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组装的插片式CWDM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0965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组装的插片式CWDM,包括机箱,机箱的内部设置有模块盒盒体,机箱的表面开设有与模块盒盒体配合使用的凹槽,模块盒盒体的前侧贯穿至凹槽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模块盒本体,模块盒本体前侧的顶部和底部均活动连接有抵块,抵块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抵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拨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机箱、模块盒盒体、凹槽、模块盒本体、抵块、连接杆、拨块、通槽、推动机构、卡扣机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卡槽的配合使用,现有的插片式CWDM与机箱固定的方式一般采用塑料固定扣机箱进行组装固定,这样的固定方式长时间的使用容易发生塑料固定扣的连接处断裂,导致塑料固定扣卡死在机箱的内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组装的插片式CWDM
本技术属于插片式CWDM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组装的插片式CWDM。
技术介绍
插片式CWDM是一种面向城域网接入层的低成本WDM传输技术,从原理上讲,CWDM就是利用光复用器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复用至单根光纤进行传输,在链路的接收端,借助光解复用器将光纤中的混合信号分解为不同波长的信号,连接到相应的接收设备。插片式CWDM在进行使用的时候需要安装,插片式CWDM一般都是与机箱固定连接,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插片式CWDM与机箱固定的方式一般采用塑料固定扣机箱进行组装固定,这样的组装方式长时间的使用容易发生塑料固定扣断裂,导致塑料固定扣卡死在机箱的内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组装的插片式CWDM,具备插片式CWDM与机箱的组装卡扣更加实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插片式CWDM与机箱固定的方式一般采用塑料固定扣机箱进行组装固定,这样的固定方式长时间的使用容易发生塑料固定扣的连接处断裂,导致塑料固定扣卡死在机箱的内部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插片式CWDM,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内部设置有模块盒盒体,所述机箱的表面开设有与模块盒盒体配合使用的凹槽,所述模块盒盒体的前侧贯穿至凹槽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模块盒本体,所述模块盒本体前侧的顶部和底部均活动连接有抵块,所述抵块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抵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拨块,所述连接杆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卡扣机构。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前侧与连接杆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壳,所述卡扣机构位与固定壳的内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卡扣机构包括卡块,两个卡块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块,两个第二支撑块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两个弹簧相对的一侧均与固定壳的内壁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抵块和连接杆的表面均开设有与活动杆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所述活动杆的前侧贯穿至第一通孔的外侧。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壳和连接杆的内部均开设有与卡块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所述机箱的内部开设有与卡块配合使用的卡槽,两个卡块相反的一侧均贯穿第二通孔的外侧并延伸至卡槽的内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模块盒本体和机箱的表面均开设有与连接杆配合使用的通槽,所述连接杆的前侧贯穿至通槽的外侧与抵块的表面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机箱、模块盒盒体、凹槽、模块盒本体、抵块、连接杆、拨块、通槽、推动机构、卡扣机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卡槽的配合使用,现有的插片式CWDM与机箱固定的方式一般采用塑料固定扣机箱进行组装固定,这样的固定方式长时间的使用容易发生塑料固定扣的连接处断裂,导致塑料固定扣卡死在机箱的内部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推动机构,有效的实现了使用者通过推动机构对卡块进行移动,从而使机箱和模块盒本体进行固定。3、本技术通过设置卡扣机构,有效的实现了机箱和模块盒本体之间的固定,只需要卡扣卡入卡槽的内部,就可以使机箱和模块盒本体不会发生晃动。4、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通孔,有效的实现了使用者对活动杆的移动,减少了活动杆移动时的摩擦力。5、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通孔和卡槽的配合使用,有效的实现了对卡块卡入卡槽,从而实现了对机箱和模块盒本体的组装。6、本技术通过设置通槽,有效的实现了模块盒本体和机箱之间的固定,只需要连接杆进入通槽的内部通过卡扣机构的作用下即可使模块盒本体和机箱组装后不会发生晃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模块盒盒体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机箱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抵块和连接杆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机箱的左视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机箱;2、模块盒盒体;3、凹槽;4、模块盒本体;5、抵块;6、连接杆;7、拨块;8、通槽;9、推动机构;901、第一支撑块;902、第一支撑块;903、拉簧;904、固定壳;10、卡扣机构;1001、卡块;1002、第二支撑块;1003、弹簧;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于组装的插片式CWDM,包括机箱1,机箱1的内部设置有模块盒盒体2,机箱1的表面开设有与模块盒盒体2配合使用的凹槽3,模块盒盒体2的前侧贯穿至凹槽3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模块盒本体4,模块盒本体4前侧的顶部和底部均活动连接有抵块5,抵块5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抵块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拨块7,连接杆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推动机构9,推动机构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卡扣机构10。参考图5,推动机构9包括活动杆901,活动杆901的表面套设有第一支撑块902,第一支撑块90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拉簧903,拉簧903的前侧与连接杆6的内壁固定连接,活动杆901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壳904,卡扣机构10位与固定壳904的内部。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推动机构9,有效的实现了使用者通过推动机构9对卡块1001进行移动,从而使机箱1和模块盒本体4进行固定。参考图6,卡扣机构10包括卡块1001,两个卡块1001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块1002,两个第二支撑块1002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003,两个弹簧1003相对的一侧均与固定壳904的内壁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卡扣机构10,有效的实现了机箱1和模块盒本体4之间的固定,只需要卡扣卡入卡槽13的内部,就可以使机箱1和模块盒本体4不会发生晃动。参考图4和图5,抵块5和连接杆6的表面均开设有与活动杆901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11,活动杆901的前侧贯穿至第一通孔11的外侧。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一通孔11,有效的实现了使用者对活动杆901的移动,减少了活动杆901移动时的摩擦力。参考图6,固定壳904和连接杆6的内部均开设有与卡块1001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12,机箱1的内部开设有与卡块1001配合使用的卡槽13,两个卡块1001相反的一侧均贯穿第二通孔12的外侧并延伸至卡槽13的内部。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二通孔12和卡槽13的配合使用,有效的实现了对卡块1001卡入卡槽13,从而实现了对机箱1和模块盒本体4的组装。参考图2、图3和图5,模块盒本体4和机箱1的表面均开设有与连接杆6配合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组装的插片式CWDM,包括机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的内部设置有模块盒盒体(2),所述机箱(1)的表面开设有与模块盒盒体(2)配合使用的凹槽(3),所述模块盒盒体(2)的前侧贯穿至凹槽(3)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模块盒本体(4),所述模块盒本体(4)前侧的顶部和底部均活动连接有抵块(5),所述抵块(5)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抵块(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拨块(7),所述连接杆(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推动机构(9),所述推动机构(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卡扣机构(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组装的插片式CWDM,包括机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的内部设置有模块盒盒体(2),所述机箱(1)的表面开设有与模块盒盒体(2)配合使用的凹槽(3),所述模块盒盒体(2)的前侧贯穿至凹槽(3)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模块盒本体(4),所述模块盒本体(4)前侧的顶部和底部均活动连接有抵块(5),所述抵块(5)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抵块(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拨块(7),所述连接杆(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推动机构(9),所述推动机构(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卡扣机构(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插片式CWDM,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9)包括活动杆(901),所述活动杆(901)的表面套设有第一支撑块(902),所述第一支撑块(90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拉簧(903),所述拉簧(903)的前侧与连接杆(6)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901)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壳(904),所述卡扣机构(10)位与固定壳(904)的内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插片式CWDM,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机构(10)包括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军涛李伟徐圣洲谢非张涛刘勤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朗迅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