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磁屏蔽室的屏蔽板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000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磁屏蔽室的屏蔽板体结构,包括板体、连接卡槽A、连接卡槽B、第一高分子板、第一加固板、第一屏蔽网、保护垫层、第二屏蔽网、第二加固板、第二高分子板和吸光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吸光层喷涂在连接卡槽A和连接卡槽B的凹陷处,便于防止光线从板体连接处进入,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采用陶瓷板制成,便于提高板体的硬度,板体间通过连接卡槽A和连接卡槽B相互卡接呈可拆卸式连接,便于防止板体间松动,保护垫层采用泡沫板制成,便于保护屏蔽网不受损坏,第一屏蔽网和第二屏蔽网间隔设置,便于提高电磁屏蔽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磁屏蔽室的屏蔽板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屏蔽板体,具体为一种用于电磁屏蔽室的屏蔽板体结构,属于屏蔽板材

技术介绍
电磁屏蔽是指在空间某个区域内,用以减弱由某些源引起的场强的措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屏蔽体可由铜、铝、钢等金属制成,但对于恒定和极低频磁场,也可采用铁氧体等材料作为屏蔽体。在一个系统内或不同系统间常会产生电磁噪声或干扰而引起系统性能恶化,因此要求,①将电力线或磁力线限制在一定区域内;②使某一区域不受外来电力线和磁力线的影响。通过电磁屏蔽可以达到电磁兼容性,所谓电磁兼容性就是指某电子设备既不干扰其它设备,同时也不受其它设备的影响。电磁兼容性和我们所熟悉的安全性一样,是产品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安全性涉及人身和财产,而电磁兼容性则涉及人身和环境保护。电磁屏蔽箱需要用特制的电磁屏蔽板制成。现有的电磁屏蔽板结构简单,其一、板体间通过螺丝连接,连接不牢固,且容易产生空隙,其二、内层没有采用陶瓷板加固,板体强度差,同时易变形,其三、没有采用双网结构,屏蔽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电磁屏蔽室的屏蔽板体结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电磁屏蔽室的屏蔽板体结构,包括板体、连接卡槽A、连接卡槽B、第一高分子板、第一加固板、第一屏蔽网、保护垫层、第二屏蔽网、第二加固板、第二高分子板和吸光层;所述板体的左侧设置有连接卡槽B,右侧设置有连接卡槽A,所述板体主体由第一高分子板、第一加固板、第一屏蔽网、保护垫层、第二屏蔽网、第二加固板、第二高分子板组成,所述第一高分子板下表面与第一加固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加固板的下表面与第一屏蔽网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屏蔽网下表面与保护垫层的上表面连接,所述保护垫层下表面与第二屏蔽网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屏蔽网下表面与第二加固板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加固板下表面与第二高分子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连接卡槽A和连接卡槽B上设置有吸光层。优选的,为了防止光线从板体连接处进入,所述吸光层喷涂在连接卡槽A和连接卡槽B的凹陷处。优选的,为了提高板体的硬度,所述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采用陶瓷板制成。优选的,为了防止板体间松动,从而产生空隙,所述板体间通过连接卡槽A和连接卡槽B相互卡接呈可拆卸式连接。优选的,为了填充第一屏蔽网和第二屏蔽网间的空隙,保护屏蔽网不受损坏,所述保护垫层采用泡沫板制成。优选的,为了通过设置双网,提高电磁屏蔽性能,所述第一屏蔽网和第二屏蔽网间隔设置,且材质为铝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电磁屏蔽室的屏蔽板体结构设计合理,吸光层喷涂在连接卡槽A和连接卡槽B的凹陷处,便于防止光线从板体连接处进入,保证装置的不透光性,第一加固板和第二加固板采用陶瓷板制成,便于提高板体的硬度,使其不易变形,板体间通过连接卡槽A和连接卡槽B相互卡接呈可拆卸式连接,便于防止板体间松动,从而产生空隙,保证装置的密闭性,保护垫层采用泡沫板制成,便于填充第一屏蔽网和第二屏蔽网间的空隙,保护屏蔽网不受损坏,同时也可以减轻装置的重量,第一屏蔽网和第二屏蔽网间隔设置,且材质为铝材,便于通过设置双网,提高电磁屏蔽性能,防止电磁波漏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拆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板体,2、连接卡槽A,3、连接卡槽B,4、第一高分子板,5、第一加固板,6、第一屏蔽网,7、保护垫层,8、第二屏蔽网,9、第二加固板,10、第二高分子板和11、吸光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用于电磁屏蔽室的屏蔽板体结构,包括板体1、连接卡槽A2、连接卡槽B3、第一高分子板4、第一加固板5、第一屏蔽网6、保护垫层7、第二屏蔽网8、第二加固板9、第二高分子板10和吸光层11;所述板体1的左侧设置有连接卡槽B3,右侧设置有连接卡槽A2,所述板体1主体由第一高分子板4、第一加固板5、第一屏蔽网6、保护垫层7、第二屏蔽网8、第二加固板9、第二高分子板10组成,所述第一高分子板4下表面与第一加固板5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加固板5的下表面与第一屏蔽网6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屏蔽网6下表面与保护垫层7的上表面连接,所述保护垫层7下表面与第二屏蔽网8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屏蔽网8下表面与第二加固板9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加固板9下表面与第二高分子板10的上表面连接,所述连接卡槽A2和连接卡槽B3上设置有吸光层11。所述吸光层11喷涂在连接卡槽A2和连接卡槽B3的凹陷处,便于防止光线从板体1连接处进入,保证装置的不透光性,所述第一加固板5和第二加固板9采用陶瓷板制成,便于提高板体1的硬度,使其不易变形,所述板体1间通过连接卡槽A2和连接卡槽B3相互卡接呈可拆卸式连接,便于防止板体1间松动,从而产生空隙,保证装置的密闭性,所述保护垫层7采用泡沫板制成,便于填充第一屏蔽网6和第二屏蔽网8间的空隙,保护屏蔽网不受损坏,同时也可以减轻装置的重量,所述第一屏蔽网6和第二屏蔽网8间隔设置,且材质为铝材,便于通过设置双网,提高电磁屏蔽性能,防止电磁波漏出。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用于电磁屏蔽室的屏蔽板体结构时,首先将板体1通过连接卡槽A2和连接卡槽B3连接成密闭箱体,第一屏蔽网6和第二屏蔽网8可以防止电磁波通过,连接卡槽A2和连接卡槽B3间的吸光层11可以阻止光线进入,保证板体1的电磁屏蔽性能和遮光性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磁屏蔽室的屏蔽板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1)、连接卡槽A(2)、连接卡槽B(3)、第一高分子板(4)、第一加固板(5)、第一屏蔽网(6)、保护垫层(7)、第二屏蔽网(8)、第二加固板(9)、第二高分子板(10)和吸光层(11);所述板体(1)的左侧设置有连接卡槽B(3),右侧设置有连接卡槽A(2),所述板体(1)主体由第一高分子板(4)、第一加固板(5)、第一屏蔽网(6)、保护垫层(7)、第二屏蔽网(8)、第二加固板(9)、第二高分子板(10)组成,所述第一高分子板(4)下表面与第一加固板(5)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加固板(5)的下表面与第一屏蔽网(6)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屏蔽网(6)下表面与保护垫层(7)的上表面连接,所述保护垫层(7)下表面与第二屏蔽网(8)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屏蔽网(8)下表面与第二加固板(9)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加固板(9)下表面与第二高分子板(10)的上表面连接,所述连接卡槽A(2)和连接卡槽B(3)上设置有吸光层(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磁屏蔽室的屏蔽板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1)、连接卡槽A(2)、连接卡槽B(3)、第一高分子板(4)、第一加固板(5)、第一屏蔽网(6)、保护垫层(7)、第二屏蔽网(8)、第二加固板(9)、第二高分子板(10)和吸光层(11);所述板体(1)的左侧设置有连接卡槽B(3),右侧设置有连接卡槽A(2),所述板体(1)主体由第一高分子板(4)、第一加固板(5)、第一屏蔽网(6)、保护垫层(7)、第二屏蔽网(8)、第二加固板(9)、第二高分子板(10)组成,所述第一高分子板(4)下表面与第一加固板(5)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加固板(5)的下表面与第一屏蔽网(6)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屏蔽网(6)下表面与保护垫层(7)的上表面连接,所述保护垫层(7)下表面与第二屏蔽网(8)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屏蔽网(8)下表面与第二加固板(9)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加固板(9)下表面与第二高分子板(10)的上表面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俊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麦思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