑轮,机架底部前端设有平地滚筒,平地滚筒后方位于机架两侧底部设置开沟铧,开沟铧后方设有压模滚筒,其上方机架上设有地膜悬挂杆,压模滚筒后方设置压膜轮,横跨机架后端设置翻转杆,其上通过支撑架连接多段式绞龙滚筒,相邻段的绞龙滚筒之间设有调节筒,调节筒和绞龙滚筒之间留有撒土间隙,绞龙滚筒两外侧设置覆土盘,其通过转动连杆连接于机架后端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平地、开沟、覆膜、压膜、分垄覆土多种作业于一体化,适用于不同作物及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覆膜;在不作业状态下,可将绞龙滚筒向上反转置于机架上以缩短机身,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覆膜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自动化多功能覆膜机
本技术属于农用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半自动化多功能覆膜机。
技术介绍
农业种植中地膜的使用非常广泛,作物采用地膜种植可大大提供产量,但地膜种植作物中地膜的铺设工序较为繁琐,虽然已有一些地膜机出现,但目前地膜铺设的机械自动化程度仍然较低,机械自身体积较大,仅适用于平原地带,无法在小面积地块、山地、高原等地区开展作业;并且覆膜机重量较大,类似于沙地等地区不能进入,否则会造成减产以及无产;因此,现有的覆膜机使用时对地形有一定的要求,对于山地型高原地貌的地区,大部分还是依靠人力进行地膜铺设,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自动化多功能覆膜机,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自动化多功能覆膜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前端底部两侧设有抓地轮,机架的后端底部两侧设有支撑轮,所述机架的底部前端设有平地滚筒,所述平地滚筒后方位于机架的两侧底部设置有开沟铧,所述开沟铧的后方设有压模滚筒,所述压模滚筒上方的机架上设有地膜悬挂杆,所述压模滚筒的后方位于机架的两侧底部设置有压膜轮,所述机架的后端横跨机架设置有翻转杆,所述翻转杆上通过支撑架连接有多段式绞龙滚筒,相邻段的绞龙滚筒之间设置有调节筒,所述调节筒和绞龙滚筒之间留有撒土间隙,所述绞龙滚筒的两外侧设置覆土盘,所述覆土盘通过转动连杆转动连接于机架的后端两侧。优选地,所述平地滚筒的两端通过自动调节杆与机架连接,所述自动调节杆上设有弹簧。优选地,所述压膜轮通过压力调节杆与机架连接,所述压力调节杆上设有弹簧。优选地,所述覆土盘竖向连接的连接杆上设有弹簧。优选地,所述调节筒的一侧与相邻段的绞龙滚筒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筒的另一侧与另一相邻段的绞龙滚筒通过调节板连接,沿绞龙滚筒的周向设置多个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设有条形槽,所述调节板的一端固定于调节筒上,调节板的另一端搭接于绞龙滚筒上,且在搭接处的绞龙滚筒上设有螺栓,所述螺栓通过条形槽固定调节板和绞龙滚筒。优选地,所述机架的前端设有牵引架。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集平地、开沟、覆膜、压膜、分垄覆土多种作业于一体化,各部分装置之间进行联动,达到了半机械化的目的,降低人工参与度,解放人力,提高了地膜铺设的机械自动化程度。(2)绞龙滚筒采用多段式结构,相邻段的绞龙滚筒之间设置调节筒,调节筒与相邻的绞龙滚筒之间形成可调节宽窄的撒土间隙,实现分垄覆土。(3)本技术在不作业状态下,可将绞龙绞龙滚筒向上反转置于机架上,缩短机身长度。(4)本技术覆膜机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不同作物及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覆膜。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覆膜效果好,造价适宜,便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自动化多功能覆膜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节筒和绞龙滚筒翻转于机架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组调节筒和绞龙滚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节筒和绞龙滚筒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抓地轮;3-平地滚筒;4-开沟铧;5-地膜悬挂杆;6-压模滚筒;7-压膜轮;8-支撑轮;9-翻转杆;10-支撑架;11-调节筒;12-绞龙滚筒;13-覆土盘;14-转动连杆;15-自动调节杆;16-压力调节杆;17-弹簧;18-牵引架;19-撒土间隙;20-调节板;21-条形槽;22-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的半自动化多功能覆膜机,包括机架1,机架1的前端设有牵引架18,便于连接牵引机。机架1的前端底部两侧设有抓地轮2,机架1的后端底部两侧设有支撑轮8,机架1的底部前端设置平地滚筒3,用于将旋耕过后遗留的土块压碎、作物根茎压倒,以减少覆膜时地膜破损的机率,平地滚筒3的两端与机架1之间通过自动调节杆15连接,自动调节杆15上设有弹簧17,以适用于山地等崎岖不平的地形。平地滚筒3后方位于机架1的两侧底部设置有开沟铧4,随同机架1的前进自动开沟,将土壤翻向外侧,方便地膜边缘的下一步处理。开沟铧4的后方设有压模滚筒6,压模滚筒6上方的机架1上设有地膜悬挂杆5,在地膜悬挂杆5上悬挂地膜,使地膜与其他装置错位设置,方便拆卸。地膜铺设于地面上后,通过压模滚筒6将地膜平整地压在地面上,防止地膜空悬或被风卷走。压模滚筒6的后方位于机架1的两侧底部设置有压膜轮7,将地膜侧边缘压入开沟的土壤中,方便后续地膜侧边缘覆土固定,压膜轮7通过压力调节杆16与机架1连接,压力调节杆16上设有弹簧17,可根据地形自动调节高低。机架1的后端横跨机架1设置有翻转杆9,翻转杆9上通过支撑架10连接有多段式绞龙滚筒12,本技术中共并列设置了两组绞龙滚筒12,每组中各设置三段蛟龙滚筒12,相邻段的绞龙滚筒12之间设置有调节筒11,调节筒11的一侧与相邻段的绞龙滚筒12固定连接,调节筒11的另一侧与另一相邻段的绞龙滚筒12通过调节板20连接,沿绞龙滚筒的周向设置多个调节板20,调节板20上设有条形槽21,调节板20的一端固定于调节筒11上,可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调节板20的另一端搭接于绞龙滚筒12上,且在搭接处的绞龙滚筒12上设有螺栓22,螺栓22插入条形槽21中,通过拧紧螺栓22将绞龙滚筒12固定于调节板20上,安装调节板20处的调节筒11与绞龙滚筒12之间形成撒土间隙19,实现分垄覆土。拧松螺栓22,移动绞龙滚筒12,同时与该绞龙滚筒12固定侧的调节筒11随同移动,使调节筒11与绞龙滚筒12之间的撒土间隙19宽窄适宜,再通过螺栓22将绞龙滚筒12固定于调节板20的特定位置处。由于通过调节板20可调整调节筒11和相邻绞龙滚筒12之间撒土间隙19的宽窄,因此可根据不同地形条件进行撒土量的调节。调节筒11和绞龙滚筒12的两外侧设置覆土盘13,覆土盘13通过转动连杆14转动连接于机架1的后端两侧,覆土盘13竖向连接的连接杆上设有弹簧17,以适应高低不平的地形。覆膜作业完成后,可将调节筒11和绞龙滚筒12随同支撑架10绕翻转杆9向上翻转置于机架1上,同时旋转转动连杆14,将两侧的覆土盘13向机架1底部转动收至机架1后端底部,以缩短机身,方便携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自动化多功能覆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前端底部两侧设有抓地轮,机架的后端底部两侧设有支撑轮,所述机架的底部前端设有平地滚筒,所述平地滚筒后方位于机架的两侧底部设置有开沟铧,所述开沟铧的后方设有压模滚筒,所述压模滚筒上方的机架上设有地膜悬挂杆,所述压模滚筒的后方位于机架的两侧底部设置有压膜轮,所述机架的后端横跨机架设置有翻转杆,所述翻转杆上通过支撑架连接有多段式绞龙滚筒,相邻段的绞龙滚筒之间设置有调节筒,所述调节筒和绞龙滚筒之间留有撒土间隙,所述绞龙滚筒的两外侧设置覆土盘,所述覆土盘通过转动连杆转动连接于机架的后端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自动化多功能覆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前端底部两侧设有抓地轮,机架的后端底部两侧设有支撑轮,所述机架的底部前端设有平地滚筒,所述平地滚筒后方位于机架的两侧底部设置有开沟铧,所述开沟铧的后方设有压模滚筒,所述压模滚筒上方的机架上设有地膜悬挂杆,所述压模滚筒的后方位于机架的两侧底部设置有压膜轮,所述机架的后端横跨机架设置有翻转杆,所述翻转杆上通过支撑架连接有多段式绞龙滚筒,相邻段的绞龙滚筒之间设置有调节筒,所述调节筒和绞龙滚筒之间留有撒土间隙,所述绞龙滚筒的两外侧设置覆土盘,所述覆土盘通过转动连杆转动连接于机架的后端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化多功能覆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地滚筒的两端通过自动调节杆与机架连接,所述自动调节杆上设有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永永,王大桥,张建成,许多荣,徐育顺,巩晨艳,张玮,赵浩,杨帆帆,郧鹏英,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城市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